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名词活用如动词的组合特征(一)
(2022-03-20 17:56:51)
标签:
语言记忆积累总结规律 |
分类: 古今汉语 |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如动词的组合特征(一)
陈晓云
本文篇首引言: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有言:例不十,不立说。
本文使用的符号:[状语] 名词动用
文言文中的名词往往活用如动词,情况虽然比较复杂,但还是有规律可循。本文试图从文言文中的名词与其前面的词组合,找到某些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1.名词前有副词“数”“已”“相”“不”“则”“未”“弗”等,该名词必活用为动词;因为在汉语中,副词不能修饰名词,若修饰,则该名词必活用为动词。例如:
范增[数]目项王。(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解析:目,本是名词,这里用如动词,使眼色。
译文:范增好多次给项王使眼色。
二月草[已]芽
解析:芽,本是名词,这里用如动词,发芽。
译文:二月里,草已经发芽。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解析:师,本是名词,这里用如动词,学习。
译文: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他们)不以相互学习为耻辱。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解析: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如动词,称王。
译文:然而不称王的,从来是没有的。
今王与民同乐,[则]王矣。(《孟子·庄暴见孟子》)
解析:同
译文:现在大王与民同乐,就可以称王了。
解析:雨,本是名词,这里用如动词,下雨。
译文:天错过农时不下雨,百姓将疑虑不安。
[不]毛之地
解析:毛,本是名词,这里用如动词,生长草木。
译文:不长草木的地方。
解析:果,本是名词,这里用如动词,实现。
译文:没有实现他的愿望,不久就病死了。
解析:名,本是名词,这里用如动词,扬名,有名气。
译文:山不在乎高,有仙就有名气。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解析:福,本是名词,这里用如动词,赐福。
译文: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2名词前有“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的,便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与及物动词组成合成谓语,名词前面放上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谓语的位置上,所以它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荀子·劝学》)
解析:水,本是名词,这里用如动词,游水。
译文:借助于船只的人,并非会游水。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解析:市,本是名词,这里用如动词,买。
译文:愿意为此买马具及马,从此代替父亲出征。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中技》)
解析:名,本是名词,这里用如动词,说出。
译文:即使人有百张口,口内有百条舌头,也不能说清其中一处
三岁贯汝,莫我[肯]德。(《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解析:德,本是名词,这里用如动词,施恩。肯德:愿意施恩。
译文: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优待。
云青青兮[欲]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解析:雨,本是名词,这里用如动词,下雨。
译文: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
左右[欲]刃相如。
解析: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如动词,杀。
译文:侍卫要用刀杀相如。
[欲遍]布之,恐不可户说。
解析:布,本是名词,这里用如动词,传播。
译文:很想到处宣传推广,又怕用口来说不能使家喻户晓。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解析:饭,本是名词,这里用如动词,吃饭。
译文:亷颇已经老了,吃饭还正常吗?
又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能]名者
解析:名,本是名词,这里用如动词,说明。
译文:又叹惜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
沛公[欲]王关中。
解析:王,本是名词,这用如动词,称王。
译文:沛公想在关中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