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孟母,择邻处”的“处”何解
(2022-10-25 10:11:26)
标签:
美食推敲较真 |
分类: 咬文嚼字 |
钱文忠教授在《解读〈三字经〉中将“昔孟母,择邻处”的“处”注为:住处。而在《百家讲坛》节目中钱教授讲《三字经》时将这句中的“处”读为“sh”。这又与“住处”“处”“shù”声调不同。那么,这里的“处”究竟应该读什么,又如何解释呢?
具体到“昔孟母,择邻处”一句,不妨看看“孟母三迁”这个典故:
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孟母说:“此非所以处子也。”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孟母又说:“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此真可以处子也。”就在这里定居了下来。
引文中多处出现“处子”,其中“处”是动词,就是居住的意思。“处子”即使儿子居住。“孟母三迁”的故事逐渐凝练出一个成语——择邻而居。“择邻而居”与“择邻处”都是“挑选邻居好的地方居住”的意思。
综上所述,“昔孟母,择邻处”的“处”应注为“居住”,读sh。
刊于《咬文嚼字》2015年第1期
责任编辑:李凡
发稿编辑:王苏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处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处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处子也。”遂居于此。(虚线句为钱教授漏引)
“孟母三迁”的故事经过很长时间的传承逐渐凝练成一个成语——择邻而居。“择邻而居”与“择邻处”都是“挑选邻居好的地方居住”的意思。此也可以说“处=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