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鹰报》记者独家对话严介和

(2013-10-24 13:11:07)
严介和,华佗论箭组委会首席专家,太平洋商学院院长。1960年生于江苏淮安。出身教育世家,历任国有、外资、集体、民营、上市公司“掌门”。创造了中国式BT模式、打包重组模式,成就上百家企业。曾获多项荣誉称号,登上“胡润富豪榜”第二,有“商界华佗”、“全球华人第一狂人”、“中国厚侍员工第一人”之称。



“二百五教书匠”严介和
将国学“三分之一”
文图/《金鹰报》记者 刘欢乐
◎日前,有着“全球华人第一狂人”之称的严介和出现在他的新书《新论语》长沙推介会上,在会后的小型晚宴上,严介和将记者拖到身边,一边品着严先生珍藏多年的极品红酒,一边侃侃而谈。严介和依旧不改“狂人狂语”风格,还不忘提醒记者“问的问题越刺激越有味”。
《金鹰报》记者独家对话严介和




国学“三分”论
《金鹰报》  :最近几年,国学热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学校,包括很多茶馆、会所都不定期开展国学讲座,小孩在家长和老师指导下背诵《弟子规》、《孝经》、《论语》,您怎么看这一现象?
严介和  :是一个好事,不过,学习国学不要太教条,要将古代经典的东西通俗化,避免太学究,这些经典里的大道理是可以变成大智慧的。我们要将有形的书本变成无形的书本,要消化吸收,活学活用。
《金鹰报》  :时随境迁,有些传统国学理论延续了数百甚至上千年,您却突然对它冒出一个“三分”论。
严介和:是的,三个三分之一。在当今中国,我认为,传统国学里的三分之一是有用的,三分之一是没用的,还有三分之一是起负作用的。对于传统国学,需要我们传承的只有三分之一,需要革新的也就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一则需由我们无中生有、创新创造。这就是我创作《新论语》的初衷。传统国学教导我们“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新论语》则在开篇中写道“树大不要紧,关键根要深”;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新论语》则提出“行千里路,胜读万卷书”;古《论语》提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新论语》则教导年轻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行则殆”,并崇尚“学有度、思无界、行有疆”。

谈名利与人才
《金鹰报》  :少部分传统家长成功学词典里,名利占据很大位置,您怎么看待名利与人才?
严介和:中华民族崇尚各民族利益。我认为,只有完整了才能完美。有名有利是很完美的。真正喊淡泊名利的,大多是已经有名有利了的。无为而治,是因为有为了才说无为。怎么理解无欲则刚?你什么都不缺了你才无欲无求,你才有底气。没有儒家的入世的进取,哪来佛家的出世奉献?为什么我们要向全世界推介孔子学院?那是因为孔子的儒家文化具有现实意义。大成在胸怀,小成在德才。基层人才,需要才能,只做事不做人;中层人才讲究德行,既做事又做人;高层人才在胸怀,只做人不做事。我从来没打过孩子,而且要求孩子的成绩不要太好,允许犯错误,先成长,再成熟,最后才能成功。有人老拿“不成功便成仁”这句话忽悠人,嗨!成仁?成人?不成功那就成避孕套吧!

“250教书匠”称呼
《金鹰报》  :现在网络上流行“土豪”一词,有网民认为大富豪大多是没文化的暴发户,但从您撰写的《新论语》来看,您的国学功底非常深厚,有些令人刮目相看。“中国富豪”、“企业华佗”、“全球华人第一狂人”,媒体对您的称呼不少,您更喜欢哪个?
严介和:哈哈哈!怎么说呢?我祖祖辈辈都是教书的,好几代人都是教书匠,深受传统教育的我也延续过教育世家的梦,上世纪70年代,我就做过代课老师,除了英语课,语文啊数学啊什么课都能拿得起,学生也还喜欢听我的课。后来,我考上了人民大学,那个时候,我的愿望很简单,有饭吃,有酒喝,有肉吃,有房子住,讨个老婆,够简单吧?那个时候,我做梦都没想过今天的严介和的样子。你问我喜欢什么称呼?250教书匠,嘿!这个称呼不错!
我特别喜欢“5”这个数字,数字1到9,唯有5是一个中庸的数字,它不大不小、不高不低,恰恰它又顶天立地。“5”符合中庸之道,它时刻提醒我,做人做事皆有度,失度必失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胜不骄败不馁。严的时候要容得下和,和的时候要不失严,严中和,和中严,始终介于严与和之间。这就是我的名字“严介和”的含义。  

 教育市场化
《金鹰报》  :很多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一些优惠政策,目前的大学生创业和传统教育都一直是大家争议的热门话题,您有何高见?
严介和 :现在,大学生3000块钱一个月找不到工作,工厂8000块钱一个月的工资却招不到人。现在鼓励大学生创业,这有些荒唐!实际上,很少有大学生创业成功的,100个里面难得一个成功,很多弄得倾家荡产,有些家长倾其所有,支持孩子创业,结果都很惨。我们应该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再谈创业。市场经济告诉我们,各行各业必须与市场接轨,谁不与市场接轨谁就将惨败。长期以来,现行的同质化教育抹杀了个性,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有了学历没能力,有了文凭没水平,有了职称又不称职。市场化是中国教育的唯一出路。要由过去一元教育的计划教育变为多元教育的市场教育。由当前的事业化为主,产业化为辅,逐步发展为以产业化为主,事业化为辅的“两条腿”走路。我将创办一所世界顶级的大学,该大学旗下的太平洋商学院已成功注册,正紧锣密鼓筹备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文艺范
后一篇:专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