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入教材,如何把“经”念好?
(2012-11-05 12:29:00)
标签:
道德经国学教育人格教育弟子规三字经教育 |
分类: 教育杂谈 |
道德经入教材,如何把“经”念好?
前不久,国内唯一传统文化教程———人教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在北京正式发行。该套教材不仅将《论语》、《孙子》、《道德经》等经典文献全文选入,还将京剧、茶文化等纳入其中。这是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国学教育专项研究课题组八年研究的成果,课题组希望通过这套教材将国学文化融入到中小学教育中,探索中小学国学教育发展道路。
课题组的愿望很美好。他们认为,目前中小学迫切需要国学教育,因为学校教育忽略了“仁义礼智信”、“忠孝勤恭俭”等儒家思想;国学教育应该属于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和人格教育范畴,叫做完美人格教育,即内涵比较丰富的人格,要达到四个目标:良好的行为规范、深邃的哲学思想、质朴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然而,中小学管理者和广大教师未必认同课题组的说法,也未必按照课题组的思路开展国学教育。如果国学教育只是专家的一厢情愿,得不到学校的认可和支持,那么国学教育很有可能和素质教育一样,“干打雷,不下雨”。喊了一二十年,还是天上的浮云。
课题组负责人认为,目前中小学有两个薄弱环节,一是没有人格教育,二是没有民族文化教育,而现在他们所说的国学教育就是教孩子怎样成人,所以这不是学业负担问题。增加国学教育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是一种错觉。
我不敢说该负责人“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我坚持认为该负责人对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产生了一种错觉,或者说该负责人并不了解当今中小学教育的难处。
当前中小学的现实是,许多部门,不管教育主管部门还是非教育主管部门,有一个共识,有一个抓手,即不管什么“教育”,都从娃娃抓起。比如反腐倡廉,从娃娃抓起,七岁娃娃要写廉政诗,画廉政漫画;反兴奋剂教育,从娃娃抓起,抵制兴奋剂,要小手牵大手,孩子监督成人;预防爱滋病,从娃娃抓起,预防爱滋病,青少年儿童责无旁贷……每一项教育都重要,每一项教育叠加在一起,有可能就是山一般的负担,压在学生的背上。虽然,其中的一项教育不可能对学生形成压力,但每一项教育都有可能是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国学教育要想在中小学校园落地生根,必须破解目前中小学的难处。难处不破解,国学教育则有可能落入杂草丛生的土地中,即使能够发芽,也不可能正常生长,也不会顺利开花结果。
虽然国学教育,只学不考试,但不考试,就没有负担?老师挤占国学教育时间,怎么办?国学教育效果如何检测?如果没有有效的考评办法和措施,国学教育有可能成为课表上的“美丽谎言”。只要了解学校现状的人都知道,许多学校都有“阴阳两套课表”,一套是按部颁要求开齐了课程开足了课时的课表,这是给上级领导看的;一套是学校实际教学用的课表,即有的课程没有开设,有的课程没有开足课时。
道德经入教材,要把这个“经”念好,必须未雨绸缪,把各种阻力都考虑到,并制定克服阻力的办法和措施。否则,国学教育这本经,有可能被念歪。
(罗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