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原:“流放者”归来

(2012-07-20 15:28:44)
标签:

杂谈

马原:“流放者”归来


【人物档案】
马原,1953年生于辽宁锦州,著名作家。著有《冈底斯的诱惑》、《上下都很平坦》、《虚构》等。中国当代“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当代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著名的“叙述圈套”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风气,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起到比较重要的影响。


  “你为什么又开始写小说?”这个问题,马原恐怕已经被问了几百回。阔别中国文坛20年,已近花甲之年的“先锋派”小说代表马原,带着30万字的新著《牛鬼蛇神》重归。退隐江湖、远离小说的几十年,他做了很多事:当老师、拍电影、做房地产……也生了一场大病。终于,还是回归了最爱的小说。马原说 :“写小说是我最得心应手的事,这20年,我没有一刻不想回来。”
文*《金鹰报》记者 宋洁  供图* 熬吧读书会

 

归来,还能再写20年
马原带着他的新作来长沙宣传。读者见面会上,他穿着花背心、运动短裤、外加一双跑鞋和黑色小挎包,一副时下酷爱运动的年轻人打扮。身材高大,皮肤黝黑,一口纯正的东北口音,而且还很风趣。
“首先声明,我是马原,一个写小说的。不是马云。你们别指望今天来这里,能听到一部成功传奇史。”马原语速不快,回答问题大部分很直接。有时,他还会直接反问:“你认真读过我这本小说没有?”
时隔20年,马原才有新书问世。很多人担心,这会不会是他的封笔之作。马原兴致高昂:“我已经找到了叙述的动力,只要你们喜欢,我还可以再写20年。”
其实,马原的经历,颇有几分传奇色彩。
1982年大学毕业后,他远赴西藏。1985年,发表作品《冈底斯的诱惑》,技惊四座。这位素来喜欢挑战读者智力的先锋作家曾经说过:是上帝的手抓着我的手在写作。
但是离开西藏后,马原的创作开始进入断裂期。感觉到再也写不出满意的作品后,他选择从文坛“流放”。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是中国文学的黄金十年。文坛涌现出众多闪亮的名字。这些名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建构了当代汉语写作的基本范式。几十年过去了,当年很多以“作家”之名出现的人,成了社会洪流进程中的零碎片段——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成了商人、电影人、手艺人……
这当中,就有马原。
1991年,他扔下一句“小说已死”,扭头就在好友的鼓动之下,拉起“草台”班子,拍电视剧、晚会,一门心思地赚钱。等到了21世纪,好友格非邀他去同济大学做老师时,马原暗忖:小说不写了,纪录片拍不成,干脆去做老师。
于是,他写了一百多万字的文学、电影讲义,从普通讲师一直做到系主任。再后来,房地产的机会来了,朋友做投资方要他来“把关”。据说,他设计别墅,最高的记录是一天卖出了8栋……
“对于没有跑到底的选手,我们可不可以也换一种口吻思维:哦,原来除了写小说,你还会点别的,干得也不坏”。


生死,哲学家式的救赎
2008年,马原生了一场大病。没想到却成了他人生里的一个新契机。
在上海的医院检查后,医生说肺部有癌变可能,要做穿刺。第一次疼痛过去后,马原格外绝望:未见癌细胞,就意味着还要有二次、三次、四次穿刺。医生和他们的机器找不到癌细胞是绝不罢休的。“难道我的生命要被这冰冷的仪器倒计时?”于是,他从医院逃了出来。
“我以为自己会和沈从文一样,不再写小说。但是一场大病,我被放到生死的位置上,才发现小说依然是排遣自我最好的方式。面对生死,我就是一个哲学家。”
得病后的马原,把家从上海搬到了海南。因为他坚信“好水可活命”。在海南,他坚持运动,买了一辆自行车就开始天天骑;想起40岁时想画画的愿望,从生病那天起,他就开始练习,至今已画了很多的人像……
离群索居的生活中,他开始更多地思考生命与人生的意义。两年前,马原在一次电话里很严肃地与好友格非谈生死观,最后,格非鼓励马原重新回归小说。在好友的勉励下,马原开始尝试在《牛鬼蛇神》里,融入他以前最反感的小说的理论与哲思。
“这一辈子做什么事情,重要的是我喜欢不喜欢。成败有什么关系?不留遗憾就是了。”马原在海南的家,三面环海,干净的空气和水质,让他的病再也没有发作过。逐水而居的马原,迎来了生命中最随心所欲的时期。


冷眼,社会的旁观者
马原一直声称自己是“体制外”人士。而入了体制的朋友拿一个接一个的官方文学奖,又一个接一个成了作协主席,他戏说这叫“忍看朋辈成主席”。
新作《牛鬼蛇神》面世后,马原面对的争议很多。很多人毫不掩饰地表示了对这位先锋派作家的失望。对此,马原感慨:“我现在60岁了,要让20、30岁的人都来理解和叫好,确实很难。他们能懂么?20年,事实上是整整一代人。” 马原式的自负依旧如故。这个把“今天的小说和当年是无缝对接”当做最高褒奖的小说家,始终用一双冷静的眼睛,做这个时代的旁观者。
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说,马原是个顽固的坚守派。他直言,自己是个不关心当下社会的作家。家里的电视永远只用来看足球和电影,不关心社交,不会用电脑。就连新作品也是口述后由朋友在电脑上打字完成的。
“每个人对世界的切入点不同,我不关心今天的西藏有了易拉罐、什么街道又改了名,我写的是自然恒久的西藏。”马原认定,小说家应该有两种,一种正逐渐被电视剧编剧取代,还有一部分小说家则关心世界中那些不直观的、绝对的、形而上的部分,这些小说家不必跟生活近距离接触,但能写出被时间和历史认可的好小说。马原说,现在他已经预备开始写另一个新长篇。
因此,马原的建议是:“读马原的小说,要从2012年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游泳那些事
后一篇:微小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