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人

王萍:人生如戏总关情

(左)细心照顾父亲,成了王萍每天的生活习惯。(中)古装花鼓戏《书房调叔》里,王萍(左一)扮演嫂嫂。(右上)王萍与丈夫带父亲散步,一旁是天真无邪的宝贝女儿。(右下)现代花鼓戏《接来乡里爹和娘》剧照,王萍(右二)扮演女儿丽丽。
文图/《金鹰报》记者 刘欢乐 特约记者 欧阳自力
“咯扎丽丽妹子好孝顺咧!”不久前,现代花鼓戏《接来乡里爹和娘》全省巡演,剧中女主角丽丽的扮演者、著名青年花鼓戏演员王萍凭借优美唱腔和娴熟的演技征服了台下观众,这是一出以轻喜剧方式演绎孝道的戏。舞台之外,生活中的王萍也是一位孝顺父母的乖女儿。
用“人生如戏”四字来感叹人生,未免有些颓废。可它对王萍来说却非常恰当。从13岁踏入花鼓戏舞台开始,30年的演艺生涯,无论是在花鼓戏舞台,还是当歌手、主持、影视演员,角色怎么转换,王萍都一直坚守本真,对父母非常孝顺,是一个乖乖女。《接来乡里爹和娘》里的场景,王萍每天都在践行。戏里戏外,有时候,连王萍自己也分不清。
多年的戏剧表演,剧中的真善美故事洗涤了王萍的心灵。王萍出生于望城乡下,家里六姊妹,她最小,父母称呼她“满妹子”。小时候,长相清纯靓丽的满妹子讨人喜欢,欢笑时,脸上路出两个深深的小酒窝,“父母笑我,说我的一对小酒窝值800块钱咧!”为了让父母安度晚年,2007年,王萍在乡下老屋基上给两老修了一栋新房。
去年,83岁的老父亲突患老年痴呆,还伴随大小便失禁。王萍不厌其烦,细心地照顾父亲。每天倒屎倒尿,及时换洗弄脏的床单、衣物。每场演出完毕,来不及卸妆,她立马赶会家,为父母烹制可口饭菜。她还趁到各地演出机会,四处为父亲寻找热心保姆。
一天,王萍在厨房做饭时,突然一股恶臭飘来,她立马放下手里活,从厨房里走出来,她发现父亲在卫生间倒腾衣服上的大小便。虽然老父亲神志不清,但王萍读懂了老父亲的眼神,“我知道,他是怕累着我,想自己亲自处理,父亲羞涩地轻声对我说‘你快去吃饭吧’他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说着这些,王萍眼眶里有些湿润。每次父亲大小便失禁,王平都会细心地帮父亲洗澡、洗衣,还要哄着他吃药、睡觉。这一切,她心甘情愿。
母亲喜欢热闹,父亲喜欢幽静,母亲与父亲性格合不来,而且老在一起争吵,面对老两口的每次“战斗”,王萍都耐心劝架,充当和平使者。为满足父母各自愿望,王萍将母亲安排在长沙的家里居住,将老父亲送到乡下新房里,并为他请了热心的保姆照顾。
这些年来,为了心爱的花鼓戏,为了精心照料父母,王萍和丈夫一直奔波不停。在国防科大工作的丈夫也是一个大孝子,自1995年结婚后,两口子从未吵过架,丈夫从没说过王萍一句重话。“这么多年来,为了这个家,他总是任劳任怨,没有一句怨言。”王萍眼里,丈夫是一个很有涵养的敬业的军人,也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王萍透露,丈夫家里共有三兄弟,家婆患糖尿病时,出现严重便秘,三兄弟轮流用手指一点一点将母亲的大便抠出来,这是大多数家庭很难做到的。
王萍的父亲每次理发,都是丈夫亲自搀扶去理发店。好几次父亲偷偷下楼走丢了,丈夫比她还急,带着她几乎找遍大街小巷。回忆家庭经历的一幕幕,王萍总是感慨万千,“如果没有丈夫的支持,我迟早会垮掉的。更谈不上演艺事业了,真的很感激他!”
王萍在她的微信个性签名里这样写道
:尊天地,孝父母。六个字,太少,有些简单,简单得有些粘稠,那是一份浓缩的爱,一份发自肺腑的爱的宣言!
1970年出生的王萍,从小就迷恋花鼓戏。13岁那年,她一个人跑到离家30多公里的乡镇花鼓剧团学戏,师从宁乡县花鼓剧团的著名老艺人彭秀英。王萍悟性很高,很快成了团里的大梁。1990年,王萍考入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成了一名专业花鼓戏演员。王萍虚心学戏,先后向著名花鼓戏表演艺术家李小嘉、刘赵黔学戏,同时还到省艺校向杨鑫华老师学习唱腔,到省京剧团向京剧名家闵玲娣老师学习身段、形体等课程,业务能力大有长进。
在戏曲艺术滑坡年代,王萍于1993年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掉正式工作,下海跑歌厅唱民歌,跟剧组拍电视,先后推出了个人MTV《水乡三月》,并参与了《茂兰故事不外传》等电视连续剧的拍摄。虽有闪烁的灯光,迷人的鲜花,优厚的待遇,但骨子里已对花鼓戏入迷的王萍,最终还是舍不得离开花鼓戏。演过很多场戏、获过很多奖。对演出要求极其严苛的她来说,每一步却都是起点。湖南省折子戏大赛正在进行,一场25分钟的《书房调叔》,她从除夕练到现在,她的忘我投入和辛勤汗水,换来了戏剧界老专家的最高赞誉。我们期待王萍的一次又一次的人生冲刺。我们深信,心怀浓爱的人,戏里戏外都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