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面理解和运用“咬文嚼字”

(2023-12-12 10:17:14)
标签:

较真

分类: 古今汉语

 

 

全面理解和运用“咬文嚼字”

陈晓云

 

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的名著《咬文嚼字》被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教科书各个版本收编。“咬文嚼字”作为课题,就是全文的议论中心。全文都围绕“咬文嚼字”四个字说话。

开篇就列举了炼字的好例。就其例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其要点有:1“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来得更有力。2“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3“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全不同。在此基础上强调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更动文字不仅更动文义,也是更动感情,从开篇列举的好例由语感便可体验。

作者进一步指出,无论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两种,前者较易,后者难用。接着列举几个实例并解析,篇末作结。特别强调无论阅读或写作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需的好习惯,从而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通篇都紧紧围绕“咬文嚼字”这个中心。在阅读的全过程,特别是写作的全过程,从构思到表达,都必须认真地推敲,旨在阐明领略和运用文字所应有的严谨精神。此之即《咬文嚼字》主旨:词句上要认真推敲。

殊不知,“咬文嚼字”是个多义成语,课文《咬文嚼字》用的只是它的一个义项。上海文化出版社主办的《咬文嚼字》杂志以及一些语文报刊的栏目《咬文嚼字》,用义同上。凡此都是就“咬文嚼字”好的方面说的。作者思维缜密,他力避偏颇。在充分肯定“咬文嚼字”好的方面之后,接着说:“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课文《咬文嚼字》在这里是略说,笔者兹例举如下:

过分地斟酌字句,后多指死抠字眼。(多含贬义)书证:元·秦简夫《剪发待宾》二折:“又则道俺咬文嚼字。”

(责任编辑王剑引,《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516

2.讽刺讲话,卖弄学识。书证:《金瓶梅》五一回:“见他舖眉弄眼,拿班做势,口里咬文嚼字,一口一声,只称他薛爷。”……茅盾《腐蚀·十一月十日》“嗳哟,你还来咬文嚼字呢!干脆一句话,可注意到了没有,——有人跟住你啦!”

(责任编辑王剑引,《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517

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书证:马南邨《燕山夜话·不求甚解》:“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汉语大词典》第三卷第342页)

以上三项都是权威工具书,给“咬文嚼字”的释语和书证,由此可证,它的涵义是不好的。由上可知,对“咬文嚼字”要全面理解和运用

 刊于《语文报》高二版四川专版2023年第21期课文辅导站

主持人:常淑英  

 

 陈晓云联系方式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三和镇壹代城14-2-904

邮编:232063

手机131554559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