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

(2008-11-26 22:32:37)
标签:

碧霞祠铜碑玉碑

旅游

望夫山

牧羊老人

泰山神话传说

分类: 泰山妙区【岱顶】

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

泰山顶上碧霞祠大殿前有两座铜碑、两座玉碑。这铜碑、玉碑有灵应。传说:“铜碑磨,玉碑蹭,小孩子背上不生病。”拿制钱在碑上磨了,用红绳串起来,扎在小孩子背上,可以除百病,避邪祟。这几块碑重有几千斤,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呢?是鲁班爷的指点。
当年开了山工,泥瓦匠、木匠、石匠、油漆匠,忙个不停。老奶奶太殿修好了,就等把碑运上去。这碑运到山跟前,大家都发了愁:山高路陡,抬不上去。

监工的大人一个劲儿紧催,匠人们急得团团转,搁在那儿三天三夜也没想出一个妥善办法来。这天清早,突然来了一个老头儿,他问大家说:“老奶奶的碑怎么放在这儿?”
大伙儿说:“山路又陡又窄,抬不上去。”老头儿说:“不会悠上去!”有个年轻人说:“您老说得轻快,几千斤重的东西,谁能悠起来?”老头儿说:“试试看。”
老头儿说完话,一眨眼的工夫就不见了。这时大家才想到:莫非是鲁班爷显灵来了?鲁班爷让咱们“悠上去”,总归会有办法悠。匠人中有的是能工巧匠,大伙儿一块合计,果然想出办法来:依着山势搭起架子,用吊葫芦把碑吊起,碑就可以悠了。在上山的方向用绳子把碑拉上去,再轻轻放下来,碑就向上移动了十来步。
这铜碑、玉碑就是这样一路搭着架子一步一步地悠上去的。这办法虽然慢一点,可总算把碧霞柯的碑运到了山顶。

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

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

泰山求子:

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

======================================================================================

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

泰山顶上碧霞祠大殿前有两座铜碑、两座玉碑。这铜碑、玉碑有灵应。传说:“铜碑磨,玉碑蹭,小孩子背上不生病。”拿制钱在碑上磨了,用红绳串起来,扎在小孩子背上,可以除百病,避邪祟。这几块碑重有几千斤,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呢?是鲁班爷的指点。
当年开了山工,泥瓦匠、木匠、石匠、油漆匠,忙个不停。老奶奶太殿修好了,就等把碑运上去。这碑运到山跟前,大家都发了愁:山高路陡,抬不上去。

监工的大人一个劲儿紧催,匠人们急得团团转,搁在那儿三天三夜也没想出一个妥善办法来。这天清早,突然来了一个老头儿,他问大家说:“老奶奶的碑怎么放在这儿?”
大伙儿说:“山路又陡又窄,抬不上去。”老头儿说:“不会悠上去!”有个年轻人说:“您老说得轻快,几千斤重的东西,谁能悠起来?”老头儿说:“试试看。”
老头儿说完话,一眨眼的工夫就不见了。这时大家才想到:莫非是鲁班爷显灵来了?鲁班爷让咱们“悠上去”,总归会有办法悠。匠人中有的是能工巧匠,大伙儿一块合计,果然想出办法来:依着山势搭起架子,用吊葫芦把碑吊起,碑就可以悠了。在上山的方向用绳子把碑拉上去,再轻轻放下来,碑就向上移动了十来步。
这铜碑、玉碑就是这样一路搭着架子一步一步地悠上去的。这办法虽然慢一点,可总算把碧霞柯的碑运到了山顶。

=====================

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

==============================================================================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

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

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

泰山神话传说

牧羊老人:

朱元璋做了皇帝,传下旨来,重修泰山,想把原来岱顶上小小的昭真观,改建成碧霞元君祠。要修得金碧辉煌、宏伟壮观,全部用青砖铜瓦。工程这么大,山又高,路又陡,砖又沉,瓦又重,全靠肩挑人抬。
开始往岱顶运料的那天,挑夫上百人,可是每人只能挑两块砖,或者两片瓦。从山脚向山顶,一个挨一个,个个累得汗流浃背,直喘粗气。到了十八盘,抬头一看,盘道直上直下,腿软目眩。大家放下扁担,想歇歇腿儿,喘口气。这时山膀上传来山歌声。那歌声,悠悠自得。挑夫们抬头一看,只见一个放羊的老头,怀里抱着一根鞭子,边唱边向大家走来。他身后跟着一群白云似的山羊,也都悠然自得地啃着草。那放羊的老头,走到盘道旁,歪着头,瞧瞧扁担,又打量打量挑夫们的可怜样子,哈哈大笑。笑罢,又继续唱他的《蹊跷歌》:蹊跷蹊跷真蹊跷,山高不如小庙高。二条腿的喘粗气,四条腿的尽逍遥。

挑夫们一听,气得眼都红了。有的说:“咱们累成这个样子,这老头还骂我们哩!”有的人跳起来,想上前抓住老头子讲理……可是一转眼,放羊的老头无影无踪了;再看山膀,那群白云似的山羊也不见了。众人觉得出奇,凑在一起,琢磨那四句歌谣的意思。这一琢磨,大家高兴得拍手大笑。
“哎呀,这老头一定是鲁班点化。他笑我们太笨了,何不让四条腿的运这些砖瓦呢?”
于是,大家扔下扁担,赶了羊群,叫一个羊背上驮一个砖瓦,一人赶上百只羊,从山下到山顶,又快又稳当,两天工夫就把砖瓦运完了。

=======================================================================================

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

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

望夫山

望夫山在碧霞祠的东南,瞻鲁台的西侧。它的得名,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东岳庙会,有一对新婚夫妇来泰山进香,企盼两个人婚后能丰衣足食,来年能生个大胖小子。两个人沉醉在新婚的欢乐之中,一路上有说有笑,不知不觉来到了松山附近的盘道。

正当他们兴冲冲地攀登十八盘的时候,只见有伙人前簇后拥地用轿子抬着一个公子哥儿来到他们身边,那公子见新媳妇水灵秀气,长得十分标致,便生了贪婪之心,想据为已有。只见他使了个眼色,随从的差役便心领神会,上前来调戏她。新郎官见有人调戏自己的妻子,便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保护自己的妻子。身单力薄的新郎官,哪里是那些彪悍的差役的对手。几个差役一起动手,一阵拳打脚踢,就连推带拥地把新郎官推到山沟里摔死了。那公子回头对新娘子嬉皮笑脸地说:“我们公子看上你了,是你的福分,今后定有你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说着就连拉带扯地把她一块带上山顶。

那公子游山玩水,又得了位美人,心里象抹了蜜一样甜。他兴致勃勃地来到山顶,对差役们说:“这泰山是历代皇帝老儿祭天祭地的地方,我与娘子在这里拜天地,结为夫妻是再好不过的了”说着就要与那娘子成亲。

那娘子此时已是悲痛至极,欲哭无泪。只见她不卑不亢地说:“要成亲也可以,只是刚才慌乱之中我连句话也未来得及对夫君说,他就葬身山谷了,请让我再望他一眼,作最后一别。”那公子听她如此说,倒以为那娘子同意与他成亲,就答应了她。只见那娘子从容地整理了一下头上的乱发,不慌不忙地走上山头,凝视着她丈夫葬身的地方,趁身边的差役不注意,对着山谷大喊一声:“夫君,等一等,我随你来了。”说着便纵身跳下悬崖,以身殉情。

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忠贞烈节的女子,便把她眺望丈夫的那个山头取名叫“望夫山”。

==========================================================================================

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

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

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

探海石

探海石,又叫拱北石,是泰山著名的标致性景观之一,它象一只报晓的雄鸡,气宇轩昂地伫立泰山之巅,翘首以待,为世人迎来辉煌的黎明。关于探海石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
原来,中天门有座二虎庙,二虎庙供奉黑虎神,虎为百兽之王,它奉碧霞元君之命整天整天在山上山下巡逻,哪里有百兽作浪,妖孽兴风,它就到哪里去惩治,保卫着泰山的安宁。

有一年春天,春暖花开,游人如织,东海龙宫有个守门的海妖见自家门前冷冷清清,门可落雀,而泰山顶上却热闹非凡,便生了嫉妒之心,偷偷地到泰山顶上施放妖气。刹那间,山顶那如诗如画的云海,缭绕而至的仙雾,即可变得乌烟瘴气,山顶上顿时大乱,海妖见后,却在一旁幸灾乐祸地放声大笑。

黑虎神正在山下巡视,见乌云笼罩着山顶,便知定有妖孽作怪,便提上元君赐给它的镇山之宝——擎天神棍直奔山顶,但见那妖孽还在山顶作法,便气不打一处来,狠狠地一棍打去。那海妖只听身后一阵冷风袭来,知道大事不好,急忙忙化作一丝青烟夺路而逃,山顶复又出现一派仙山琼阁的美景。但是,黑虎神由于用力过猛,那擎天神棍打在石上,一片火光散后,神棍断为两截,那断掉的一截顿时化作一块巨石,直指东海,怒目而视。

从此,那东海妖孽远远看见擎天神棍立在山顶,便再也不敢到泰山作孽了。

 

======================================================================================= 

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

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

仙人桥

在碧霞祠东南,有两崖陡立,相隔丈许,涧深千尺,非正午不见日月,两崖之间三石相连,悬于半空,风吹欲倾,纯属造化之奇巧,非神仙不能过,故名“仙人桥”。不过,现在有许多年轻人,攀上攀下,留影于此,已不再是“非飞仙不能度了”。

相传,吕洞宾因三戏白牡丹触怒了玉皇大帝,某日午时三刻就要斩首。吕洞宾整天逍遥自在,这样了此一生,他怎能善罢甘休?便想千方百计躲过这一关。

吕洞宾想来想去,想到了梁灏身上。梁灏是文曲星下凡,考场上屡试不第,今年八十有二还不曾中得半个秀才,他那尺把粗的笔管,从来不被人注意,倒是个藏身的好地方。于是,吕洞宾便急急忙忙投奔梁灏。

吕洞宾找到梁灏,说明来意,向梁灏乞求道:“求老兄救我一命,他日,我保你科场高中。”

梁灏见是散仙吕洞宾,便开口问道:“如何相救?”

吕洞宾说:“倒也不难,到了那天,不管是风狂雷紧,还是鬼哭狼嚎,你只管握紧笔管不停地写,千万不要松手。否则,今生今世就再也不能相见了。”梁灏听说不过如此,便欣然应诺。

是日,和风丽日,哪里有什么风呀雷的,梁灏以为吕洞宾又耍什么鬼把戏骗人。谁知不一会,天空滚云翻墨,狂风大作,地动山摇,电闪雷鸣,仿佛就要天崩地裂。梁灏谨记吕洞宾之言,紧握笔管大书特书。

午时三刻已过,梁灏还在大书不止,只听背后有人言曰:“谢梁兄救命之恩,容当后报。”梁灏抬头,才发现窗外已风住雷止,丽日当空了。吕洞宾见他洋洋洒洒写了几十页,忙道:“凭梁兄这般才华,明年我保你中头名状元。”说完便飘然而去。

第二年,梁灏半信半疑地进京赶考,果然中了头名状元。皇帝见他年事已高,便赐给他许多金银财物,让他衣锦还乡了。

梁灏有言在先,如果今生中得头名状元,就给碧霞元君亲自挂袍进香。这天,梁灏在山顶还完愿,听到远处好象有人叫他,便寻声找去。只见吕洞宾端坐在仙人桥上向他招手,梁灏忙上前施礼,问道:“先师为何端坐在此?”
吕洞宾道:“我已在此等你多时了,你已功成名就,想携你离开这里,以报答你的救命之恩。”
我乃凡夫俗子,怎能随你前往?”“只要你跟我从桥上走过就行了。”

梁灏偌大一把年纪,怎能爬得上这悬崖峭壁?再说就是爬上去,还不摔到谷底碎尸万段?便婉言辞谢了。无奈,吕洞宾只好一人从桥上飞走了。

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

======================================================================================

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

泰山上挖掘发现“仙泉岱顶将现三泉汇流奇观_滚动新闻_新闻_腾

仙泉

泰山气势雄伟,拔地通天,那层层叠叠的山峰,象一把把锋利的宝剑,高耸入云,直刺蓝天;那满山遍野的苍松翠柏和缭绕不尽的轻云薄雾,更增加了泰山的秀美。不过,山再美,倘若没有水,就如同人没了眼睛,似乎少了灵性,也少了风韵,不能给人以清丽淡雅之感,岂不令人失望?
泰山不仅有水,而且清澈甘甜,常年不竭,还神奇莫测。不是有白鹤泉飞出仙鹤,黑龙潭东通东海,北达济南之说吗?这里还有一个仙泉的传说呢。

 

俗话说:山多高,水多长。泰山高度能量,却从来没有人测知泰山的水远源何处。据说,泰山无论大小山泉,东溪西溪,水源都是出自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怀中,也就是碧霞祠前面的小泉——仙泉。
相传,碧霞元君一辈子膝下无儿,只生了二九一十八个闺女,个个都长得聪明伶俐,文静善良,十分讨人喜爱。元君这18个女儿,每人都身怀绝技,倘若哪儿有灾有难,元君就派一个去灭灾降福,因此,深得人们的敬爱。

仙泉是元君最小的女儿,也是姐妹们当中最漂亮的一个。她那双眼睛,恰似两潭汪汪的秋水,清澈照人;两个嘴角上,一天到晚始终挂着一丝微笑;更可爱的是她那永远抹不掉的一对小酒窝,惹得姐妹们既有几分嫉妒,又有几分喜欢,因为她毕竟是自己的亲妹妹。

仙泉人虽小,嘴却特别甜。她那双水灵灵的大眼,仿佛能洞察一切,元君的心事,都逃不出仙泉的眼睛。若是元君愁眉不展,她便去为母亲宽心,排忧解患;若是元君高兴,她更是爷声娘气地缠着不放,撒娇撒痴,因此,深得元君的宠爱,天天将她揽在怀里。

有一年,天闹大旱,一连几个月滴雨不下,结果,地里的庄稼一颗也没收。百姓们打不出粮食,没有东西可吃,便跑到山里找野果,挖野菜。不过,人多菜少,山上的野菜几天就吃完了。没办法,只好再吃树叶青草;吃光了树叶青草,就漫山遍野地扒树皮吃。最后,树皮也吃光了,只得以树根草根充饥。就这样,几个月过去,竟把偌大一个泰山吃得光秃秃的。然而草根哪能用来糊口?许多人都被活活地饿死,一时间泰山附近竞死尸无人管,白骨无人收。

原来,碧霞元君因为成全了龙王之女碧莲公主和山民海兰的婚事,得罪了东海龙王,龙王便下令,泰山附近三年不雨。元君是个心地善良的人,眼看着黎民百姓死的死,亡的亡,她怎能忍心?可是自己又好强,拉不下脸皮,去低声下气地乞求龙王。因此,元君整天郁郁寡欢、闷闷不乐。

元君的心事,仙泉早已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天,仙泉又见母亲一个人静坐,唉声叹气,便凑上前去搭讪着问道;“母亲愁眉不展,不知有何心事?”

元君看了看女儿那张天真的脸,欲言又止,可最后还是不得不告诉了女儿:“孩子,母亲有难处啊。”接着元君就把事情的原委,细细地告诉了仙泉,说是现在姐姐们都已派往他乡,也只有仙泉能担当此任。元君含着眼泪对女儿说:“仙泉,你年纪幼小,从没自己出过门,不是母亲心狠,我作为一山之主,眼看着百姓遇难,我不能见死不救呀!”

仙泉听了母亲所言,坚定地说:“请母亲放心,我一定当此重任。只是女儿不在身边,望母亲多多保重。”说完,便眼含热泪,依依不舍地辞别了元君。

从此,仙泉姑娘不知疲倦地苦干,日夜山前山后地奔波,漫山遍野地栽花种树,插秧插苗,一个多月过去,泰山才又重现了生机,布满了绿色。

仙泉姑娘记挂着母亲,干完这一切之后,便急急忙忙赶回母亲身边。元君见女儿那黑黑的、消瘦的面庞,不禁流下了难过的泪水。当她问明情况,得知仙泉并没给乡亲们留下水源的时候,她担心人死山秃的局面不久又要重演,便忍痛割爱,将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在身边化作山泉,流到山下滋润万物,解救众生。那清凌凌的泉水,至今流淌不绝,仙泉姑娘那洁白的衣裙,也化作片片云雾,在山间悠悠地飘曳。

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

======================================================================================

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

玉皇阁活神仙:

太平天国年间,在泰山脚下的一座名叫“玉皇阁”的庙里,住着一个不守清规的老道士,他每天不理道教之事,只和徒弟们酗酒胡闹。
一天,老道士又在庙中和众弟子开怀畅饮,不多一会儿,就喝得烂醉如泥了,恰在这时候,忽然听见外面人们大嚷:“太平军来了!”道士们知道太平军是灭道的,吓得连忙四散逃跑。有三个小道士,平时是老道士的心腹,不忍丢下师傅独自逃走,就动手把烂醉如泥的师傅抬到一个存放石灰的屋子里藏好,然后才逃出了庙。

过了一个来月,小道士们打听得太平军已经离去,才陆续回到庙里,打开放石灰的屋子一看,老道士已经死在石灰堆上了,虽然过了一个月,但是尸体还没腐烂。小道士见师傅死了,庙中无主,香火衰败,保不住吃用,就把师傅的尸体盘坐起来,就象活人坐着的样子,供放在庙中,号称“活神仙”,这下果然引来不少人求拜,庙中香火因此繁盛起来。“活神仙”的传说也从那时一直流传到今天。

------------------------------------------------------------------------------------

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泰山碧霞祠铜碑玉碑(是怎样运到山顶上去的???)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