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2013-10-24 13:12:55)【莫小米专栏】
母亲的视频
一段视频中,一个老妇人在说话,说一句,抹泪,说一句,又抹泪。5个成年人围着看,一个人啜泣,又一个人啜泣……5人都是老妇人的孩子。当他们看这段视频时,母亲已经去世,当时他们正在打官司,那段视频,是法官提供的。
打官司,是为了母亲留下的一套市中心的小房子。给谁?母亲遗嘱中说得明白,给其中的一个女儿。可是另外几个不信。
他们的父亲早逝,母亲把5个孩子拉扯大,等他们都长大成人后,才找了个老爷爷共度晚年。那套小房子,是老爷爷的,他无子女,去世前把房子留给了母亲。
小女儿拿出遗嘱,原来房子留给小女儿,是老爷爷的意思。母亲在遗嘱中说,晚年寂寞,老伴对自己好,要了却老伴的心愿。
还是有人不信,母亲不识字,怎么可能立遗嘱?会不会被人胁迫?签字会不会有假?
小女儿成了被告。根据遗嘱,判决很清楚,可原告仍存疑,于是,法官将他们召集到自己办公室,调出视频。
活生生的,母亲出现在眼前。灰白的头发,稀疏了,皱纹像网格,眼睛浑浊,讲话气急,声音发颤。语速很慢,为说这番话,她一定流了很多泪,她一定前后思索了很多遍,渐次浮现的一生光景,离她而去的两个男人,离她而去的一些子女,离她而去的欢乐热闹的时光,眼下伤病缠身的现状……
“我们二老,身体不好,生病住院和日常生活,都是小女儿照顾、出钱……另外几个孩子,只是偶尔打打电话……”
这评判,仿佛来自地下,又像是来自天上。母亲生前,偶尔见面,也是匆匆来,匆匆走,有多久了,没有好好地看一看母亲,原来,她已经这么老了。
均低头无语,撤诉。令法官欣慰的是,数日后母亲的孩子们来了,是来复制母亲的视频,人手一份。他们说:平时孝顺母亲不多,这是母亲生前唯一的视频,留一份,想她时,看看她。
【韩松落专栏】
你站立的地方就是资源
湖南卫视总是给人惊奇。
在《快乐男声》和《我是歌手2》两档歌唱节目的间隙,湖南卫视推出一档明星亲子生存体验节目《爸爸去哪儿》,节目播出两期,收视率和收视份额都很高,第一期的全国网收视率和29城收视调查,都排在第一。人们对这个节目的评价是“零差评”,湖南卫视更是迅速在第二期播出前,安排了八次重播。
《爸爸去哪儿》的节目版权购自韩国,节目的框架,和别的生存体验节目相近:城市居民,去荒村野地,在原有生活的便捷荡然无存的情况下,建立新的生活秩序。它的不同之处,在于主人公是几位明星爸爸和他们的孩子,他们被放置到偏僻的乡村,进行为时72小时的生存体验。
这档节目融合了多种元素,包括明星、亲子、生存体验、农村生活展示,它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给出了明星的私人生活场景、父亲和孩子的亲密关系细节、孩子的稚态、陌生情境下的生活智慧,更重要的是,它和别的亲子节目或者综艺节目不大一样,把节目场景从室内搬到了室外。
“从室内到室外”不只是节目场所的变化,更是一个象征,意味着从演播厅走向广阔天地,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娱乐圈之外挖掘节目资源,从现实中汲取营养。
“超女”、“快男”以及《变形计》、《奇舞飞扬》、《天天向上》等等节目,也是这样,它们都最大限度地伸展了节目触角,让普通人走上舞台,让普通人中资质出众者一夜翻身。
当然,室内到室外转换的顺利完成,节目资源的无穷无尽,都是因为你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资源。此时此刻,对这个财富和意志都在无限膨胀的国家,仅仅是在演播厅讲述,是不够的。
《南方都市报》的记者黄晓雅,长期在两岸各大综艺节目“蹲守探班”,她在报道中说,湖南卫视的团队,几乎是“背着棺材工作”,用跋山涉水的拍摄、不眠不休的工作、巨量的素材,来制作综艺节目。与此同时,曾经是华人综艺节目标杆的台湾综艺界,却已“缩水到几乎只剩‘棚内制作’的地步”,《康熙来了》一周只录影一天,一天完成五期节目。同时发生的,是台湾综艺节目的大咖向着内地转战。这种节目制作中发生的膨胀和萎缩,的确耐人寻味。
内地综艺节目的奇迹般崛起,华人娱乐中心从台湾香港向着北京的转移,电影市场的急速膨胀,明星在国际范围内的扬名,都离不开那个背景,离不开这个国家的崛起和膨胀,离不开“新北京”、“新上海”的屹立。你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资源。这个时代的人们要做的,是到广阔的天地去,最大限度地挖掘这些资源。
【咪蒙专栏】
闺蜜周二
我在报纸上策划了一个选题,关于独居,美国已经有近1/3的人独居了,中国也快了,到了2050年,会有一半以上的人独居,所以,现在开始练习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唱KTV还来得及……闺蜜周二是我认识的活人中,一个人住得最逍遥自在,看遍全球电视剧的活人。
所有人类加起来的总和还不如一台电视可爱。这就是周二独居的原因。电视是她的人生中最鲜美动人、最有血有肉、最惊心动魄的最高意义的存在。
电视是她的货币,她唯一的度量衡。
不愿意参与任何应酬,不如看电视。
不愿意去户外待上一分钟,不如看电视。
不愿意理什么财买什么股票研究什么基金,不如看电视。
只要你让她做任何不是生存必须要做的事,她都会直接来一句,我要回家看电视。
就连中秋节闺蜜请她去家里一起玩,她都嗤之以鼻,有那个时间我为什么不看电视啊?
所有耽误她看电视的事都是坏事。
所有影响她看电视的人都是混蛋。
电视才是她的地心引力。
地球上所有翻译成汉语的剧,她都看过。她永远同时追几十部剧,近期追美剧《外星邻居》、《鬼楼契约》、《好基友》、《非常一家》、《动物诊所》、《黑帮天使》、《医缘》、《奶爸当家》、《23号公寓》、《大材小用》;英剧《皇家律师》、《新生六居客》、《女婿乱入》;日剧《不结婚》、《P
R IC E -LESS》、《高中入试》、《M O N ST
ERS》、《实习医生五人组》、《花的懒人料理》;韩剧《大风水》、《想你》、《我们可以结婚吗》;动画《邻座的怪同学》、《元气少女缘结神》、《妖精的尾巴》……算了,勉强就列出这么沧海一粟吧,主要是一份报纸太小了,空间不够。
最近她研究了一下西班牙电视剧,发现还是比德剧、印度剧和菲律宾剧好看点,预告一下,接下来她准备攻克土耳其剧了。
前段时间她在杭州旅游,都坚持用手机看韩剧《仁显王后的男人》,网速太慢看一集花了6小时,连她都觉得自己实在太坚毅了。
于她而言,有了电视,还跟人类接触干吗?
她不认为社交障碍症是什么问题,不爱与人接触就是疾病———这什么逻辑?不爱看电视才是疾病好吗!
只要跟机器打交道就能解决的事,她绝不选择其他方案。点外卖永远是在电脑上处理,以避免打电话还得跟订餐员啰嗦;存款永远选择A T
M机;淘宝购物永不废话,选好东西直接付款……
她的所有知识、人生经验、世界观价值观几乎全部来自于电视,看《实习医生格蕾》学习医疗知识;看《白宫群英》学习政治原理;看《应召女郎秘密日记》了解英国色情行业机密,最近她在报社开了一个讲座,专门讲美剧《新闻编辑室》教我们关于传媒业的事。
她的作息时间是:每天中午起床上班,傍晚下班,回家看电视到凌晨五六点,睡觉……如此循环往复。什么,太单调太重复?不能随意看电视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悲惨世界,连单调重复都算不上。
对她来说,一个人住最大的好处就是,想什么时候看电视就可以看,想看多久就可以看多久,想看哪个台就看哪个台……不必听任何人在旁边唧唧歪歪说三道四指指点点,否则你想想,谁受得了她这种非正常人类的作息啊?谁受得了她每天盯着电视显得电视才是人世间唯一的活物啊?谁受得了她每天在家里最大移动半径是半米啊?
不必为她变态的生活方式扼腕———她在看电视,没空搭理你。
繁华易逝,唯电视永恒。
前一篇:《金鹰报》记者独家对话严介和
后一篇: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