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孩子扯下了中国课改的“新装”

(2012-05-11 16:08:37)
标签:

课改

美国孩子

感叹

过于规矩

教育

分类: 教育杂谈

美国孩子扯下了中国课改的“新装”

前日(9日),美国阿尔玛学院教育专业学生劳拉,在我市洪山区卓刀泉小学听了四年级一节英语课。她感叹:“中国小学课堂纪律真好,比美国小学安静多了,但中国小学生们好像过于守规矩了。”(511日《长江日报》)

劳拉说,中国小学生很安静,课堂上很有秩序,都认真听老师讲课。这在美国小学课堂上很少见。美国小学课堂以做游戏为主,注重让孩子在玩中学。

我们有不少人沾沾自喜,十年课改,硕果累累,课堂由以教为中心变为以学为中心,教师的角色变了,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自主、合作、探究……然而,美国学生走进中国小学的课堂,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观,“学生很安静,课堂上很有秩序,都认真听老师讲课”,由此美国孩子感叹:中国孩子过于守规矩。

美国学生感叹“中国孩子过于守规矩”,说明了啥?

至少说明我们的课改进程不是快了,而是慢了,和理想的课堂相差很远。十年课改,风风雨雨,“老牛拉破车”,课堂并没有“华丽转身”,破茧成蝶。许多课堂教学依然“重复十年前的故事”,许多老师手里依然拿着“一张旧船票”,站在传统的课堂上,张望课改的“客船”。美国孩子的感叹,扯下了我们十年课改的“新装”。

有人说,课堂教学要有“三声”,即笑声、赞美声、惊讶声。然而,我们的课堂如此安静,哪来“三声”?如此安静的课堂还有很多很多,有的课堂依然有一道又一道紧箍咒,套着学生的手脚,学生一个个正襟危坐,教室里秩序井然。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快乐吗?

课改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然而,我们的课堂上,学生“都认真听老师讲课”,这难道是“以学生为主体”?满堂灌的现象十分普遍,并非这个别情况。有些老师“刀枪不入”,任你“炮火连天”,他站在讲台上,“岿然不动”。我们的老师如此这般,我们的学生有自主权吗?能够“合作探究”吗?

美国学生的感叹,就是一种资源,就是我们课改的资源,我们应该紧紧抓住,组织老师们对“中国孩子过于守规矩”这一感叹进行“讨论探究”,或许能够生成出许多新的元素。

笔者还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请这几个美国孩子给我们的老师上一课,让他们谈谈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课堂?

我们有的老师喜欢自以为是,其实孩子的想法很天真,没有老师的想法“成熟”。

吴非老师讲过一个小故事。一位作家到一朋友家玩,见朋友的小女儿一手拿一个苹果,便问这个孩子:“你把哪一个苹果给你妈妈吃?”小女孩没有回答,而是在两个苹果上各咬了一口。作家很生气,教训这个小女孩:“你怎么没有礼貌?怎么在两个苹果上都咬了一口?”小女孩回答说:“我先尝尝,哪个苹果甜,就把哪个苹果给妈妈吃。”作家只有自己掌掴自己。

其实,我们的老师也不要太“守规矩”,应该蹲下身子,以孩子为师,我们的课堂才不会“很安静”,我们的孩子才不会“过于守规矩”。

(罗义安  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