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火舌灼伤的记忆

(2013-06-20 09:22:15)
火舌灼伤的记忆
(左)2012年,睡意未醒的男子清晨在街边纳凉,希望我的镜头,未能惊扰他的闲情雅致。(右)大火后,原来本是供人纳凉、休息的地方,已物是人非,剩下的是一片废墟

文图/《金鹰报》实习记者 文豪
“太平老街凌晨大火 两处辛亥旧址遭损毁”。6月4日上午,当我在网上看到这条新闻时,头脑突然一下懵了,匆匆放下手上的工作,就直奔太平街孚嘉巷。
从2009年盛夏起,一天下午瞎逛时,我在太平街邂逅了这条古色古香的孚嘉巷,从此便对此地流连忘返。直至2012年,在平遥、武当山等地展出了我拍摄的这组《孚家巷2012》。孚家巷对于我来说,不仅仅只是一个幽静的古巷,更是我儿时的记忆,长沙变迁的见证者。
站在附近的一处高楼向下俯望, 马家巷17号已经满目疮痍,只剩一堆东倒西歪的瓦砾与未烧尽的木炭。孚嘉巷42号,也被火灾所毁,半边墙体已经倒塌。我傻傻地站在房顶半个多小时,失落、绝望感紧紧包裹着我。从2009年开始,曾几百次穿梭在巷子的各个角落。清晨睡意未醒在庭院乘凉的大叔、在门檐前眺望外面的80多岁的老娭毑、一群在木地板上“咚咚咚”到处蹦跶的儿童,犹在眼前。一把火,烧掉了我在这里所有的寄托。
孚嘉巷44号、马家巷17号的建筑是木质结构,纯四合院式。辛亥革命时期曾是四正社、共进会秘密反清的场所。它们是长沙近代历史的见证者。窄、曲折、悠长、四通八达,是孚家巷及其周边巷子的特点,房屋灌堵的墙面,木质的走廊是其时代的特色。居住在这里的人,天热时得担心火灾,下雨时担心漏雨。但你行走其中,依然随处能听到儿童的喧闹,目睹老人的恬静、成年人的吆喝,这或许就是老长沙人的实质生活。
如今的这里,大火一掠而过,留下的是东倒西歪的土砾与焦炭。近年来,城市的变迁,附近的老巷子也被逐渐拆迁。我手拿着相机,想宣泄点什么、留下点什么、改变点什么,但一切显然只有徒劳和枉然。根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心和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长沙市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其中重点规划地段为沿太平街、西牌楼、马家巷、孚嘉巷、金线街、太傅里两侧的历史街区,用地面积为5.07公顷。据长沙市文物局的消息称,此次火灾后该局已责令天心区文物部门迅速统计此次事故造成的文物受损情况,并要求全市文物部门加强文物保护力度,特别是做好火灾防范措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穿
后一篇:长沙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