近两年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答案商榷
(2024-03-05 18:53:17)
标签:
高考文言文试题答案商 |
分类: 杂谈 |
近两年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答案商榷
陈晓云
2021年
2021普通高考语文试卷,目前可见的有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全国新高考卷、全国新高考卷和浙江卷,计五套卷。三套未能见到的是自主命题的北京卷、天津卷和上海卷。
自从2012年以来直到2018年,笔者每年都为语文刊物高中教师版撰写《……年全国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题答案商榷》,只是2019年因为各套试卷的文言文翻译题答案出现的问题少而小,当年没写,而2020年竟有 23 处值得商榷,远超前几年,2021年有也18处(京、津、沪三卷未计)值得商榷。对此,有必要敢再提出向专家请教,并与关注者商榷。
1.全国甲卷(适用地区: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广西)
【原题】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2)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宣许之。
【答案】
(1)常常纵使游动骑兵抢劫掠夺,稍稍失利就撤退,来回游荡没有斗志。
(2)如果想要货物钱财,汉朝曾赐给匈奴单于玉帛,有先例,应当答应他们。
【解析】
两小题答案基本正确,但有些需要改善。(1)题中的后两个分句,建议译为:总是稍稍失利就撤退,逍遥自在地游荡没有斗志。加副词“总是”,意在强调。(2)中的“以”是介词,应落实译为“把”。译句中的“曾”。多余,后面“有先例”。后三个分句,建议译为:汉朝把玉帛赐给匈奴单于,此事有先例,应当答应他们。
2.全国乙卷(适用地区:河南、安徽、
【原题】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1)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2)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答案】
(1)但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处理,再依法裁决,这是忍下了小的愤怒而保全了大信用啊。
(2)都让门下省复核查验,有依据法令应判死刑而情由值得怜悯的人,记录下情形上报朝廷。
两小题答案基本正确,但有些值得商榷。
(1)中的“忿”,本意是指心绪散乱,佛学认为忿即忿怒;而“愤”则是意为不满。《说文解字》:“愤,懑也。”由此可见,忿≠愤。“大信”也不可直录不译。建议最后一个分句翻译为:这是忍下了小的忿怒而保全了取信于天下的法治啊。
(2)在古汉语中“门下”是个多义词。“门下”可以是门庭之下;可以是门客、食客;可以是门吏、守门人;可以是弟子、学生;可以是官名;可以是官署名;可以是对长官的敬称。在原题中作为“令”的宾语“门下”不可译为“门下省”(官署名),只可译为官名侍中或侍郎。(据商务印书錧《古代汉语词典》1998年第1047页)“覆视”应译为“审核察看”较为确切。
3.全国新高考卷(适用地区:山东、湖北、江苏、河北、广东、湖南、
【原题】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患吏多受赇[1],密使左右试赂之。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笔者注[1]赇,读作:qiú。赇字从贝,求声。意为以财物枉法相谢也。贿赂之意。
【答案】
(1)皇上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暗地里叫身边人贿赂官员进行试探他们。
(2)君主讨厌听到自己的过错,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佞臣就会变成忠臣。
【解析】
两小题答案基本正确,但有些值得商榷。(1)“暗地里叫身边人贿赂官员进行试探他们”中的“进行”可有可无,宜删,改作“以”,表目的。(2)中的第2、4两句前分别加“如此”为佳。
4.全国新高考卷(适用地区:辽宁、
【原题】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2)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
【答案】
(1)祖逖没有答复这封信,听任双方互通贸易,获取十倍的的利润。
(2)祖逖知道大功不能完成,感慨激愤而生了重病。
【解析】
(1)原题首句“逖不报()书”中的()是承前文省略——“后赵王勒”,所以译文首句“祖逖没有答复()这封信”中的( ),应添加
“后赵王勒”。原题(2)是一组省略关联词语的因果复句。建议译文末句前,加表结果的连词“所以”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