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广角

【面孔】座座高架跨南北,条条大道贯西东。每一项工程都是那样地可歌可泣,而在它光鲜的外表背后,是一群最可爱的城建人。这期面孔,让我们把镜头对准可爱、可敬的农民工兄弟,他们是城市变迁的原动力、发展的奠基人。现在他们有了一个新名字
——“城市新移民”。
城市新移民
文图/《金鹰报》见习记者 文豪
正午2点,他们奔走在滚烫的工地上。晚上7点,他们休憩在简陋的土坯房里。一张硬朗的木板床,一个2升的水壶,一个旧背包,就是他们外出的行当。简单、平常、波澜不惊,默默为这个城市的变迁贡献出自己的一份薄力。
①他们是一支园林施工小分队,常年奔波在长株潭的各个工地里,从事地面石材的铺设,每天工作的时间在9个小时以上。正午2点,骄阳似火,简短的午休之后,他们带着各自的工具走上工地。“这天气干活不热吗?”记者问。“都习惯了,我们必须出来!”他们憨憨地答。
②苏重香是这个施工队的一员,同时他也兼着整个队伍的厨师一职,每天的早中晚饭及洗碗都是他一人包了,这样他一个月能多得400元左右的收入。几十年的打工生涯,他已经为儿子在宁乡老家盖起了一栋300平米的房子。晚餐时间,大家开启几瓶啤酒,就着几碟小菜,畅谈起来。
③“这么热的天,为什么要用热水洗澡啊?”“一天出的汗太多了,用冷水洗不干净。”这是谢师傅在洗澡的时候跟记者说的。经过一番搓澡,谢师傅把桶子里剩余的热水,从头顶一倒而下,然后说了句:“舒服!”
④王才德今年已经55岁了,下巴上长出了一些参差不齐的白胡须,但他的身体依然健朗。当年20多岁的王才德退伍后,就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他说:“如果身体好的话,我要做到60多岁。”
⑤饭后,施工队的头儿黄文拿出施工图纸,跟队员商量起明天的施工计划。他手下的这批队员,大都来自湖南本地,有湘潭的、湘乡的、宁乡的、韶山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