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谨防“助人惹祸”

(2012-01-05 09:04:35)
标签:

江西

助人为乐

助人惹祸

杂谈

分类: 教育杂谈

谨防“助人惹祸”

2011年底,余玉所在班进行一次语文单元测验,最后一道题是作文题,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好人好事的作文。余玉在作文中虚构了一个故事情节:一天,70多岁的老大爷在马路上不慎摔倒,手肘磕破了皮,流了血。这个时候来来往往的车很多,躺在地上的老大爷很危险,我就跑上前去,将老大爷扶了起来,路上的行人都夸我是好孩子……虽然此次作文中的事和人并非真事真人,却是这个女孩的率真想法。

不料30分的作文只得了5分。老师的评语是:现在这个社会,老人摔倒了还有人敢扶吗?( 14《江西网》)

老人跌倒受伤,扶,还是不扶?

指导学生“科学”助人,避免“助人惹祸”。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很多,采用什么方式帮助呢?不同场合,不同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帮助方式方法。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才能起到帮助的作用;采用不恰当的方式方法,则有可能“好心办坏事”,其结果不是助人,而是害人。2004年万圣节晚上,美国一位叫亚历山德拉的女子发生车祸,她被卡在车里动弹不得。后面一辆车的车主丽莎见状忙来营救。亚历山德拉车祸后瘫痪。2008年亚历山德拉将丽莎告上法庭,称丽莎拉她出车时用力过度,导致她瘫痪。从亚历山德拉“以怨报德”的情况可以发现,助人方式不当,则可能给被救者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助人的方式要科学恰当。

学校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选择助人的方式,体验助人的快乐,从而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助人方式,避免特殊情况下,面对需要救助的他人,手足无措,或使用错误的救助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并不是“路见不平一声吼”那么简单。在突发事件中,帮助他人,要急中生智,“巧”帮,而不是“蛮”助。“巧”帮,才能把好事做“好”;“蛮”助,则越帮越忙,或帮倒忙。

在学校德育教育中,育其心和育其行并重。在育其心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助人的基本功,提高学生助人的能力。

指导学生“安全”助人,避免“助人惹祸”。要做到助人为乐,杜绝“助人惹祸”,必须“安全助人”。安全助人,是追求“助人成本最小化,助人效益最大化”。安全助人,既要在助人中保护好自己,又要给予他人最大的最有效的帮助。保护自己,一是防止自己被讹,二是防止自己受伤害。

许多人为何对需要救助者视而不见?并不是所有人都冷漠,没有善心,而是他们担心助人惹“祸”上身,因为助人被讹的事时有发生,一旦被讹,则有可能导致“人财两空”。生活中,正是由于有的人担心“助人惹祸”,面对需要救助者,袖手旁观,结果需要救助的人没有得到及时救助,耽误了治疗最佳时间,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班队会,组织学生讨论,如何防止助人被讹?如何有效地既助人又保护自己?在讨论交流中,掌握更多的更有效的助人防讹的措施。如老人摔倒,为了避免“碰瓷”之类的事发生,最好在帮助前问一下对方需不需要帮助,如果对方说不需要帮助,最好不要动手;在动手帮助之前,最好旁边有目击者。

虽然帮助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大力提倡,但在学校德育教育中,也应该引导学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他人,做到助人,不伤自己。要引导学生分析到危险的场合中“救助他人”的利弊,以便学生在关键时刻,作出准确的判断。比如,自己不会游泳,当有人溺水时,自己亲自下水救人的弊则大于利。此时,应该放弃自己下水救人的念头,换种方式救人,通过大声呼救,或打电话等方式,请求他人救助。如果明知自己“力不能及”而施救,这不是勇敢,而是莽撞。

安全助人,是助人为乐的保障。不能够安全助人,其结果是“助人惹祸”。学校德育教育要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安全助人。

(罗义安  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