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采购的漏洞为何不能补牢?
(2013-02-26 10:08:42)
标签:
阳光采购天价采购制度和程序漏洞亡羊补牢杂谈 |
分类: 黑白碎语 |
地方政府采购的漏洞为何不能补牢?
买东西,都希望物美价廉,不过,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却让人吃惊,报告显示,在地方政府的采购中,有八成商品要高于市场平均价,而中央机关批量集中采购商品的成交价全部低于或者等于市场平均价。(2月26日《中国广播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室副主任吕艳滨介绍说,这个数据是对部分地方政府2012年1月1日到9月30日之间协议供货商品成交记录进行统计后发现的。19020件商品当中有79.86%的商品高于市场价格,其中高于市场价1.5倍以内的商品占70%左右。3倍以上的占1.86%。
买东西,都希望物美价廉。然而,一些地方政府采购商品时,却反其道而行之,这是为何?地方政府采购价格虚高的背后,究竟是地方“不差钱”,还是另有猫腻?
虽然有知情人士说,政府采购的“水很深”。但究竟有多深呢?不得而知。
有人把政府采购称之为“阳光采购”,其实,“阳光采购”不“阳光”甚至腐败的问题,早已暴露出来,并不是什么新闻。当初问题暴露后,许多专家学者分析了出现漏洞的原因,比如,存在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在审批关中,一些职能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同时,也提出了修补“阳光采购”漏洞的高招妙策,比如,要刹住政府采购中的“歪风”,应在制度和程序上“补漏”,建立“立体监督”机制,等等。
几年过去了,羊跑了,羊圈还没修牢,时时、天天、年年依然有许多的肥羊从“洞口”溜走。亡羊补牢,妇孺皆知。为何“阳光采购”中制度和程序的漏洞却没有补牢呢?
是没有人补牢,还是无法补牢?都不是。应该是有人补,也有办法补,关键是这“补者”心不在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因为天价采购挥霍掉的不是“补者”自己的钱,而是纳税人的钱。
天价采购挥霍掉的,不仅仅是纳税人的血汗钱,更有相应部门的公信力。因而,补牢“阳光采购”中制度和程序的漏洞,让“阳光采购”阳光起来,既是对纳税人负责,也是对政府负责。
羊跑了,羊圈还没修牢。我们既要看到“阳光采购”的漏洞,也要看到“补漏”者“磨洋工”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先端正“补漏”者的态度,才有可能补牢“阳光采购”中制度和程序的漏洞。“补漏”者心不在焉,他们能够看清“阳光采购”中制度和程序的漏洞吗?“补漏”者“磨洋工”,他们补漏的效率会高吗?
因此,要补牢“阳光采购”中制度和程序的漏洞,必须先补牢“补者”心上的“漏洞”,让其心健康、阳光、纯洁。
(罗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