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之读书札记。

(2022-03-28 22:25:19)
标签:

转载

::

科普文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符合儿童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然而在教学中,我们有的忽略了文本背后科学精神的启蒙,和科学兴趣的培养。有的忽略了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有的忽略了学段目标适度或过度教学。

那么该如何精准的定位第一学段中的科普文呢?

一、从文章体裁精准定位。

文体是对文章的规定,体现了某一类文章的共性。把这类文章称为科普文是从内容角度的统整,而非文章体式的划分。科普文中有诗歌体的科学诗,有故事体的科学童话,还有文艺体的科学小品。不同体裁的文章体现的是不同的阅读价值和教学定位。如科学诗《影子》,以拟人化的手法把影子的特点写得俏皮有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比喻的精妙重视诗歌的朗读和背诵。科学童话《小壁虎借尾巴》,用反复的手法形成回环复沓的故事情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结构特点,激发阅读期待,训练分角色朗读或故事复述。

二、从儿童本位精准定位。按照科普文的题材划分应该还有科学说明文,但是因为此类文体较文艺性说明文其知识性说明性综合性更强一些。低学段科普文教学应从儿童本位精准定位。

第三,从课程目标精准定位。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段目标和教学功能呢?

从语文本体,语用价值,体验途经过三方面来谈。还是以低学段的科普文教学为例。

一、坚守语文本体。

进入语文教材的科普文,首先应该姓语,应该用语文的方式学科普文。1.识字学词为重点。科普文作为第一学段中的特殊文体,势必承载着第一阶段语文教学的目标识字、写字、积累词语。教学时可以文本中的科学知识,教材插图相整合,把认识事物与识字学词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大量规范的语言材料的学习积累,形成词串、句子,自觉运用于自己的语言中,初步形成精致的语言编码。

2.以句的教学填空白。3.以阅读能力为靶向。

二、坚守语用价值。科普文往往借助生动有趣的形象,富有情趣的语言,条理清晰的表达,来说明科学知识。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这种特定文体中,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提升语用能力。

1.品读用词的准确性。科学小品文一般都会通过细致地叙述,生动的语言,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这类文章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准确精妙。

2.感受语体的形象性。低学段科普文中有不少是科学童话,这是儿童较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其内容是抽象的科学知识,形式却是童话故事。在科普文的教学中,需要在故事情境中将科学知识潜移默化。3.遵循表述的逻辑性。科普小品说明事物按一定序列推进,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因此,它的教学价值还可以从梳理文章说明事物的内在顺序入手,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说话写话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三、坚守体验途径。科普文讲的是科学知识,遵循由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往往需要通过实践,把抽象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时,不能只是接受,还要注意身体力行的体验。在综合实践中链接生活;在质疑问难中提升思维;科普文不仅要关注语文,还要有科学启蒙的担当,这启蒙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递,还包括科学思想的渗透,科学思维的启蒙。

从科普文的精准定位到靶向训练,从文体细分的目标定位,从语文本位到体验途径,这是实现科普文教学难点突破的秘诀所在。

只有认清了科普小品文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的教学。

3月7日读《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之《鲸》的案例。

《鲸》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篇说明性科普文。曾编排在人教版五年级。教学目标是了解鲸的相关内容,激发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教学难点是了解说明方法,运用说明方法。

案例的设计值得我们去学习。

导入课题时从鲸这个形声字进行质疑:鲸,是个形声字,鱼字旁却不是鱼,真有意思。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去找找答案吧。开课揭开鲸的神秘面纱。

接着学生从文本中找到了鲸不是鱼的种种理由,认识了腭,肚,胎,肺四个生字。

接下来以一张表格的形式,学习鲸的特点。学生在短短时间内把一篇长的文章读成了一张表格。从表格当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介绍鲸的。也明白了介绍一样东西可以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去写。

最后情境练笔。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主要的好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重点引导学生习得新的说明方法,即假设说明法。然后创设练笔机会,试着运用一种或几种说明方法去提取文本信息,续写赏鲸手册。为自己喜欢的鲸写笔记。这样的设计融图画、文字等元素为一体,为阅读教学打开了另一扇窗。学生在阅读文本信息中,思想不断碰撞,学得别有情趣。

说明文看似枯燥,但这样的设计学生都学得兴致盎然。我也曾教过《鲸》这篇课文,我的拓展当时是介绍鲸家族。记得当时困链接的资料太多,学生照搬的比较多,没有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而案例中这样让学生写写、画画,学习的兴致更浓郁些。

3月9日阅读《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之绘本阅读引发的语文教学思考。

绘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相互配合、形象生动的叙述故事。绘本最值得强调的就是它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绘本阅读是语文学习的补充。孩子的阅读都是从随意翻阅图画开始的,绘本就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形式。在阅读绘本中,儿童的阅读大门被打开,心灵的阅读激情被点燃。从此走进阅读,喜欢阅读,迷恋阅读,在阅读中成长起来。但绘本阅读也有它的局限性。主要适合低年级孩子的阅读培养。绘本是语文学习的补充,不是主角。学生的语言习得主要还是通过文本的对话来完成。

阅读,在语言文字学习中成长。课内精读,启发阅读心智。课内的精读训练要讲究效率,给学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课外拓展在阅读海洋中畅游。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有益的书。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学生要读传统经典,要读现代美文。小学阶段要关注语言文字的真功夫。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语言实践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学习语言文字的表达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

分级阅读,从童话世界走向现实。童话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体裁之一,丰富多彩的幻想,夸张,拟人等手法的运用是儿童在童话世界里充满好奇。然而世界并不都是童话,到一定阶段,理性的思维会使儿童慢慢地走向现实,出现成熟。儿童经历从美好到成熟。低年级的童话世界带给学生的是美好,到了高年级阅读,应该更加注意现实的题材。拍拍手放你单飞。学生从倾听故事,阅读绘本中开始慢慢喜爱上阅读。在小学语文系统全面的阅读教学中懂得语文知识,掌握语文规律。从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明白我们的生活丰富宽广,而又多变。作为教师,我们对自己学生最大的期望不忘教会他们阅读书籍,在自由的阅读人生,去迎接风雨和阳光的明天。

不同阶段的学生要有不同的阅读篇目。要分层,分级阅读,使学生从绘本走向语言文字的阅读阶梯,从感性走向理性阅读。让阅读成为陪伴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3月10日读《语文文体大观》之课例—《葱茏的树》儿童诗教学设计。

分为七个环节,

一、激发兴趣,唤醒诗心。

作者以描写树的小诗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二、阅读赏析,品味诗韵。

老师引导学生欣赏了老师的下水诗三首关于树的小诗。感悟写作的秘诀之一,奇特的想象。

三、思维碰撞,营造诗境。

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聊一聊心中的树,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四、思维拓展,激荡诗情。

通过朗读张秋生的《树》,让学生感受树与人类的关系,对人类发出呼吁。

五、自由表达,抒发诗意。

有了以上的铺垫,让学生写下自己心中的那棵树,创作有关树的儿童诗。

六、交流评价,涵养诗性。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修改完善诗作。

七、总结延伸,传播诗香。

老师激情的小结,让学生感受到诗的魅力。以歌曲《好大一棵树》结课,愿学生不断成长,长成一颗参天大树,成为祖国的栋梁。

这个案例,老师引导学生读诗,品诗,写诗,评诗。在诗的王国尽享诗的音韵,在学生的心田播下了诗的种子。

3月11日读《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之诗歌教学课例。

本课例是在童真语文理念观照下展开的设计,童真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更是真实的语文。童真语文最重要的关键词是真学,从儿童的真实起点出发,师生共同经历真实的语文学习过程,让儿童赢得自然的真实生长。

《太阳是大家的》一课教学分五个环节展开。

一、导入:初解诗题。指导学生读好课题。

二、初读:读通诗歌。先听读,再自由读,最后指名读。

三、再读:读懂诗歌。

先独学,读出画面;再对学,交流画面;最后群学,丰富画面。

四、联读:读美诗歌。

先联读,比较学习。两小节两小节连着读。找出发现。再对学,丰富发现。最后联学,领悟内涵。体会省略号的省略内容,进行迁移表达。前面的展开想象是让学生把诗句转化成画面。现在这里展开迁移表达是引导学生把美丽的画面转化成诗句。这里的迁移表达可以很好地检验学生真学的效果。特别可以考察学生是否真正领会了诗句的写作顺序,是否真正领悟了诗歌饱满的情感。

五、延读:读出诗情。拓展作者的另一首诗《地球万岁》,自然提升学生的真实认识,巧妙的升华诗情。

五个环节的设计层层递进,让学生经历学习的真实发生。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