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资本市场真正能做得非常好的市场只有美国、英国以及香港。其原因主要是信息透明、法制体系完善、治理严格、交易所服务意识强、管理层股权意识浓厚、允许资金自由进出、投资者以机构为主等等。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制度以及治理等各方面都在逐渐完善,但是距离真正成熟法治的市场体系还是相去甚远,前不久的严重造假的绿大地事件的事后处理措施说明很多的问题,公司董事长并未因此事受到很大的惩罚,造假的中介机构也并未因此退出市场,股民的市场保护体系也并未给予强有力的保护,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司法制度的缺陷、证券监管体系不到位造成的,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于地方上市公司的保护使得惩罚不严厉严重的干扰了市场的公正。
郭树清上台后,意识到了资本市场的问题所在,做了许多改革的工作,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如分红制度,虽然大力呼吁分红,但没有具体的配套的强制措施出台,力度太弱,不足以促使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上市企业大力度分红,上市公司重融资轻分红的现象非常明显。比如打击内幕交易,现在内幕交易比比皆是,虽然四处扑火,但是火势仍然很大,必须引入西方的被怀疑者举证机制才能遏制。新闻媒体处于弱势群体,无法对上市公司有效监督,反而容易被收买。新股的融资方面,许多新股上市依靠打点关键人物通过发审委,然后通过打点基金经理获得认购,这种桌面下的交易行为给市场容纳IPO的能力造成极大的错觉,即虽然市场很虚弱,但是IPO照样能过,因此国家并不太关心救市。
在高层看来,资本市场一直只是作为一个融资的市场来存在的,而不是一个定价和创造财富的主体,这样注定了股民只能作为市场价格下滑的牺牲品。而公司重融资、轻分红、内幕交易、垃圾股容易重组等等给市场造成了一个重投机轻投资的氛围,这种氛围的形成导致了过去几十年大家热炒垃圾股、新股、小盘股、打听消息的习惯,虽然ST股票的涨幅1%,跌幅5%的限制的制度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这种思维,但是垃圾股的重组会因此更加提前,只要能公关证监会通过重组,仍然会有许多垃圾股鸡犬升天,如果没有法治的保障、没有抑制重组的整体思路,那么这种氛围依然难以彻底改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