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心雕龙》文理论之五:如何成为文的真正知音

(2014-11-14 18:46:14)
标签:

文化

分类: 美学史

如何正确认识文,先秦以来,一直在中国美学中讨论不已,刘勰之前,有两种观点是最值得讨论的。一是孟子读《诗经》式的超越字辞层面而进行一种“以意逆志”的心灵上的认识。也相当于庄子的听音乐,“勿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庄子·人间世》),知音是如何超越耳、心而达到气的层面。二是汉儒的从字辞的诠释而感到的“诗无达诂”的无奈。二者进入到了解释与欣赏的矛盾性的一面。要知心就要排斥字义诠释的严格性,要坚持字义诠释的严格性,就可能失去深层的意义。《文心雕龙》的《知音》并没有深入到这一解释学的关结点。而是则着重讨论了三大主题,一,对不能正确认识和欣赏作品的历史和现实现象进行理论的归类,二,坚持文的原意论和可知论;三,提出正确认识和欣赏文的方法。

在第一个问题上,刘勰把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欣赏作品归结为四大现象:一是贵古贱今,古人的作品就是好的,是今人的作品就不好,最典型的是秦始皇对韩非和汉武帝对司马相如的例子,秦皇初读韩非,汉武初读相如,以为是古人所写,恨不同时,后知是同时人,相见以后,结果是韩非被囚禁,相如遭轻视。二是文人相轻。班固与傅毅,水平相差无已,前者却对后者大加嗤笑,说他写得啰嗦,提起笔来就没完。曹植对于文才很好的陈琳,也进行排斥。三是人的学识太差。为正如凤凰与山鸡明明不同,楚国猎人却把山鸡当凤凰,珠玉与石头显然不同,魏国的居民却把壁玉当怪石。这三种现象都是因为文之外的原因妨碍了对文的正确认识。一是观念作怪,二是人性弱点,三是专业外行。第四种现象是站在文的专业内来谈的。说人是专业人士,但却为专业上的偏好所囿:

 

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偶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知音》)

 

对于从根本上讲,人是否能正确的认识和欣赏作品,作品是否能让人认识和欣赏,刘勰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说: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知音》)

 

就是说,作品是作者有了内心之“情”而将之用文之“辞”表现出来。“情”与“辞”有一种对应关系,从一方可以达到另一方。这样,刘勰是一个文的原意论者和文的可知论者。即文之“辞”包含了作者的原意(情),只要欣赏者从辞中去细细找寻(沿波讨源),而这一文中的原意(情)就可以被感知和认识:

 

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况形之笔端,理将焉匿?故心之照理,譬目之照形,目了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然而俗监之迷者,深废浅售,此庄周所以笑《折扬》,宋玉所以伤《白雪》也。(《知音》)

 

识文的关键在于欣赏者的心,“心敏,则理无不达。”而那些不能正确认识和欣赏作品的人,只是因为“自浅”,即自己的知识不够,从而“深废浅售”,抛弃了内在的深层含义而只接受了浮浅的表层内容。

因此,刘勰提出了正确认识和欣赏作品的方法。首先有具备两点,一是要广泛阅读,全面熟悉作品:“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知音》)。二是要抛弃个人的偏见:“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知音》)。我们知道在解释理论里,读者能否抛弃偏见,偏见究竟作的什么作用,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被谈论不休。刘勰是一个偏见可去论者。有了这两点之后,刘勰提出了正确认识和欣赏作品的技术程序:

 

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行,则优劣见矣。(《知音》)

 

在刘勰看来。情发生出文,具体的文是按照文的规律来的形成的,因此对文的认识和欣赏也完全可以按照文的规律来进行。情首先体现为一种与之相应的文体和句字,因此是一观位体,二观置辞。文体具体化在一定的时代、一定的个人、一定的写作时空上,有了因具体时空而来“通变”与“奇正”,而置辞又具体地体现为不变的美学规则:事义与宫商,即选用恰当的事类(天地与历史)的相应的音乐性的节奏,来表达情,来形成文。这文,是一种美文,这情是内含在美文之中的作者之情。文主要是由这六方面形成的,读者通过这六方面的“观”当然就可以正确地认识和欣赏这文了。

刘勰的《知音》对于认识和欣赏作品的重要问题,虽然未能展开矛盾,进行深入,但却对以骈文为基础的文的欣赏进行了较好的解说。骈文本来就具有一种程式性,这样刘勰的《知音》偏于对程式性的讨论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