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六,我一觉睡到了下午一点。阳光明媚,荷兰最北面的小格村终于有了几分夏天的味道。
上周,我在德国最南面的Lindau奢侈地享受了阳光、鲜花,以及无数关于金融危机、经济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国债危机的讨论。。。。我甚至觉得,博登湖畔的生活简直像天堂。一群经济学家们在天堂里喝着啤酒,纵横着世界经济。随便拉一个参会的,就可能是哪国央行的。我更是和一群IMF的住在一个酒店,害的每天有人问我,是不是"the
fund" (IMF被称为"the fund"。PS美联储的Peter同学告诉我,美联储是"the bank",我问那么world
bank呢?Peter想了想,很认真的说,我们不跟他们打交道)。我有时在想,这样的生活,是不是我20岁的时候梦寐以求的呢?
回到我的格村,还是阴冷的天气,简直像深秋,连荷兰同学都在“非死不可” 上面抱怨着倒霉的天气。
开会被折腾了一周。9月1号开始正式。上班两天,早上7点半起,晚上11点睡,过着朝九晚五的办公室生活。办公室不大,3个人一间,甚至有点局促。但是一个越南人(男的)最近有了个女儿,一般下午才上班。另外一个中国女生快结婚了,每周五去BF
那里。
本来一年级的博士生是不用教课的,但是如今金融危机嘛,我们一年级就要开始15%的时间用来教课了。老板笑着说:你会见识那些荷兰大一学生的,他们是多么"motivated"(加引号的),要的就是5.5分。在荷兰,过了大一要大模大样办仪式,发个证(参考毕业仪式),说明你大一上完了(是个很大的成就呢!)教这样的学生是不是很有意思呢,拭目以待吧。
我从AH背了一大包葡萄、酸奶、三文鱼回家,打开信箱一看,居然有一张明信片。顿时想哭!每次一收明信片,就有种莫名想哭的感觉。是在林道认识的一个记者寄来的。这个叫KARL的德国人非常喜欢中国和日本的文化。经常在日本和美国讲课。我们那天一起聊了很多中外艺术、电影。领走的时候,我给了他我的名片,他在会议手册上撕了页纸,给我写了邮件。
http://fmn.rrimg.com/fmn046/20110904/0130/b_large_YjVl_39d20000f5275c70.jpg
小小的一张明信片,KARL居然写的一点空的地方都没有了。
http://fmn.xnpic.com/fmn050/20110904/0135/b_large_Q177_3e3a000120ec5c3f.jpg
明信片的背面,是抽象画。
这个九月,对于我,是个全新的开始,我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中国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才刚刚开始。靠政府投资和房地产拉动GDP的增长模式已经到头了,在下一轮经济改革中,治理模式和制度建设无疑会成为核心。
这四年时间,是最最美好的青春。马上要开始学荷兰语了(系里的福利),打算用两年攻克荷兰语;再花两年学习德语(因为我真的很喜欢德国),虽然对于德国人早晨7点的breakfast
session 至今耿耿于怀,对于某次会议晚餐时两个德国人一晚上推倒数学公式记忆犹新。
谨以此流水账纪念博士生活的开始。有人说:25岁是女孩子最好的年纪,之后就贬值了。我完全觉得,29、30岁的我肯定比25岁(现在)的我成熟很多,性感美好很多!
跟小学生似的,每年9月1号总是要表表决心的。今后四年的目标:
1. 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到了欧洲以后,我还是睡的太多了。德国开会的时候,每天五六点起,让我疲惫不堪。
在荷兰第二年开始运动后,体质有些坚持好转。坚持bodyfit,准备开始jogging。
2. 语言:
英语读写还是要加强。准备开始背诵一些nobel prize
lecture(这个对各方面有益)。坚持用英语写博客和论文notes ,争取用到今天所读论文里面的好句型!
用两年时间学习荷兰语,目标是NT2。甚至四年以后我能够用荷兰语讲课。
用两年时间学习德语,目标是能简单交流。
3. 心态
还是那句话,走世界,趁着年轻出去流浪。看不同的风景,见识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旅行方式,努力找回当年高中时写小散文的调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