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栏

(2013-06-27 13:00:32)
【莫小米专栏】

岁月不蒙尘
(莫小米,知名作家。代表作:《左手握右手》、《永不言别》等。)
一老妇,80多岁,儿孙都长大了,老伴儿去世了,她寂寞空虚吗?不会。
在漫长岁月里,在祖传的老屋里,她积攒了无数的宝贝。这个无数不是夸张,有人问过她,一共多少件?她说的是:很久以前就已经数不清了。
这些宝贝并非值钱,但是好看。有次我和一个女孩一起出差,看到任何一个有趣的小摆设,她就惊呼:“好可爱!”然后就买回家。
老妇人的宝贝,大抵就是这些东西。
这个老妇人生活在英国,我只是从照片上看她的宝贝,我仔细看,正在接吻的情侣娃娃,坐成一排的狐狸,古老的发条青蛙,芭蕾女孩八音盒,雪花纷飞的童话小屋,水晶鞋,万花筒,图案精美的小碗小碟,瓶瓶罐罐……
光是塑料和陶瓷做的兔子、小猪就有一个房间,分门别类,陈列在老伴生前帮她打造的架子上。
不同造型的小闹钟,有150多口,令人称奇的是,它们全部在滴答滴答地走,都是准的。
中国的大熊猫,一共500多个,每一个造型都不一样,嚼着竹子,耍着功夫,你挤我,我挤你,摆了整整一架子。
老妇人一点也不寂寞空虚,她每天要为她的宝贝掸灰尘,等掸完最后一个,头一个又需要掸了,周而复始,没有停歇。
有人问烦不烦。怎么会烦?她的宝贝,每一件都有记忆:那件是和邻家小男孩携手逛夜市时买的,这件是和女同学逛跳蚤市场时尖叫着淘来的,那件是试婚纱那天顺便带回家的,这件是向往已久忽然从街角寻到的……她记得清清楚楚。
芭比是自己买给小女儿的,小女儿长大了就回送给妈妈;丈夫是狮子座自己是双鱼座,每年都会互赠狮子和鱼;金字塔是失散多年的初恋情人从开罗带来的;仙女般窈窕的锡壶,是孙子陪爷爷奶奶游马来西亚时买的……
与小玩意儿相关联的记忆总是细碎而快乐有趣的,是专属于女人的,老妇人为它们一一掸去灰尘,轻柔地抚摸那些美丽日子。
每个人慕名来看每一件东西,都会惊诧于它们的亮洁如新。谁说老人只有尘封的记忆?天天擦拭那些心爱宝贝,她的岁月不蒙尘。



【戴旺财专栏】

唯一的梦想
(戴旺财,媒体人。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现供职于《外滩画报》。)
网上曾热传过一部奥斯卡动画获奖短片,讲的是一只kiwi鸟的故事。kiwi是新西兰特产的一种鸟,翅膀很短,不能飞翔,因此又被称作“无翼鸟”。在动画片中,一只kiwi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将一棵大树垂直固定在陡峭的悬崖上,又一棵,再一棵……直到从悬崖顶上看下去,悬崖上像是长了一片密密麻麻的森林。然后,kiwi鸟就跳了下去。
这只一辈子不能飞行的kiwi鸟,用生命换来了一次“飞翔”在森林上空的机会。在它坠入谷底之前,流下了一滴幸福的眼泪。据说这部历时3分零9秒的短片催得许多人潸然泪下。也许每个人都会有梦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穷尽一生来实现梦想。这只kiwi鸟简直可以作为都市人的励志偶像。
我的一个哥们,最近就为了帮他老婆实现人生梦想而做了一回kiwi。哥们的老婆去香港旅游时爱上了许留山。为了回家之后也能够吃上正宗的港式甜品,就决定自己开个甜品店。
我哥们在一家台湾人的工厂上班,早已忍受不了工厂24小时的电话骚扰,刚好老婆有投资甜品店的想法,于是就辞了职专职开甜品店。
在张罗了两个月租房、设计、装修、雇人等一系列琐事之后,小店终于在夏天尾巴上开了出来。为了开这家小店,两人把全部积蓄都投了进去。
我作为第一批顾客兼小白鼠光顾了哥们的甜品店。作为一名资深甜品爱好者,对于他家店里的甜品我出于公允的态度打了一个高分。后来一问,原来是花重金从上海许留山的店里挖来一个大厨,加上用料新鲜实在,难怪品质颇高。
但老实人做事情难免吃亏。我提醒哥们,你的东西做得的确是好,但这价格相对于毫无名气的小店,着实是高了。哥们说这也是没办法,大厨的工资居高不下,加上水果等原料因为采购的是上乘的,也都不便宜。因为是小店,又没有大宗采购的价格优势,如果再不把产品价格定得稍微高些,就得亏本了。
果然几个月后,因为生意清淡,哥们的甜品店开不下去了,只能把店铺转手。粗粗一算,几个月的房租加大厨工资,再算上厨房用品折旧,差不多亏了10万块。
我安慰他,就当是花钱给老婆满足了一个人生梦想吧。不管怎么说,这几个月你们还是吃到了不少正宗的港式甜品的。嗯,我也跟着沾了不少光,这一点我家的体重秤最明白。哥们还是很郁闷:话虽然是这么说,可是最近房价飞涨,如果当初我们把这个钱拿去投资房地产,现在应该已经翻番了吧。
我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继续安慰。这就是人和动物的区别吧!对于kiwi鸟来说,飞翔就是唯一的梦想;对于人类来说,梦想其实是个可以选择或妥协的东西。或者,用我们人类的词来说,那叫机会成本。 





【韩松落专栏】

一个人的真面目
(韩松落 ,《青年文摘》杂志作家。代表作:娱评集《我们的她们》。)
谈论一个人的真面目,难度很大,谈论人们如何看待他(她),更有现实意义,例如邓文迪。
默多克提出与邓文迪离婚,让邓文迪再一次成为全世界焦点。她上一次赢得这种级别的关注,是在2011年,那一年的7月19日,在英国议会就《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质询默多克父子的听证会上,她打倒了一个用剃须膏袭击默多克的男子,让全世界为之瞩目。
不过,能够全面反映人们对她的看法的,还是记者Eric Ellis撰写的调查报道《邓文迪·默多克:帝国背后的女人》。Eric Ellis采访了邓文迪从前的朋友和同学,其中一位,是邓文迪从前最好的朋友李红,她嫁给了一个警察,警察的收入是每月200美元。在邓文迪曾经就读的广州医学院,作者采访到了她以前的老师,并特意提到,这位主任级别的教授,每月薪水是1000美元。
这些简约的描写,勾画出的是一个猎人形象。她来自中国的贫穷地区,从嫁给月薪200美元的男人的生活前景中挣脱了出来。事实上,在Eric Ellis报道的开篇,他就提到英国《私家侦探》的说法,那本杂志,把她描绘成“全副武装、捕食男性的女人”。
对一个并无罪失的女人,这种侦探式的调查报道,是否有必要?但许多与邓文迪有关的报道,都是这样定基调的:有心机的猎人,也在这个基调的基础上寻找材料。这样做又是危险的,如果单纯把邓文迪塑造成一个猎人,无法解释默多克和她的婚姻,矮化她,等于同时矮化了默多克的判断力。于是,Eric Ellis和许多试图理解她的人,提出了她形象的另一面:智者。
这种形象,在与黄种人有关的文艺作品中,十分常见:《大班》中的美美,奉献身体之余不忘谆谆教诲;《天与地》中冯黎荔的母亲,时时口吐莲花;女导演玛丽昂·亨泽尔的电影《罪孽与深蓝色的海洋》中,十岁的小女孩莉,却以智慧征服了成人,她那些与生命有关的感悟,给成年人许多启示。
与邓文迪有关的报道、传闻,总要提到,她有优秀的商业计划,是顶级社交高手,尤其是在处理新闻集团和中国政府的关系上,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对新闻集团进入中国,影响深重。对一个出身平凡的中国女人,年轻、活力、智慧、才华、商业价值,是她婚姻的理由、存在的理由。但有没有可能,她是凭借更为单纯的魅力,以及她在婚姻、家庭中的作用,而获得青睐?没人愿意设想这一点。中国女人,赢得美国富豪的原因,必须要比美国女人多一层。
当然,这可能是真的。邓文迪是在八十年代末去的美国,那时,内地所能提供的机遇和可能性,远没有现在这么多,如果她留在内地,以她的强悍和才干,配合2000年后的经济狂飙,她现在所获得的,恐怕不会比她通过离婚获得的收益要少。但在八十年代,她最大的机遇是跨国婚姻,她从中借了力,但她的目标显然不只是婚姻,她想通过婚姻,获得在事业上大展拳脚的机会,尽管她的这个愿望屡遭挫败。
猎人?智者?或者兼而有之?两种形象,代表了许多人对邓文迪的看法,或许也代表了洋人对中国人的看法,传说中,他们有古老智慧附身提供庇佑,现实里,他们粗粝而勇猛,让人又敬又畏,又喜又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长沙人
后一篇:男一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