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审片室

(2014-12-10 19:36:03)
标签:

娱乐

二十年中国情景
喜剧阅读报告
从1994年的《我爱我家》伊始,情景喜剧在中国已经走过20年的岁月。
也有业内人士说:虽然中国的情景喜剧已经经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尚未迎来真正意义上的“成熟期”。中国情景喜剧不仅在创作题材、制作模式、市场机制方面尚未形成稳定和可观的规模,还缺乏像欧美情景喜剧那样流行数十年、影响社会风潮、深入人心的经典剧作和人物形象,也没有培养出足够规模的忠实粉丝群体。
要么把生活剧喜感化,要么把喜剧生活化?未来,我们是否可以多一些期待?
文/《金鹰报》记者宋洁   整理



【情景喜剧小百科】
情景喜剧起源于欧美,是一种以电视化的方式再现虚拟真实生活中幽默一面的轻喜剧。这种艺术形式以轻松的方式,让人们在幽默欢笑里暂时抛却现实中的烦恼和压力,得到身心的愉悦和情绪的缓释。情景喜剧多以室内剧的方式把拍摄环境固定在少数场景当中,场景转换较少,镜头语言和剪辑方式力求简约,大都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表现凡人小事。这类作品不需要背负过多的言语说教。




【前言】

中国情景喜剧白皮书
探索期:1994年至2000年
1994年,《我爱我家》一经推出就赢得收视率和观众口碑的双丰收。随后,英达等主创又趁热打铁推出《候车大厅》等剧。再加上海派情景喜剧《老娘舅》、粤语情景喜剧《外来媳妇本地郎》等剧的集体发力,这一时期掀起一股情景喜剧的创作热潮。
初次勃兴的情景喜剧在内容储备、桥段蓄积和题材选择方面有很大的空间存量,而其作为一种电视剧类型的首次出现,本身就给观众带来陌生化的审美观感,再加上当时整个电视剧生态环境也不像今天这么竞争激烈,不至于分流太多观众。凡此种种,情景喜剧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也是可以预料的事。

拓展期:2000年至2010年
家庭生活类如《东北一家人》《家有儿女》,都市情感类如《都市男女》《红男绿女》,职场遭遇类如《候车室的故事》《售楼处的故事》,军旅生活类如《炊事班的故事》《卫生队的故事》,古装戏说类如《武林外传》《万卷楼》……新世纪以来,情景喜剧在题材和内容开拓方面有了长足发展,很多剧作成为观众热议的话题,种种因素将这一艺术门类推向了创作高峰期。探索期的成功案例促使更多的从业者投入情景喜剧的创作当中,并为之拓宽了创作思路。而观众的新鲜感和收视热度尚未消退,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审美疲劳,也为情景喜剧的发展留下了空间。

转型期:2010年至今
近几年,情景喜剧的创作水准未能实现明显提高,而观众对于传统包袱和喜剧噱头却出现审美疲劳。这期间,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全面介入情景喜剧的投资、创作和播出,剧作在拍摄手法、剪辑方式和传播渠道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充满网络元素、适合网络媒体播出的剧作相继问世,如《爱情公寓》《龙门镖局》《废柴兄弟》等。这主要是由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情景喜剧的内容挖掘陷入瓶颈,观众出现审美疲劳,亟待寻求新的出路。而基于新媒体的大数据技术正好可以为情景喜剧锁定目标受众,网络上海量的段子、笑话和流行语也可以开拓创作视野,激发创作灵感。







【本土篇】

通俗易懂是喜剧的大智慧
中文名称:逗吧,逗把街
国家/地区:湖南长沙
类    型:直播室内栏目喜剧
主    演:王湘平、杨姗姗
制作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经视频道、湖南乾景文化
首播时间:2014年10月25日
播出频道:湖南广播电视台经视频道
播出时间:每日中午11:30分,周六周日直播
审片室

《逗吧逗把街》讲述了麻石老街上第二、三代住户赵钱孙李四家的生活小事。乍看或许与之前的《一家老小往前冲》《万万没想到》等剧目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观赏过后,效果实则不然,亦有特别之处。
其一,从剧目题材来看,《逗吧逗把街》的思想主张是自然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的融合。一方面通过市井发生,这种最自然的形态取材,从高大上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只有最接近自然、酷似自然的艺术,才是最高的艺术。避免创作的臆想尺度影响事物本身的特质,用自然还原艺术的开始和终结。另一方面,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强调剧目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剧目题材把在常态生活事物中寻求的“美”,用聚焦、特写等手法,把对象从整体中“分离”出来,突出地表现对象的某一细部,细致如实地刻画情节的表面结构,以达到较为强烈的视觉效果。
其二,从表现方式来看,《逗吧逗把街》的艺术主张属于传统与后现代艺术的融合。一方面,采用传统的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伏笔照应、以小见大等表现手法,糅合第一、二、三人称叙事方式,既有亲切真实的感觉,又不受空间、时间和生理、心理的限制,更显客观真实,使人信服。同时还采用了“堪的派”的摄制手法,尊重剧目现场自身表演特性,强调真实、自然,不摆布、不干涉演绎,抓取自然状态下表演情态。客观、真实、自然、亲切、随便、不事雕琢、形象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另一方面,在剧目演绎手法上采用了具有明显后现代主义色彩的表现方式。一是演员的本土语言腔调鲜明,本土性格特征明显,“逗把”这样的人际往来方式犀利,颇有绘画领域“野兽派”的表现特色。二是剧目整体表演手法不拘于纯粹的语言、时空和风格的限制,既有传统情景剧的“说破”和独立成章等要素,又有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角度萃取,折射我们这个时代一些最为本真的现实取向。
以日播和直播的形式亮相,无疑会成为人们生活休闲中的又一亮点。以平视的角度审美,会让绝大多数影视受众平和地感知表达;以多元的手法表现,会让剧目更适应时代。有时候通俗易懂更是一种大智慧,幽默诙谐更能润物细无声地让观众与剧目心理贴近。
( 蓝 田  文学硕士)





【创新篇】

半即兴,一次成功的探索
中文名称:喜乐街
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类型:无剧本喜剧
主要嘉宾:贾玲 沙溢 李菁 瞿颖
制作公司:中央电视台
首播时间:2014年6月6日
播出频道:央视一套
播出时间:每周五晚10:38分
审片室

2014年是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喜剧元年”,各类型喜剧节目呈井喷式涌现。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全国喜剧类节目有20多档。央视也不甘寂寞, 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喜剧脱口秀节目,《喜乐街》正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作为《谢天谢地你来啦》的升级版,《喜乐街》是央视喜剧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6月6日首播当日, 最高市场份额达2.91%,赢得了头彩。
《喜乐街》展现了当代年轻人异地打拼的艰难、坚持梦想的可贵、遭遇情感挫折的迷茫,以及小人物的小情怀、小梦想、小格调……以充满市井气息的情节开头,经历诸多磨砺挫折、坎坷悲欢,最终都回归真情和温暖,传递社会的善意与正能量,给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观众提供了心灵按摩和温情安慰。同时也是无数人生活起伏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参演嘉宾在舞台上所呈现的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一样,包容彼此的缺点,最终能够向着一个美好生活的前进目标迈进。
《喜乐街》源自德国,原名《Schiller Street》(《席勒街》),自2005年开播以来已风靡英、美、法意等十几个国家。节目组保留了原版的即兴和爆笑,还创新地加入了“真人秀”元素,将演员录制期间的准备过程、交流互动等一并纳入整期节目的叙事中,打造“戏外之戏”。《喜乐街》以一条街上的四个好友为背景,设计了既整体连贯又各自独立的种种故事情节,演员们在导演指令之下即兴表演,用这种“半即兴”的形式呈现了一种全新的节目形态。
节目制片人过彤说,“选择这种节目形态主要是我们对吸引年轻观众的一种尝试。首先,《喜乐街》增加了不少戏剧元素,每期节目可以独立成章,置于整个节目中又彼此连续,有利于节目像美剧一样保持连贯,增加粘性。其次,节目的影像风格颇有微电影的感觉,半即兴形式特别像朋友聚会,互相之间开玩笑、聊天,希望这种轻松的风格能够吸引年轻观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喜剧类节目的创新其实难度很大。喜剧的包袱出去之后,再看就没有新意了,所以喜剧的创作难度较大。相声演员大兵认为,喜剧节目不好做的原因就在于:“制作人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包括喜剧修养,这种节目不是想做就能做的,需要有很多的资源,包括编剧、演员、创作等等,逗别人笑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娱乐专栏作家  卫视那些事儿)






【畅想篇】

20岁,千万别吃老本
中文名称:中国情景喜剧
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类型:期待新突破
主要嘉宾:热爱喜剧的演员
制作公司:大家
首播时间:未来
播出频道:全方位
播出时间:与大家的期待一起
审片室

回首中国的情景喜剧之路,从我爱我家》火爆荧屏算起,这些年里有过里程碑似的“创始期”,有过后劲不足的“思考期”,也经历了“高潮”和“平淡”。正如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棣所说:“中国的情景喜剧第一部作品就直接达到顶峰,其后却江河日下。”虽然随着《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传》《家有儿女》等优秀作品的热播,这种“一枝独秀”的局面发生了改观,但同时,这个剧种的发展又像是在戴着镣铐跳舞。
中国的情景喜剧一般采用栏目化播出,时间固定,各集故事相对独立,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大都在摄影棚里录制,基本不用外景;市民化,以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主,靠语言来取胜;流水线创作,多采用即制即播的模式,更能及时反映社会生活。挤在这些已经基本上被格式化的框框里,不少作品情节夸张、笑料庸俗、编造痕迹过重,没有吸引人的故事和立得住的喜剧人物,尽管编导们作出种种努力,情景喜剧的创新之路却仍然越走越窄。
更有网友尖锐指出,中国的情景喜剧已经进入了一个见好不收、照搬照抄的时代,二十岁的中国情景喜剧就已经开始写回忆录了。
此种尴尬不禁让人追问:为什么情景喜剧离百姓、离生活越来越远?
20世纪90年代后期,各种综艺节目、电视剧开始迅速抢占荧屏,而情景喜剧家长里短的情节和大同小异的风格,已经开始引发观众的审美疲劳。特别是越来越多续集的出现,对正在吃老本的情景喜剧来说,无疑更是致命一击。
有专家指出,传统观念的束缚、文化价值的流失等因素特别是创新意识的不足,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而如何贴近老百姓,是情景喜剧的生命线,也是目前情景喜剧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从《爱情公寓》《武林外传》等剧的热播,可以看一头是观众的旺盛需求,一头是观众的审美要求。情景喜剧有需求缺内容成了电视荧屏一个不小的“痛”。
失去讽刺,情景喜剧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所以想在夹缝中冒头越来越难。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电视观众要开得起玩笑,带着自嘲的心态来观看情景喜剧,以一种坦然的心态面对出现的问题,这也是一种“举重若轻”。
(专栏作家  吴晓东)






【延伸阅读】

本土喜剧一览
●1998年
《故事酒吧》(湖南经视)
●1999年
《路边店》(湖南电视台)
●2002年
《一千零一夜》(湖南娱乐频道)
●2004年
《一家老小向前冲》(湖南经视频道)
●2005年
《生活口味虾》(湖南影视频道)
《婆媳一本经》(湖南娱乐频道)
●2006年
《阳光的哥》(湖南影视频道)
●2009年
《农家乐》(湖南娱乐频道)
●2014年
《逗吧,逗把街》(湖南经视频道)




【微言论】

@微微威武:曾老师的优柔寡断,一菲姐的彪悍麻利,宛瑜的冰雪聪明,关古君的认真执着。喜欢曾老师的声音,佩服一菲姐奥义弹一闪,羡慕子乔的能说会道,也经常为关古君那总是理解的“太到位”的中文而发笑……因为不像悲剧看完后有无限的感慨,喜剧的魅力就是博得你欢笑,精彩的都在故事里面,其中的滋味还得自己品味。在故事里,你陪着《爱情公寓》里每个人一起笑,一起感动,一起成长。

@Gan:关于《屌丝男士》,首先我想夸一夸的是这部剧让我感受到的诚意。拿里面客串的名人们来说,有踢球的,唱歌的,搞武术的,这些人都不是专业搞表演的吧,可即便如此,他们的表演基本上也都称得上流畅自然,少有刻意的感觉。“诚恳一点,摆正心态看国产剧”。这其实是我长久以来如鲠在喉的一句话。现在有一种人,相信大家都见过,一提到西方影剧就各种赞美,一说到国产影剧就各种贬低。我想说的是,希望你们能摆正心态,对于尚在进步中的国产剧,多一点鼓励和宽容,诚恳一点地评价它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大芒人
后一篇:NO.433Feature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