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穿越泰山 《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

(2008-11-27 16:31:32)
标签:

穿越泰山恐龙背

旅游

分类: 泰山奥区【后石坞】

在济南的驴友们中流传这么一种说法":没上恐龙背,别称登泰山".恐龙背(又叫刀刃山)是济南山友根据山顶形状命名的.位于泰山东御道风景线上,海拔高度1006米.山虽然不是很高,但山势之形似刀刃,一面是悬崖峭壁一面是坡度很大的陡坡,据爬过恐龙背的人回来说,很惊险,很刺激!险要程度丝毫不比黄山华山逊色,难怪人们对此山趋之若骛呢, 

恐龙背,泰山山脉中的一座狭长山体,两侧均为数十米峭壁,陡立如恐龙突起的脊梁,峻险异常。

当站到恐龙背垭口举目远眺时,玉皇顶在西北方向清晰可见。8位驴友相约来到泰山东麓,7点50分从东御道牌坊处开始徒步上山,经恐龙背于下午3点半登上玉皇顶,4点从南天门经龙角山走竹林寺,晚7点50到达天外村,整个行程用时12小时,

-------------

周末勇登“刀刃山” 奋力攀爬 “恐龙背”

http://bbs.dzwww.com/thread-23753082-1-1.html

9月19日,阴历八月初一,白露第十三天,星期六,又是一个周末,周末爬山队在队长——周末去爬山带领下,由纪老师带路(谢谢纪老师!),不期而遇俩驴友也加入,十三位新老驴在秋高气爽的天气,攀登刀刃山。驴友们有一句行话:“不登刀刃山,不算爬泰山”,刀刃山的魅力可见一斑。
19上午8时,大家在仲宫集合后,分乘两辆出租车前往泰山。车到泰山东麓,沿古老的泰山东御道进山,抵达直沟水库停车场,众人下车,集体合影,开始登山,这时是910分。登上直沟水库北岸的山坡,极目远眺,连绵的山峰层峦叠嶂,苍翠欲滴,让人心旷神怡。直沟水库在群山怀抱之中,一潭碧水,微波荡漾,水中倒映着的山峦树木,似真似幻,置身仙境。水面上一架铁链吊桥跨越水库,这原是进山的通道,但现在不能走人,因吊桥两头的木板已撤去,不让走人。直沟水库北岸的山坡有进山的道路,我们沿这条山路进山。

 


930分,队伍绕过直沟水库,沿大直沟北岸的山道前行,前行约五六百米,到达刀刃山山口。这里是从东御道登泰山的四条线路的岔道口:顺大直沟北行可到中天门,顺山坡向上是刀刃山,山坡右边是宰牛沟、左边便是蒋沟。周末爬山队这次来登泰山的十人中,都是第一次爬刀刃山,且年龄较大,其中只有三人40余岁,其他都是50~60余岁,最大的72岁。在刀刃山山口小憩时,纪老师讲了登山的路线及注意事项。这时又走来了一帮年轻的、三十余人的队伍,我们两支队伍会合,一同爬刀刃山。沿山坡向上,虽不险峻,因步步登高,大家也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一路沿刀刃山山脊,由南及北前行,天空阴沉、不时降下几滴小雨,这真是登山的极好天气。登上一处山坡,向后观望,直沟防火检查站的房子清晰可见。再前行,可见直沟水库,四周的山势也越来越清晰、秀丽。登上一处山坡,四只苍鹰在天空盘旋、翱翔,仿佛是专为这群不速之客作表演,它们一会儿向下俯冲,一会儿又冲向天际。大家都说已多年没见苍鹰了,我赶紧按动快门,留下它们矫健的身影。队伍再前行,走进一片松林。在松林的右侧,有一片石台,站在石台上前望,东马峰近在咫尺,山脊上有登峰的人影在晃动。石台的下方,是千丈深渊,渊底即是宰牛沟。走出松林,再翻过一处山包,即是刀刃山最为险峻的一段。
刀刃山山势险峻著称,山峰刀刃而得名济南的驴友又因其山脊上有似恐龙头及恐龙脊背的巨石,称其为恐龙背刀刃山应该是泰山山脉中最为险峻的山峰了,能走过刀刃山,可以说,泰山就没有不能走的路了。驴友们常说的“不登刀刃山,不算登泰山”,只有走过刀刃山,才会有深切体会。刀刃山窄窄的山脊上,排满嶙峋的巨石,而两侧就是千丈深渊。要通过刀刃山,只能从巨石缝隙中穿行,各种姿势都要用上,攀、登、爬、拽;抱、抠、蹲、挪,一样都不能少。别人帮忙,拉、推、递、传也是常用。

上午1110分,队伍到达刀刃山最为险峻的一段——“恐龙背”刀刃山是南北狭长的一处山峰,长约四公里,其中南段约三公里较为平缓,北段约一公里因险峻无比则被称为“恐龙背”刀刃山就是因北段的险峻而扬名。曾经登过黄山的“鲫鱼背”,也曾经攀爬过华山的“苍龙岭”,那里大都修了台阶,且加了铁索链等保护措施。而这里的“恐龙背”却是原始的山峰,无任何人为的修葺和加设保护设施,怪石嶙峋,犬牙交错,嶙峋的巨石很像远古恐龙脊背上耸立且极不规则排列的棘刺,称其为“恐龙背”,确实是名副其实。行走在“恐龙背”上,大家手脚并用、小心翼翼,有时攀爬石缝,须脚蹬石壁,手抠石缝,一寸一寸前蹭;有时绕行巨石,须手抱顽石,两脚交替,手抠石缝,一点一点挪行……72岁的张老师,年龄最大,却不用人帮忙,且还时常帮助别人;60岁的孙老师,虽是女同志,但也身体矫健,顺利穿行;64岁的队长,这次更是战胜了“恐高症”,奋力穿行“恐龙背”。在“恐龙背”上,大家在周末爬山队队旗下合影,以庆祝战胜自我,勇登“恐龙背”。

在“恐龙背”仰望,西马峰巍然耸立。西马峰与东马峰是一体相连的一处山峰。西马峰山势险峻巍峨挺拔。在西马峰脚下仰望西马峰,几近直立的石壁似乎无处落脚,看了就让人眼晕。行走在“恐龙背”上时,大家还议论准备攀登西马峰。中午1250分,队伍攀下“恐龙背”,到达老妈妈石,这时天空又下起了一阵小雨。因天晚、又下雨,队长宣布取消攀登西马峰,抓紧返回。


下午1300分,队伍从老妈妈石北侧下撤。老妈妈石,是指刀刃山西马峰之间垭口中部一块自然耸立的顽石。老妈妈石高约五六米,顶部戴一石帽,面朝宰牛沟,左挽西马峰,右挎刀刃山下撤的一段山坡极其难走,近六十度的斜坡、风化的沙石、无抓靠之物,大家战战兢兢,冒小雨一步一步挪下坡来。1320分,队伍在坡下一处较平坦处午餐。午餐后,立即沿蒋沟下山。说是沿蒋沟下山,实则是沿蒋沟东岸的山坡下山。下山的路极其隐蔽,很容易迷路。因是初秋,林木、蒿草茂密,山道不易分辨,前面带路的几位也还走了一小段错路,如我们自己瞎闯,根本就找不到出山的路,只能在大山里乱转。沿途遇几颗红叶树,万绿丛中一片红,极其醒目,让人兴奋。下午1500分,队伍走出蒋沟,到达大直沟,1600分,从直沟水库乘车平安返济。

-------------------------------------------------------

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

泰山《恐龙背》,应该说是最能代表泰山的险峻,因其千仞绝壁,才引来许多驴友探究,它于对面《马蜂山》像两条巨龙,盘踞在泰山东侧,沿着《恐龙背》即达万松屏的顶峰——登天台。极目四望,泰山绝壁美景之绝妙尽收眼底。攀爬《恐龙背》的确非常刺激。哈哈.....

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

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

-----------------

恐龙背,泰山山脉中的一座狭长山体,两侧均为数十米峭壁,陡立如恐龙突起的脊梁,峻险异常。

当站到恐龙背垭口举目远眺时,玉皇顶在西北方向清晰可见。8位驴友相约来到泰山东麓,7点50分从东御道牌坊处开始徒步上山,经恐龙背于下午3点半登上玉皇顶,4点从南天门经龙角山走竹林寺,晚7点50到达天外村,整个行程用时12小时,泰山《恐龙背》,应该说是最能代表泰山的险峻,因其千仞绝壁,才引来许多驴友探究,它于对面《马蜂山》像两条巨龙,盘踞在泰山东侧,沿着《恐龙背》即达万松屏的顶峰——登天台。极目四望,泰山绝壁美景之绝妙尽收眼底。攀爬《恐龙背》的确非常刺激。哈哈.....

=============================================================================

宰牛沟看景 西马山采风---直沟水库:

这是一个小规模的水库,大坝有近二十米高,坝顶还突出一个檐子,大坝前是一个长方形的水池子,池水深约一米左右。水库的水越过大坝顶部洒落下来,像亿万颗珍珠空中飞落,形成一张巨大的风中飞舞的珠帘。水珠洒在水池里发出哗哗啦拉的响声,奏响一曲没有乐章的乐曲。沿山路登上大坝的顶端,水库水面约一平方公里,水很深,远看呈黑色,看不到底。微风吹起淡淡的涟漪,烟波浩淼,波光嶙嶙。此行并非看水库,我们迅速越过水库,右转进入宰牛沟。

    宰牛沟比较宽敞,两边的山不想拔山沟那样陡峭,但也够高、够巍峨,处处显示处泰山的大气与粗犷。沟里充斥着白色的大石头,偶尔可见到青黑色的泰山石,大到几十吨,小到细沙子,散生着一些荆棵、毛草和一些不知名的藤蔓植物,高处可见几棵乔木。一股山泉水在石头间流淌,弯弯转转,形成涓涓细流。或急或缓,或宽或狭,或钻出石缝成溪水,或躲进石下成暗河。沟两边山坡上绿树成荫,密密麻麻的黑松和知名不知名的灌木野草给整个山坡披上一层厚厚的绿色,郁郁葱葱,从沟边拥上山顶,苍翠欲滴。远处总能看到大片的崖壁裸露在绿色以外,阳光下泛着白光,在那里石头成了主调,散在的绿色荆棘成了点缀,这在南方是很少见到的。

顺沟上行,有两道小水坝拦截成两个小水池,潺潺溪流注入其中,冲击出涟漪、波纹从上游缓缓拥向下游,后浪推前浪,消失在水坝前,周二复始,永不停息。水清澈见底,水底下五颜六色的石子被映到水面上,在波纹的扰动下,形成一幅动感的画面。走不多远会有一个大石梁,横跨整个山沟,落差有几米到几十米不等。坡度大多较陡,有的直上直下,有两处攀登比较困难,弱驴根本爬不上去,需要别人帮忙或借助于绳子。有人干脆绕行松林小路上去。

    登上最后一个石梁,找一平坦地吃午饭,稍做休息。有一支队伍去走难度更大、更具挑战性的路线。有六个人因体力不支返回了。我们一行十四人选择继续攀登。出山沟左转,顺山坡小路进松林上山,一路拔高。山路崎岖,或松林土路,或碎石风沙,或滚石石河,或根本就没有路。越往上攀登坡度越陡,植被也越密集,巨石阻路,杂草丛生,藤蔓缠绕,荆棘刺人。每走一步都要付出艰辛和汗水,登上恐龙背与西马山之间的垭口,大家已经筋疲力尽,坐在垭口休息,湿透的衣服帖在身上,山风吹过感觉有些冷。环顾四周,山简直变了样,与在平原或半山看到的山大不相同,层叠、杂乱,雄伟而奇特。往上仰望,山就是天,天也是山,左边是山、右边也是山,前后左右尽是山,好像你的鼻子都可随时触到山。泰山山脉处处大气雄伟,峰峰巍峨壮丽,美不胜收,心旷神怡。

    南边是恐龙背,悬崖直立,北边是西马山,峭壁嶙峋。大家一致意见,攀登西马山。于是一字排开,向西马山攀登。那悬崖峭壁有七十度,光溜溜的石壁没有可以借助的东西,唯一帮我们攀登的就是那不够垂直的角度和狭小的石头缝。人帖在峭壁上,像一串壁虎,一个个都成了蜘蛛大侠了。往后面看是万丈深渊,让人不寒而栗,胆小的四肢直打颤。有两个人腿抽筋,还好有惊无险,所有人都平安登顶。山顶上空间不大,风再大点说不定能把人吹倒。遥望对面的恐龙背,看上去比马山还窄,难怪当地人称之为刀刃子,不过听去过的人说那山另一侧不陡,有小路,比较轻松。稍做休息,沿山脊往东走。整个山脊只有几米宽,窄处不足一米,两边都是峭壁深渊,到处是乱石阻路,藤蔓缠足,险象丛生。艰难地行走约五百米,宽阔的山坡上一片黑松林,穿越松林顺坡而下,到达东西两马山之间的垭口。在此合影留念,右转下山。路不好走,但经过艰难险阻便不觉得有什么难处。不知不决走进了来时的山沟,潺潺流水伴随着我们顺坡而下,远处的松林里传来各种鸟鸣,此起彼伏,断断续续。感觉是下午闻鸟语、上午听蝉鸣,长此住下,赛过神仙。走过那两个水池,出山沟回到直沟水库。乘车返回仲宫,坐88路公交车回家。

    户外活动有惊险、有刺激,也有休闲,驴友的路有艰难,也有轻松。但无论路途多么凶险与艰难,只要你具备坚忍不拔、不怕艰险的性格,就没有什么强度可以难得住你。而只有懒汉懦夫,才会望山兴叹。做驴爬山锻炼的就是这股强劲、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驴友们,您具备了吗?……。

----------------------- 

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

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

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

========================================================================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

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

================================================================================

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

-----------------------------------------------------------------------------

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

-------------------------

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
穿越泰山恐龙背
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
从这里登上泰山恐龙背
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
驴友们登上泰山西马峰             下山也有难度

穿越泰山 <wbr>《恐龙背》泰山后石坞惊魂记

2009年,虽说登泰山十数次,但重装登泰山还是首次。重装,是背上帐篷、衣物、食品,野外露营,背包约20公斤。增加负荷,意味着意志、毅力和体力的重新较量。出发前,孩子掂掂背包,比平时重了许多:这么重,能上得去吗?

其实,事物并非想像的那样,登山增加背负,虽说难度加大,但完全可以用放慢登山速度的方法来解决。10月7日10点半,开心群驴友们在济南仲宫集合,11点半到达泰山脚下,便开始了重装登泰山的行程。

沿山沟走老虎口,到检查站,登陡坡,几乎70度,背负不断影响身体平衡。这时,登山成了实质意义上的爬山,身贴岩石,四肢并用,每上一步,小腿发软,汗水频频。谁都知道,速度再慢也不能过大用力,只有沉住气,慢慢来,才能防止腿抽筋。

下坡比上坡还难,脚下发滑,遇有悬崖,没有抓手,就得绕行。走裸石,抓树技,抠岩缝,用十分有把握的每一个动作确保安全前进。

上午11点半开始进山,下午4点18分胜利到达垭口。GPS测出,垭口海拔1200米。5点前,我们顺利到达宿营地东尧观顶脚下。这里,在东尧观顶和西尧观顶之间,有一条石板路相连,露营帐篷就在石板路南侧,地势平坦,草皮很厚,既有利于扎营,又方便行走,一侧有树,还能防风,是一个露营的好地方。

我和铁马合住一顶帐篷,没有搭帐经验,现场学习。铁马人很好,很是耐心,他从帐篷性能,安装方法,注意事项,到睡袋温标,一步步教我。没用多少时间,帐篷就搭好了。周围帐篷也五颜六色地出现在草地上。农历八月十七的泰山顶上有点冷,我们在天黑时就穿上了棉衣。

晚饭后,睡觉尚早,就和铁马走出营地,先后登上东尧观顶和西尧观顶。泰山顶上,月明星稀,风平夜静,日观峰不多的几束灯火闪烁,玉皇顶挂着节日的轮廓灯,天街算是灯火辉煌,空招隐约能看出古建筑的影子。山下,雾气蒙蒙,城市灯火稀疏,鸡鸣犬吠,远声清晰。岱顶空气冷得清新,月光照在远远近近的山上,没有风,山很静,泰山那宽宏包容和磅礴大气,呈现在眼前,延伸于心中。

8点半,也许雾的原因,帐篷湿漉漉的。接近9点,我们进帐休息,挂好外帐,拉好内帐,钻进睡袋,防潮垫铺在厚厚的草地上,睡袋有干干松松的感觉。躺在睡袋里,月亮底下透出帐顶支撑和花纹的“X”“C”型组合剪影,童韵十足。铁马告诉我,GPS预报,明天早上泰山日出时间是6点零9分,我把叫醒闹钟定在了5点半上。

帐中空气清新,松松软软,感觉舒畅,一天疲惫,不觉时间很快睡着。接近凌晨3点,感到身上冷,就冻醒了。上半夜还好,下半夜,朦朦胧胧睡不踏实,老是觉得没在睡中。从帐中出来,月亮像擦光的镜子,明亮耀眼,勺星、北斗星清楚可见。只是天更冷,夜更静,石阶上的弃水结了极薄的冰。回到帐中,好像没有多长时间,就被早起去东尧观顶看日出的游人说话声、拐杖声吵醒了。这时,打开手机,是4点零7分。我们按兵不动。

“哟,这里还有人睡来。”

“是户外活动的吧”。

游人的活动声,有大有小,有远有近,像大河东去,断断续续 “流”到5点20。

“这些人怎么还不动,是来看落日的吧……”

我知道,路人显然是在讥笑我们。我沉不住气了,对也已被吵醒的铁马说:“咱们起吧,天也差不多了。”铁马说:“这些人,不知道日出时间。起这么早,有什么意义,去干挨冻嘛!”

差20到 6点,我们登上东尧观顶。山头上,挤满了人,山顶平台上那阴阳鱼图,被人挤得没了踪影。为了拍日出,我设法从一个个人空中挤到最前沿。打开三角架,安上相机,调到日出拍摄模式,等待那精彩一刻。

也不知是天气原因还是现代工业污染,尽管一夜晴朗无云,但这天泰山日出未如人愿。东方地平线下雾气浓重,遥远的太阳从灰黑色的雾中升出,数千人在寒冷中期盼的那一刻终于到来,人们争相观看,狂拍一阵,静静散去。半小时后,东尧观顶人稀山静,太阳照在山上、树上、建筑物上,红彤彤,金灿灿,一层朝气重又涂上了五岳之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