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季羡林父子隔阂13年

(2009-07-20 10:25:25)
标签:

杂谈

隔阂13年后,季承才能平静地站在父亲的病床前,诉说着多年来的思念。而7月11日,在季羡林临终的时候,最欣慰的也莫过于唯一的亲人守候床边,在快一岁的孙子的呼唤声中,季羡林安然地离开人世。

儿子3个月时  季羡林赴德学习
2008年11月7日,73岁的季承终于在301医院的病房见到了父亲季羡林。
“父亲!”季承一开口就跪下磕了个头,起身时已泣不成声。“您有什么要训斥我的吗?”季羡林虽然也很激动,但话语仍然平静:“我有什么可批评呢,过去的事情就过去好了。”此时,季羡林已经不能行走,终日困卧床上,视力衰减。老人能看到的,只是儿子模糊的身影。
经过13年的隔阂之后,季承又像普通的儿子一样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像正常的父子那样谈话,这个结果季承已经等了很久。这种等待是从襁褓中就已开始。季羡林1935年赴德国求学时,季承才3个月,姐姐季婉如刚满两岁。季羡林在德国呆了11年。二战一开始,季羡林便中断了和家人的通信。1946年季羡林回国。身边有了父亲后,季承并没有感到生活有多大变化,多数时候,他只是觉得屋子里多了一个需要称作“父亲”的陌生人。
父子之间一直很客气,不太容易交流感情。可以说,童年那十几年的隔绝,影响了季羡林和季承一生的父子关系。季羡林在家中呆了不久,就又离别家人,孤身到北大任职。季承和父亲只有寒暑两个假期才能见面。
和父亲吃饭时也只谈国家大事
1952年,17岁的季承来到北京俄文专修学校(今北京外国语大学)读书。住校期间,差不多每个星期他都会去中关村,跟父亲一起吃顿饭,但就是这样的天伦时刻,两人谈论的也都是国家大事,话题从不会涉及生活细节。
1955年,季承毕业后分配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做翻译,两年后,转行从事科研管理。1962年,季承把母亲和叔祖母从济南接到北京。渐渐地,季羡林开始体会到家人带来的温暖,其实他很渴望与家人的交流,自从母亲去世之后,季羡林与亲人之间的感情便淡薄起来,整个人沉浸在学问中,渐渐忽略了身边人的感受。
妻女去世让父亲再次封闭感情
与儿子朝夕相处的日子,让季羡林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舒服。同时感情的增进也使季承对季羡林原来的生活多了一层理解。他开始逐渐了解父亲和其他的父亲不一样,他更看重自己的精神世界,读书治学才是他最重要的生活,对家人冷淡不是因为不爱,而是表达方式和常人不一样。
父子俩关系刚刚好转, 不幸的是从1989年到1995年,季羡林的叔母、妻子、女儿相继离世,虽然内心沉痛不已,但他却以更加努力做学问的方式来排遣自己的感情。季承其实知道,父亲外表看似与亲人之间感情封闭,其实内心饱受痛苦的煎熬。那些寄托深情的文字,读来感人肺腑,全因为父亲的心中有着难以言表的爱,埋藏起来一个人独自品尝孤单和遗憾。
无爱婚姻造成父子隔阂13年
除了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季承认为父母没有爱情的婚姻,也是造成父亲内向的原因之一。季承说:“父母的结合不理想,是旧式的包办婚姻。他不得不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季羡林的妻子彭德华比他大4岁,只念过小学,认字不多。季羡林出国或是他们在国内分居两地时,彭德华没有给他写过一封信。但在打理季家日常生活上,她却勤勤恳恳。对这样一位妻子,季羡林口头上评价颇高,情感上却又很平淡。
在季承看来,父亲没有把这桩婚姻终止,是好事,但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夫妻俩没有感情,维持下来,就有牺牲,有后果,这后果不仅影响到父亲和母亲,也影响了家里每一个人。”长期的感情封闭,对事情的不同看法,日积月累,终于使父子矛盾激化。季承母亲病重时,父子二人分道扬镳,从此不来往,一隔就是13年。
临终前团圆饭说刘姥姥的故事
直到2008年,季羡林最亲密的秘书李峥过世后,他的儿子李小军促成了季承与父亲见面的机会,之前每逢过年过节,季承都会往李小军家里送大量的山东斋菜,来了以后什么都不说。李小军自己家里留一部分,其余的便送给季老。季老心知肚明,虽然什么都不说,但每次吃季承带来的家乡菜时,季羡林的口味都特别好。
季羡林最后一次吃儿子带来的家乡菜,是今年过年的时候,季羡林和儿子儿媳还有5个月的孙儿,在医院度过了最后一个团圆夜。体贴的季承知道父亲喜欢吃鸡蛋,特别准备了一道名曰“全家福”的菜肴,并对父亲说,里面的蛋是鸽蛋。
季羡林用勺舀起鸽蛋品尝,然后对大家风趣地说,刘姥姥吃鸽蛋,一两银子一个。大家一时弄不明白。只有季承听懂了,解释说:“老爷子说的是《红楼梦》中的事,刘姥姥进到大观园,贾母设宴款待,刘姥姥使的是大观园里的镶金象牙筷,既沉又滑溜,她夹盘中的鸽蛋怎么也夹不住,后来总算夹住一个,快送到嘴边又滑落在地上。这时王熙凤对刘姥姥说,鸽子蛋贵着呢,一两银子一个。刘姥姥欲弯腰拾起来吃,旁边的丫头早已把鸽蛋扫走了。刘姥姥说,一两银子连响都没响就没了。”
大家听了季承的解释恍然大悟,对百龄季老的超人记忆力和联想力,惊讶不已。而一边说话的季承却悄悄地擦着眼泪,以前怎么没发觉父亲是如此的幽默,记忆中那个冷淡只会搞学问的父亲,渐渐淡忘了。
《金鹰报》记者 罗懿 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