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毁誉不一的绍籍篆刻大家丁二仲

(2012-10-30 14:23:32)
标签:

文化

毁誉不一的绍籍篆刻大家丁二仲

娄国忠

丁二仲(1865——1935),原名尚庾,亦作上庾,艺作均署二仲,遂以此行。祖籍浙江绍兴。清末民初著名的艺术家,对内画(鼻烟壶)艺术精通,对金石、篆刻、竹刻、绘画均颇有研究,与周乐元、马少宣、叶仲三号称晚清内画四大家。

其父于光绪年间在河北通州做小官吏,颇通经书文字之学。二仲幼随任所,稍长嗜书画文艺。通州距北京较近,乃往求师,随民间老艺人学画鼻烟壶。精于梅、兰、竹、菊与笔法简约的山水。因家境非裕,以画鼻烟壶鬻艺京华为业。

庚子(1900)之岁,八国联军大举侵我中华,二仲之父奉命参与抗击敌军,于鏖战中以身殉国。父既殁,经此一役,而北京亦百业萧条,遂侍母南下金陵,寄居舅父家,另谋出路,其时生活极艰苦,遂发奋读书习印。时纸卷烟已渐盛行,鼻烟不为时尚所喜,二仲乃以画壶之艺转而画扇,为谋生计,特致力书法,使扇面之—画—书能两相辉映。其所作扇面,花卉、山水、人物皆备,类皆写意一路,画风博雅深邃,别具一格;书则篆隶居多,喜临两周彝铭,波磔昭然,笔意近于李梅庵。后复习刻扇骨,俾广营生。

二仲既曾习篆,又谙雕镂之技,刻竹檀扇骨尚需顺其纹理,而绣花乳石为印,则不必拘此,故又展其艺于治印,竟能于书画及刻制扇骨之外,异军突起,以篆刻名噪一时,当时无人能及。二仲于篆刻所下功夫极深,上溯秦汉,下追明清诸家。摹汉印于砖上日必数方,孜孜不倦,力求形神兼备。不久,印名远播苏州、上海、厦门等地,上门求印者络绎不绝。上海书画社《近代篆刻选辑》第五册曾介绍其印学经历:先生少时流寓北京,以手绘鼻烟壶谋食,后移家金陵,任教南京高等师范,篆刻长于切刀仿汉,而多用大篆字体,破碎一任自然,不事修饰。

二仲的篆刻名重一时。他擅以切刀仿汉印,格调高古。其朱文印常参大篆笔法,字形顾盼生姿,线条苍老生辣。但印坛对其却评价不一。人誉之者,以为奔放奇崛,苍劲浑穆,异态新姿,前所罕觏。有以“南丁北齐”赞之者,谓其与当时名满京城的齐百石齐名。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著名篆刻大师邓散木曾撰《齐白石与丁二仲》一文,自谓一生最佩服之印人有四,除吴缶翁、赵古泥外,乃齐、丁二家,并云二家皆取法自然,无落古人窠臼,亦不曾师承过前辈,故其所作,无—点人为迹象;且指二仲于废铜烂铁中悟得天然之凹凸纵横苔锈剥蚀形象,以之移入刻印之中,乃成自己家数。邓氏还认为二仲与齐白石是“一时瑜亮,各有千秋”。讥之者则以为其作迹近匠人,难入艺术殿堂。1944年郭枫谷在其《枫谷语印》一文中,就以“偶涉狂肆,鲜有可取”为评。孙洵《民国篆刻艺术》一书,亦有以“野狐禅”诮之者。

不可否认,二仲出身民间艺人,基本依靠自学成才,于六书之学未尝深究,故对篆籀之屈伸变化,难免有近俗之处,此不能为贤者讳也,但其对金石篆刻有很深功力,说他是一位出类拔萃的篆刻大师,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二仲还擅书画,其书法以篆隶见长。对山水、人物、花鸟各类画种都能画,画风博雅深邃,别具一格。篆书喜《散氏盘》,隶宗《华山碑》。用笔学李瑞清、曾熙,笔势波磔飞舞,气魄宏伟雄强。

二仲任教南京高师时,曾受学校之聘,课余为诸生指导琴艺。学生中有慕其印亦叩以篆刻者。著名教育家书法篆刻家陆维钊当时正就学南京高师,就曾从其学琴、学印。陆氏认为,二仲之于艺,可谓博矣。

二仲晚岁嗜酒,不幸于绘制《岁寒图》时突患脑溢血,遽尔辞世,殊为可惜。有《潞河丁二仲印存》、《   园藏印》、《熙园集印》等行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