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古迹备忘录(131)】
--- 祁县新发现一座国军169师战士墓 ---
事情的缘起:2020年6月20日,在民革晋中及祁县支部的积极努力下,位于祁县来远镇的“国军第169师子洪口抗日阵亡烈士公墓遗址”得到了实质性的保护:
遗址现场残存的三块碑碣得到了省文物部门的维修加固;并动工兴建烈士纪念碑亭。此事在祁县及来远镇当地引起人们的关注。
期间,我本人也关注了这件事。7月26日午时,我单位的门卫对我说,有知情人讲来远镇石崖自然村也有一座“169师的墓”,此信息立即引起我的兴趣。
而他所说的这个“知情人”--- 石崖村民任世让 ---我也认识,他这几天正在来远镇上做工,只因当天他做工未回,两天后我才见到他。
简单的咨询后,我得知石崖自然村确有一座“169师的墓”,而且保存完好。我随即把此事告知“最美祁县”采风组的其他人,并约定短时期内,尽快前往石崖村寻访。

【国军第169师子洪口抗战纪念碑亭·祁县来远镇】

【“最美祁县”采风组寻访“169师战士墓”·祁县石崖村】
2020年7月31日,我在大街上再次碰到了石崖村民任世让,并再次询问关于“169师的墓”的情况,他答应说:改天我用手机给你拍一张照片来你看看。
未等他兑现诺言,第二天即8月1日下午,“最美祁县”采风组郭瑞刚、冯鑫磊两人即驱车赶来,与我会合后,随即赶赴来远镇东鱼沟村石崖自然村寻访。
我们进到石崖村后,碰巧就在任世让的家门口停车,而他正在村口乘凉。未及几句寒暄,他即带领我们三人,前往村庄对面的山崖上去察看“169师的墓”。
到达现场后,在一户农家的玉米地里,果然见到一块高约1.5米,宽约0.5米,用本地砂页岩雕斫的石碑,静静地树立在玉米地边低崖下,其保存状况基本完好。任世让并告诉我们,石碑后面的山崖内,尚存窑洞式墓葬。只因雨水冲刷而自然塌毁,并未有人为的扰动,故而遗骨尚在其中。

【“169师战士墓”信息提供者(右)任世让·石崖村】

【169师战士墓·民国·发现时的状况】

【朱承冉墓·墓碑及细部·民国】
我们随即查勘了石碑,石碑体质地与来远镇上的“抗日烈士碑”完全一致,虽多有开裂,但碑面保存完整。碑为笏首方座,碑上部镌刻民国国徽。碑体自上而下竖镌三行信息:
右侧镌:陆军第一六九师步兵五零五旅第一零零九团第二营机枪第二连中士班长
中间镌:朱承冉之墓
二十八年一月二十二日上午三时病故 年二十九岁 河南永城县东北大朱庄人
左侧镌:中华民国二十八(1939)年元月二十二日立 全连官兵仝立
上述信息明确无误说明,墓主人朱承冉系国军169师战士。
陆军第169师原属“西北军”,系“西安事变”后增设,师长武士敏。该师于1937年底驻守祁县子洪口,直到1939年10月大致离开,在祁县驻防、战斗了近两年。期间的1938年4月11-
16日进行了“子洪口战役”,上面提到的来远镇“国军第169师子洪口抗日战役阵亡烈士公墓”即是此次战役的遗址之一。
不过,墓主人朱承冉系在此期间“病故”,并非阵亡,“病故”原因不明。按照碑文的意思推测,可能是“自然得病”。当然,战争期间条件艰苦,体力消耗巨大,引发各类疾病是很自然的,况且他是“病故”在战场上,岗位上的。
另外,能有单独墓葬及墓碑,也说明他“病故”是在战斗的间隙。虽然是当日“病故”,当日埋葬,当日立碑,但也说明是有相对充裕的时间的。
面对抗倭英雄孤零零的墓碑,可以想象,他在距离家乡千里之遥的大山中,孤寂无闻地沉睡了八十余年...
出于对抗倭英雄的敬意,看着墓碑上较为详细的地址,我们当即便产生了给英雄寻找亲人的意愿。
于是,就在英雄的墓碑前,我们便在微信上发布了“寻亲启事”,几分钟后,便得到了河南方面的回应。很快,一场牵动着晋豫两地志愿者、爱心人士的为抗倭英雄寻亲的行动便开始了。

【朱承冉墓·民国·现场发送信息】

【朱承冉亲属到来·祁县来远镇】
不知道是事发凑巧,还是英雄在天有灵,经过半个月的多方联系,八月十五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暨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里,河南方面传来消息说,找到了朱承冉的侄子朱安排先生。
八月十六日晚上,朱安排先生带领儿子、儿媳和侄子,即从河南郑州出发,行程九个小时,于八月十七日早上八点来到祁县来远镇,第一时间与我取得联系。
据朱安排先生介绍,其伯父朱承冉,本名朱其(启)昌,后改名朱承冉;今河南省永城市陈集镇大朱庄村人;生于1911年,有兄弟三人;朱16岁参加“西北军”,19岁曾骑马探家一次,后随部队出征再无音讯。朱承冉本人无直系子嗣。
上午九点,我与朱安排先生一行人,会合了从祁县赶来的民革祁县王主任等,即在任世让的带领下,驱车前往石崖村朱承冉墓地。到底墓地后,朱安排先生一行人对先祖进行了简单的祭祀,并由石崖村民介绍了有关墓葬发现及保护的情况。
上午十一点返回来远镇,由民革祁县王主任宴请了朱安排一行,及相关人员。进餐间,朱安排先生及其子朱战斗,简要表明了他们家庭内部对此事的一些意见,主要意思有两点:1、在合适的时间,将朱承冉遗骨及墓碑迁回故里,让英雄叶落归根;2、是希望为朱承冉争取一份身后的荣誉,比如追认“革命烈士”。
由于这些意见非我们志愿者和爱心人士所能解决,我们当场表示同情和理解,并愿意与其一起努力。
饭后,我们又带领朱安排先生一行人,参观了来远镇“国军第169师子洪口抗日阵亡烈士公墓”遗址。
下午一点,朱安排先生一行人即告辞回家。

【朱承冉亲属到墓地现场察看并祭奠·祁县石崖村】

【朱承冉亲属在墓地现场·祁县石崖村】

【朱承冉墓·民国·现状】
由于历史资料的缺失,有关朱承冉的其他更详细情况不明,甚至有关整个169师抗战的很多具体细节,都没有找到直接的历史文献和原始资料。为抗日英雄朱承冉寻找亲属一事,从其墓葬发现,到基本确认其亲属而圆满,前后历经半个月,主要是得益于朱承冉墓碑上镌刻了较为详细的地址。
而来远镇“169师烈士碑”上的近百位英烈,甚至还有一名祁县籍的烈士,均不知其归属。从我们志愿者来说,不仅是朱承冉,我们满心希望其余抗日英烈的亲属或后裔都能找到,并愿意为之努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