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们生存的家园失去了绿色,将会怎样?
前几天翻阅杂志,有一期最近的时尚杂志以“绿”为主题。绿色清新的色调很吸引人,但是打开以后,里面的一张张照片触目惊心。灰色的天空、依稀的森林、光秃的山脊、雾蒙蒙的城市……绿色正在渐渐离我们远去!
我现在拍摄的《幸福里九号》是从二十年前讲起。我们的拍摄也在力求恢复到二十年前的样子,特意淘的各种道具、寻找最旧的建筑,可拍出来总觉得缺点什么。现在我才发现——是缺少一种绿,一种本来属于我们可早已离我们远去的绿。我和导演都是70年代生人,在我们童年的记忆里到处可见繁茂的树林、清澈的河水。而现在,却始终找不到一个这样的场景。从北京到天津,可以很容易得找到30年前甚至40年前的房子,却找不到二十年前的那片天空。
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了生存不得不向大自然索取着。大自然也很慷慨,无私地供应着人类。当人类的索取超过了大自然的负荷,自然环境也会不断崩溃。人类在尝到恶果以后也在不断地反省,于是试图弥补,通过加大环保投入来改善环境,可是几十年来仍不见效。为什么?原来是人们忽视了一些生活的细节其实间接地影响着环境,而我们在大力倡导节约环保的同时却忽略了这些细节。于是,环境就在我们的不经意间继续恶化着。
读报不仅是白领们上班路上打发时光的方式,也是我们了解消息重要来源。而大部分报纸在经历一个小时的阅读以后会被随手乱扔。一份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每期印量约为130万份,这130万份报纸意味着森林里每周要减少50000棵大树……
家用电器在家中的作用毋庸置疑,日常生活里我们不得不用它们。可在不用的时候我们是否随手关上,你可知全国家庭电器待机耗费的电量每年高达60亿度?
我现在虽然没有车,但我不得不承认曾经买过车、开过车。现在中国的城市里,私家车越来越普遍,可是你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街头看看那如蚂蚁搬家似拥挤的交通,开车是否是最快捷的交通方式?而且地球温室效应30%的原因来自于汽车尾气的排放。如果我们改坐地铁,或骑自行车,好转的不只是路况。
还有……水的问题……塑料……各种辐射……
说到这些,似乎也不用再说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应该怎么做了,因为有太多太多的宣传册、公益片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用实际行动响应号召。
后注:以上数据,来自11月刊的《时尚芭莎》,上面列举的几点,也是我过去很少注意的,在我自己检讨的同时,也希望与大家共勉,共同努力,为了我们的碧水蓝天,为了留住我们生活中的每一点绿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