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工资,让人欢喜让人忧
(2011-09-24 22:38:26)
标签:
绩效工资让人欢喜让我忧师德工作量地区职位杂谈 |
分类: 教育杂谈 |
绩效工资,让人欢喜让人忧
一忧:以“师德论成败”。有的地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即老师在师德上出了点问题,则不能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有的地方把师德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进行量化,师德成了左右绩效工资多与少的重要因素。师德固然重要,但以“师德”论成败,则合情不合理,绩效工资发放应该重“绩”重“效”,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激励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如果以“师德论成败”,将会出现“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这与绩效工资发放的初衷不符,同时也给广大教师一个错误的信号,工作干得好与坏不重要,重要的是师德上不出问题。
二忧:以“工作量论英雄”。工作量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不错,但不能唯“工作量”论。一位县教研室的领导,多次表扬一位备课认真的老师,这位老师无奈地这样对他感叹道:“你多次表扬我说我备课认真,格式规范,内容详细,书写工整。可那是抄来的呀!这样的备课对我的教学没有过一点用处,到真正上课时,还得重新想,将真正有用的内容写在书上……”像这样的老师承担两个人的工作量,难道能享受比别人高两倍的绩效工资?“以工作量论英雄”,可能会出现教师争着要多代课的现象,但同时也可能会出现“出勤不出力”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不良现象。从教师身心健康的角度考虑,应不提倡教师超负荷运转。“以工作量论英雄”合理不合情,因此,工作量只能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
三忧:以“地区论高低”。目前不同地区确定的绩效工资标准不一,有高有低,省会地区高于地级地区,地级地区高于县级地区,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落后地区。看似合理,但既不合情也不合理。绩效工资还没有发放,就把教师按地区划分成“三六九等”。地区之间生活水平有差别,是事实,其基本工资有档次,则正常,因为要保障教师的基本生活。绩效工资也存在差别,则不可思议。同样的教学效果,却不能享受同等的“绩效工资”,给农村教师是无情的打击。至少“奖励性绩效工资”应该一视同“仁”,不同地区同一个标准,这才是公正公平。
四忧:以“职位论多少”。有的地方将绩效工资标准列为四等,一等为校长、书记,标准最高;二等为中层管理人员,标准次之;三等为教辅人员,标准再次之;四等为教师,最低。对这类划分,有人说:干的不如玩的。尽管这说法不一定准确,但也反映广大教师的心声。这种发放办法不符合国务院关于“绩效工资向一线教师倾斜”的精神,反而却挫伤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以职位论多少”既不合情,也不合理,近水楼台不能多得“月”。
通联:湖北省安陆市紫金路小学
电话:13545466366
邮编:432600
邮箱:az61122@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