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美食 |
天色晚了,我们也不想继续赶路,就在秦岭深处的小县城住了下来。匆忙定了旅馆行李放到房间,趁着夜色还没有完全降临,抓紧时间在小城里转转,看看景色,找家特色的饭馆,品味一下当地的美食。
小城不大,但很精致,和中国城市传统建设一样小城沿江而建,城中间有一条小河,河面不宽,但是水挺大也很清澈,可能是刚下过雨的原因。
我们沿着河边的街道来回转着,顺便找个合适的地方吃饭。转的路上我们同街上的当地人聊天,得知城中间的河叫“长安河”河东面的街叫长安东街,西侧叫“长安西街”,街道不长有一公里左右。我们先沿着东街走,后又过了一座石拱桥到了西街,转了一圈也没找到当地特色的饭店。其实饭店挺多,大都是川菜馆,或者是打着大招牌没有当地特色经营南北大菜的菜馆。这样的菜馆对于我们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我们想尝尝当地的美食。
后来我给曹仲义打了电话,他是我的大学同学,老家是安康流水的,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宁陕县的一个小镇学校教书,一教就是20年,毕业后我们联系过几次,但最近几年没有联系。我一直感慨,一个人在山里的学校教书,坚守了20年,并在哪里扎下根成了家,过着简单平静的生活。我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他回安康老家了,由于父母年龄大了,利用清明假期回家看看老人。知道我来宁陕,很高兴,也很遗憾,抱怨我为啥来时不提前告诉他。我忙给他解释,这次来是临时决定的,下次来肯定联系他,同时邀请他有空的时候来西安。他知道我给他打电话的目的后,他给我们推荐了几家,当我强调要吃当地的特色吃食时,他给推荐了一条老街,让我们去看看。我们便按照他的指引,来到和长安东街平行再往东的一条窄窄的街巷。这是条老街,看来外立面是经过统一仿古改造的,古香古色,街道很窄,两侧都是大大小小的商铺,大都是卖吃食的,有小吃也有菜馆,每家店铺前都挂着红灯笼和古朴得房子映衬出一种别样的美。
我们在这条别具特色的街巷上漫步,来回打量着街边的一家家卖饭的铺子。我们找到一家客人相对加多的饭馆,这是我的经验,一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吃饭,就看那家的馆子里人多特别是当地的人多,就去那家馆子准没错。坐下来后感觉确实不错,从临桌客人上的菜来看证明我们没有选错。我们四个人,按照惯例由我这个美食家来点菜,我凭经验点了当地的特色菜:腊肉炒粉皮,竹笋炒韭菜,红烧小野鱼还有红烧豆腐。四个菜陆续上来,他们几个吃得赞不绝口,看来这个小店的厨艺还是不错的。腊肉炒粉皮可以说是这里的特色菜了,前几次来当地陪同的朋友都点,我就记住了这个菜,这家店做得也很地道。竹笋炒韭菜是店家给推荐的,说最近是吃笋子的季节,我们便要了,菜做得真不错,笋子挺脆很鲜嫩比我们在西安吃的好多了。红烧小野鱼是我看菜单上的图点的,小鱼有两寸长,看到这样的小鱼让我想起小时候在老家沣河里抓得小鱼,那时候我们在河里抓的小鱼拿回家里,家里人一般都是给我们炖汤喝,也有很少的时候油炸给我们吃,那个时候在农村菜油还是很稀缺的,一般舍不得。店家是给红烧的,鱼和我小时候抓得一模一样,让我吃出了小时候的感觉。嫂子说山里的豆腐好吃,我就点了红烧豆腐,问了一下说红烧豆腐是过了油的,我们不想吃过了油的豆腐,问店主不过油的豆腐有啥,店主问了厨师说只有麻辣豆腐,我们不想吃辣的,和厨子说了半天,不知是我们表达不清楚还是厨子听不懂,最后我只好告诉他,让他就用炒麻辣豆腐的豆腐和炒法就是不要放辣椒或者辣酱。结果厨子还是挺聪明,豆腐上来的时候,我们尝了一下觉得挺好,他炒的时候把辣椒酱换成了豆瓣酱,真是美味。
我们先点了菜吃,没有点主食,本想我们想点面条吃,关中人走到那里都想吃面。结果呢,这家店里的面卖完了,而且都不是手工面,想想还是吃吃当地的特色吧。我们看看店里大部分当地人都吃“锅巴米饭”,我们四个人便要了两份,两人一份,上来后果然没让我们失望,米饭被特制的石锅烧的脆脆的,吃起来比一般的白米饭有味道,加上配的炒菜有种家里做得菜的味道,不像我们平时在食堂里吃的油很大。
这顿饭我们吃得很彻底,光盘行动,吃的心情也很愉悦。一段旅途的开心与否,关键在于美食,在这座美丽的小城,迷人的街巷,满足了我们的味蕾,心情自然不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