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玫要拍出感性孔子

(2008-10-13 10:27:08)
标签:

杂谈

胡玫要拍出感性孔子

 

   《金鹰报》记者  刘许生
    “我不会把它拍成一个主旋律电影,我们要艺术,但更要票房。”
    胡玫口中所言即是香港与内地两地强强联手,投资1.5亿元,影视红星做主角的,由她执导的又一大片《孔子》。
    感性《诗经》感性孔子
    对孔子的认识,胡玫来源于《诗经》,一部与孔子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不朽著作。“孔子是有感情的人,他编的《诗经》是多么好的一部情歌汇编啊!”胡玫一开始就给《孔子》一戏定下了感性的感情基调。因为孔子19岁就成婚,在他17岁到73岁走过的这段人生中,师生情、夫妻情、父子情始终贯穿其中,而婚姻在他中青年的岁月中也占重要的地位。
    在对于人物整体的把握上,胡玫告诉《金鹰报》记者:“千百年来,文人墨客都把他塑造成圣者,但我要把他还原到一个人的最低的生存状态,他不仅是一个圣人,也是一个真人,有他自己的性格,有冲动也有迷惑。”
    在胡玫的心目中,孔子一定是一位高大威猛的汉子,这不仅仅是来源典籍中孔子身高近两米的描述,更是她内心中对孔子形象高大的崇拜。
    所以,她希望扮演孔子的演员能既有演技又有口碑,也就是德艺双馨,她个人比较倾向让内地演员来演孔子:“最好尚武、高大、英俊,从内心到外形观众都能认可,没有什么负面新闻。我要找的这个巨星,1.5亿元的投资,会给他留下很大的发挥空间。” 
    向吴宇森学营造悬念
    今年7月11日,吴宇森的《赤壁》刚上映,其后现代化的台词让人诟病不少,问及是否有同样的担心,胡玫表示不会,“不是我贬低编剧的作用,吴宇森导演的《赤壁》,更多的是导演的想法,而不是编剧。所以,我反而觉得吴宇森导演最值得学习的一点就是:他拍的是《赤壁》,但是我们没有看到赤壁之战,可是他营造的悬念已经把所有人的胃口吊到了极致,所以他很成功。可以说,如果《孔子》不能做到像我拍电视那样让大家激动起来,以史诗性的笔调进行宏大的叙事,那它就是失败。”
    但如何协调好艺术与真实之间的矛盾,胡玫自有她的看法:“艺术的归艺术,事实的归事实。历史题材的作品如过多强调学术上的真实性,是违背艺术创作规律的。一部好的电影,一定是大背景,大题材,孔子就符合,我们可以透过他看到整个春秋,因为孔子的成功是他自己努力而得的,你想想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在教育被垄断的环境下却能够成为一代圣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我们把奇迹反映出来,就是艺术。但孔子本身就是有争议的人物,如果必须要求学术界先统一意见后,艺术家才能拍摄关于孔子的影视作品,那永远拍不成!而电影市场的残酷,要求我必须尽力把这部影片做得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我们要艺术,更要票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