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股市,保持一颗平常心来看待问题很难。因为上涨的时候兴奋,大家都会寻找上涨的原因,下跌的时候自然沮丧,也会驱使大家寻找谁是下跌的动因。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大家都会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强化和夸大这些推动因素,这种强化还会影响到自己的情绪,也是人们追涨杀跌的根源所在。但无数的挫折告诉我们,追涨杀跌在市场中通常都不会有好的结果,你不一定见得永远追得或跑得比别人快,从这一点来看,学会用一颗平常心看待一切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回顾一下,还就在二十天之前,市场一片唱多的声音,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市场流动性过剩,光是中国石油IPO的申购资金就达到了3.3万亿;通涨继续上升,资产价格继续上涨;上市公司业绩持续好转;贸易顺差保持高位,外资持续流入;大盘股上市有利于降低市盈率;人民币还在持续上升等等。
转眼到了现在,市场又是一片唱空的声音,原因几点:市场流动性衰竭,因为部分银行存贷比达到或超过75%的上限,中小银行资金更为紧张;大盘股接二连三上市扩大的股票的供给;新基金限制发行;可能继续加息;外围股市暴跌;股指期货年底上市会分流大量流动性,机构可能做空市场;人民币持续升值不利于出口;国家可能会加大调控力度等等。
有意思的是,资本市场的魅力正在于,每一项推动因素都是变幻的,每一种原因都有其多面性,都在从不同的方面影响市场,我们有必要在变幻中寻求其规律。
比如催动这轮股市和商品牛市最大的因素是人民币升值和流动性过剩,一方面来看,升值会导致大量投机美元进入国内,导致流动性过剩,抬高人民币计价资产,包括股市、楼市、有色金属、农产品、生产资料等价格,从而导致流动性泡沫。在升值的初期,由于资产价格的上升,楼市以及投资的趋旺,带动各行各业利润大幅上升,投资收益也相应上涨,利润的上升又会驱使上市公司以更高的估值,财富的增长也会带动楼市的上升。这形成了一个正循环。从去年年初到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的经济都处在这个正循环之中。
但价格上升也有不利之处,价格长期上升导致公司原材料成本、生产资料和人力成本的上升,如此以来下游企业的利润将逐渐下降,比如出口部门由于人民币升值,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9月份出口增速下降可能是这种压力的一种表现;对有色、煤炭等资源行业,加收资源税将增加这些企业的成本;航空、汽车、运输等行业直接受到原油价格上涨的威胁;钢铁行业则受到铁矿石价格上涨和运费上涨双重压力。其他一些原料消和能源耗较大的制造业也同样不容乐观。
这一趋势在第三季度改变比较明显,数据显示,如果扣除今年上市的公司,其余公司三季度净利润环比下降1.46%;深圳主板最近几年没有新上市公司,可比性比较强,深圳主板二季度净利润288亿,三季度净利润230亿,利润下降17%。虽然把这种改变看成是业绩下降趋势的起点还为时过早,但可以确定的是,由于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处于历史高位,机构预测这种增速下降在四季度维持的可能性很大。这可能是导致股市下降的根本原因。
最近发生的几件事情值得注意,一是沃尔玛全球采购中心裁员200人,其中中国区裁员量占一半,公司员工表示,裁员前其在中国区的采购已经大幅减少。二是奥林巴斯将深圳和广州的厂房合二为一,迁移一家到越南生产。三是创维可能裁员,而长虹、TCL多媒体等彩电企业发布的今年三季度财报显示,若非投资股市,其彩电业务均为亏损。国内彩电企业集体步入冰期。这说明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已经越来越大,在人民币不得不升值的前提下,以前那种简单的加工可能会逐渐失去竞争力。国家可能更需要加大经济转型的力度,我们的经济更迫切的需要依靠高科技产业和重工业。这种转型会给股市带来麻烦,但同时也会带来机遇,也许这也是我们股市未来的希望所在。
资金永远是逐利避害的,在公司利润上升的时期,出现流动性泛滥,外资大量进入中国,人们把银行里的定期活期存款取出买股票买房,但一旦发现上市公司的利润和楼市的收益不如预期,人们就会大量从股市里抽取资金,将钱转为定期存款,外资也会跑回自己的祖国,从而形成流动性紧缩。这一切,并不是因为钱变多或者变少了,都是因为人们的心态预期使然。光从资金上分析,现在中国的居民存款达到17万亿元,企业存款21万亿元左右,每年M2还以17%左右的速度增长,3.3万亿的中石油申购资金也绝非虚数,按理说,即使只从银行里跑出个3万亿元就能使各位手中的股票翻个番,但记住,要使钱从银行跑出来,得有一个前提,就是企业的利润要不断增长,如果增速下降,即使人们再想买,也会面临管理者不断加大力度的调控。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往往盲从,盲从会堆积泡沫,泡沫吹大后容易破裂,这时候,非常需要管理层的理性。
但在流动性紧缩周期完成后,随着各种资产价格的降低,中国的企业又会变得有竞争力,也逐渐适应了当前的价格状态,企业的利润又会逐渐上升,经济又会在这种周尔复始的状态中上升。
一个不成熟的资本市场需要有技巧的管理,一个成长中的市场更需要有技巧的调控,有幸的是,我们正在看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