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灌注幼儿园的概念
标签:
龙凤胎双胞胎天天依依育儿幼儿园 |
分类: 新手妈妈【原创】 |
因为孩子们是07年11月份出生,所以今年准备让他们上托班,虽然离开9月只是晚了2个月,我们没有想过让他们提前一年进入小班,然后自然的提前一年进入小学。想必国家规定以每年的9月1日为入学日并以此为标准来选择学生应该有一定的道理的,我们做为家长的最好不要拔苗助长,别太心急了。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提前上学有很多好处,但也有很多的坏处,最重要的一点,有可能你天资聪颖的话,很容易养成骄傲自满的缺点,也许你刚开始的时候很顺,最后却因为骄傲而摔大跟头。所以,对于天天和依依来说,我们想要他们顺其自然,宁愿做班级里的大哥哥姐姐,也不要去成为一个小弟妹。
唐唐已经有几次电话联系了附近的一所示范性实验幼儿园,因为它离开我家最近,大约5分钟的路程,所以我们都很希望能够让孩子们进入那个幼儿园,当然它自身的各方面条件和教学理念肯定要比一般的好很多,这也是我们青睐于它的原因之一,虽然学费要比普通幼儿园贵几倍,但是相比我们原先居住区域的民办幼儿园来说却着实已经便宜了一两倍,所以如果能够顺利得以进入,那么便是一件幸运的事。但是,听说,要进入那个幼儿园并不是你住在这个区,住在它的附近就肯定能够被录取的,好像基本上都需要找找人托托关系,看来孩子们上幼儿园开始便无法逃脱中国现在教育体制下不正之风的考验。
不过,如果实在进不了那个幼儿园,我觉得也无所谓,附近还有一家很一般的幼儿园,社区型的,很普通,只要我属于这个社区,就应该有入园的资格,不过那里虽然也很近,但是比这个实验幼儿园稍远那么2分钟左右,总体来说两个幼儿园都不太远,所以我们现在也不是特别着急。只要孩子们能够在幼儿园里开心,每天愿意去上学,我想幼儿园的好坏并不是特别重要。尤其对于我这种不重视孩子们学习(比如我至今没有刻意的教孩子们识字,学英语,画画,看书等)的妈妈来说,能上实验幼儿园纯粹是出于虚荣心作祟。反正我们未雨绸缪,已经买了学区房(那个小房子所在的小学和中学都很不错),孩子们小学、中学问题应该解决了,所以幼儿园实在差点也不要太在意吧。
最近,我们便开始经常给孩子们灌输“幼儿园”的字眼,从看书,把尿,吃饭等等无所不提及。
1. 新买的汤姆系列有一本书是《汤姆上幼儿园》,这几天孩子们尤其依依总是拿着它来和我一起看。我就每次都耐心给她念,然后问他们:幼儿园里有很多小朋友和老师,还有很多好玩的,比如滑滑梯,跷跷板,等等,你们想不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回答每次都是肯定的:想。问:那妹妹要不要上幼儿园?答:要。然后同样问一遍天天,回答也总是肯定的:要!
2. 天天每天醒来,奶奶都会先带他去卫生间对着马桶把尿,他经常都能够令奶奶满意,有几次晚上睡觉时他也主动提出要尿尿,所以他很有可能有希望再过一两个月彻底除去尿不湿,不仅可以给我们省却一笔固定开销,而且可以让我们面对入园时老师的质问:你们孩子是否能够自己大小便时骄傲的回答:能。
然而,在这一点上,依依却还非常欠缺。她在去年夏天时本来可以自己偶尔去小马桶上主动大小便,不过那也是很少几次,在冬天时也有过那么两三次晚上主动在小马桶上小便的,但是由于长期依赖于尿不湿和她固执的个性,现在奶奶和爸爸坚持在要她早上醒来后,看到尿不湿完全是干的,便抱着她去把尿,她却始终不从。这几天,我们每天早上要在这方面耗费半个小时的时间,她就那样毫不着急的一屁股坐在小马桶上,问她有没有尿尿,她说没有,但是10个多小时了,尿不湿完全是干的,大人便认为她在说谎,于是宁愿让她一直坐着,但是最终总是我们失败,让她起来继续穿上尿不湿。当然在这个半小时里,我们经常对他说:哥哥已经能够尿尿了,他肯定可以去幼儿园的,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都是自己尿尿的,所以,依依如果你不能自己尿尿的话,以后就只能够哥哥一个人去幼儿园了,依依不能去。一听到我们这么说,每次她马上瘪上嘴巴开哭:要了,妹妹要去幼儿园。我们:那妹妹你就赶紧尿尿吧,只有你会自己尿尿了,老师才会喜欢你,你才能去幼儿园上学啊。但是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进行,结果总是她坚持不尿,我们宣告失败。昨晚睡觉时,我又跟这个小不点约法三章,明天早上一定要自己尿尿,这样就可以去幼儿园了,但是她完全忘记了昨晚的承诺,又来个100%不承认,你说让人恼火不?!唐唐说了,这样的话只有一个办法,等天气再暖和些,直接把她的尿不湿撤了,让她尿了就尿湿裤子,也许会很快就自己尿呢,我支持这个做法。
3. 在吃饭时,我们也总是在开始的时候说,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是自己吃饭的,而且要快,老师是不会喂饭的,你不吃就会很饿,所以你们要乖乖自己吃饭。虽然孩子们很想去上幼儿园,但是由于大人在他们不好好吃饭后,肯定会填鸭式的喂饭,所以他们当然就狡猾的互相捣乱,开玩笑了,吃饭又变成了我们家骂声一片的时刻。总是听到奶奶或者我们大声呵斥声,然后天天便委屈的开哭,然后便是所有大人的软声安慰。我内心总是告诉自己,这种方法肯定不是最好。
这里说点题外话:
其实前段时间在外婆家时,我们采取策略,让他们两个人坐在我们边上的茶几旁,一人一把各自的小椅子,一人一碗饭和菜,还有他们要求的筷子或者调羹,然后我们大人自己开吃,不管他们,只有在看到他们吃的差不多时,鼓励他们其中一个赶紧吃完,然后再给他添加饭或者菜。如果我们吃完了,他们还在那里一味的玩,没有吃完,最多给他们几分钟的时间,如果他们还没有危机感,我就会毫不犹豫的抢走他们的饭碗,即使他们哭泣。就这样两三天以后,孩子们吃饭习惯明显改善,尤其是依依,在我回到上海前的一个星期,她每天一日三餐都很乖的坐在小凳子上,吃着自己碗里的东西,胃口很好,而且一声不吭的吃完为止,经常还要添加,饭量真是惊人啊。而天天在刚开始还经常察言观色,吃了几口就罢工,但是慢慢的,他也开始认真吃饭,因为谁不吃谁吃亏啊!只要饭碗被撤了,饿着肚子我也要让他们去睡觉。所以,我觉得现在他们吃饭问题又恢复了以前的症状,问题可能不只是在于孩子本身,大人也应该检讨。而且,很奇怪的是,在外婆家吃饭一直不是最大的问题,但是在上海,却总是觉得在吃饭的习惯上,孩子们总是不那么令人如意,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一直认为,大人说话要算数,要坚持,虽然看似狠心,但是却是为了孩子好,然而老人和年轻人之间在这方面的代沟简直是无法磨合,我已经经历了无数次的考验,所以现在也不再坚持了。
4. 在其他很多时候,只要有机会,我们都会拿幼儿园几个字说事,警告孩子们如果不怎样怎样的话,就没法去上幼儿园了,只好一直在家里呆着。尤其是我们说谁可以去,谁不可以去时,另外一个肯定会开哭,呵呵,希望这样的诱饵能够持续有效,令他们对幼儿园充满憧憬,这样的话9月份入学应该会减少一些麻烦。
我们家孩子在任何亲人要出门办事时,从来没有哭着要你不走的,所以不知道他们上幼儿园的话是否会更快的融入新生活,不要哭的时间太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