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的观念在远古中国的起源和特点(之三 其2)
(2016-07-08 15:46:05)分类: 个人琐记 |
《夏小正》是一个累层建构起来的文本,在12月历成为主流之后对之进行的衍加,但从其对天象与动物、植物、人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关联性呈现,相当朴质, 各种仪式都是自然和生活紧密相关,里面的“王”可以用来指代任何村落、地域的领导,是一幅远古人在天地间的和谐图。而到了《礼记·月令》,每一方面都显得体系化了。在天相上,就呈现为一个严密的天的体系,如下图:
关联 季 |
|
日(月)功能 |
|
虫 |
|
数 |
味 |
臭 |
祀 |
祭 |
|||
日 |
星 |
帝 |
神 |
音 |
律 |
||||||||
孟春 |
在营室 |
昏参中,旦尾中 |
甲乙 (生) |
大皞 |
句芒 |
鳞 |
角 |
大蔟 |
八 |
酸 |
膻 |
户 |
脾 |
仲春 |
在奎 |
昏弧中,旦建中 |
夹钟 |
||||||||||
季春 |
在胃 |
昏七星中,旦牵牛中 |
姑洗 |
||||||||||
孟夏 |
在毕 |
昏翼中,旦婺女中 |
丙丁 (长) |
炎帝 |
祝融 |
羽 |
徵 |
中吕 |
七 |
苦 |
焦 |
灶 |
肺 |
仲夏 |
在东井 |
昏亢中,旦危中 |
蕤宾 |
||||||||||
季夏 |
在柳 |
昏火中,旦奎中 |
林钟 |
||||||||||
年中 |
|
|
戊己 |
黄帝 |
后土 |
倮 |
宫 |
黄钟宫 |
五 |
甘 |
香 |
中霤 |
心 |
孟秋 |
在翼 |
昏建中,旦毕中 |
庚辛 (成) |
少皞 |
蓐收 |
毛 |
商 |
夷则 |
九 |
辛 |
腥 |
门 |
肝 |
仲秋 |
在角 |
昏牵牛中,旦觜觿中 |
南吕 |
||||||||||
季秋 |
在房 |
昏虚中,旦柳中 |
无射 |
||||||||||
孟冬 |
在尾 |
昏危中,旦七星中 |
壬癸 (藏) |
颛顼 |
玄冥 |
介 |
羽 |
应钟 |
六 |
咸 |
朽 |
行 |
肾 |
仲冬 |
在斗 |
昏东壁中,旦轸中 |
黄钟 |
||||||||||
季冬 |
在婺女 |
昏娄中,旦氐中 |
大吕 |
在图中,每一月,在天相上,太阳在什么位置,黄昏和早上的是什么星在中天,天上是那一帝和神当班,生物以哪类为主,主导的音是什么,主导的律是什么,主导的数是什么,什么味和臭主导着,祀的对象为何,祭的物品为何,都十分确定且相互关联。天相已经展开为一个本质性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