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国国保
中国国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89,016
  • 关注人气:1,0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来远洪山寺)

(2020-08-01 11:25:55)
标签:

来远村

明代

洪山寺

万里茶路

子洪口战役

分类: 名城遗珍
【祁县古迹备忘录(129)】
--- 来远洪山寺 ---
    将近二十年前,已知道这个庙;早在十年前,就考察过这庙,但是直到昨天,才知道它叫洪山寺。洪山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祁县来远镇来远村南大街右侧的一处山坡高台上,大致方位座东北面西南。庙院宽约12米,纵深约20米,一进院落。由于七十年来的陆续挪用,现存庙院仅剩空落落的正殿及左右厢房,山门及钟鼓楼早已在挪用期间被拆除。由于历年久远,寺院的名字早已被乡民忘却。问及之时,各言菩萨庙、奶奶庙、佛殿等,不一而足。所以,在十年前我记录这个寺庙时,一时搞不清它到底叫什么名字,不得不把这些名字全部载录。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来远洪山寺)【洪山寺·明·“万里茶路”遗址】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来远洪山寺)【洪山寺·明·外围情形】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来远洪山寺)【洪山寺·明·改建的山门】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来远洪山寺)【洪山寺·明·修缮中】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来远洪山寺)
【洪山寺·明·正殿修缮前后】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来远洪山寺)【洪山寺·明·正殿现状】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来远洪山寺)【洪山寺·明·正殿前檐枓栱】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来远洪山寺)【洪山寺·明·后檐角柱铺作】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来远洪山寺)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来远洪山寺)【洪山寺·明·正殿内梁架】
    洪山寺现存正殿及左右厢房,三座建筑的构造形制完全相同,外观也是一模一样的悬山顶。正殿和厢房采用相同形制的庙宇,在祁县现存的庙宇中很罕见。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三椽栿压前劄牵用三柱;前檐插廊,即廊下一椽,殿内三椽;前檐下共装五铺作枓栱七朵,柱头、补间各一,明间补一朵斜栱;两跳花栱均刻作假枊,枊嘴为晋中明代常见的竖矩形琴面枊,形象笨拙;普柏枋厚实,与阑额过角柱出头截齐;后檐不设普柏枋,但柱头铺作均用短替木,形制古朴。
    值得一提的是,正殿前檐下使用四根抹角方形石柱,是祁县现存所有寺庙中唯一使用石柱的,但石柱上没有题记文字。从整个地理上的晋中区域来看,主要是由于地质原因,极少使用石柱。而在晋东南和晋南,石柱非常普遍,且石柱头上大多数镌刻明确的题记,对判断其所在木结构的时代,具有重大的佐证价值。
    殿内梁架节点均使用铺作,特别是内柱头的骑槽栱上,装设蝉肚纹压跳,形象古拙优美;泥道补间铺作,及平梁下的驼峰,也显示着古老形制的气息,只是具体的构件形制幼稚了许多,一眼即可判别其为晚期之作。
    三椽栿下皮均有明确的“扶梁签”,清晰可读,只是对判断木结构的时代信息没有什么价值,故而不录。
    左右厢房的梁架构造,与大殿完全相同,只是四椽栿通搭前后檐,用材稍小。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来远洪山寺)【洪山寺·明·院内情形及厢房】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来远洪山寺)【洪山寺·明·碑碣原状及挖出的情景】
    之前,曾几次到庙里闲逛,看到庙院中的甬道上铺砌着五块石碑,改建后的山门下也压着一块,另有一块石碑遗弃在右厢房后墙外。由于石碑均是碑面朝下铺砌,无法释读碑上的内容。但被我载录的这七块石碑,一直记着,曾多次建议把石碑挖出均无果。
    直到十年后的上个月,得知该庙重修已经开工,故而又想起了这几块石碑,遂前往察看。除山门下压着的一块没有挖出,和遗弃在庙外的一块已经失落外,其余五块石碑均被挖出。挖出的石碑落款,印证了洪山寺为明代木结构的判断。
    我去时,县文物局已经开始制作拓片。五块石碑中,四块均有清晰的落款,均为明清碑碣,另一块已经严重碱化,但是从残留的“潞州卫指挥柴....”的官衔来看,也是明代遗物。其中最早的一块明万历四十八(公元1620)年的《重修洪山寺碑记》保存最为完好,能流利释读,价值也最大,距今不多不少正好400年,且月份也不差。 其余几块均为“功德题名”。现将“万历碑”抄录如下:(文中的“口”为无法释读的字)
    
    重修来远镇洪山寺碑记
    粤自教起西域而混沌初开;法流东土而佛教始作。是佛(始)者开辟口(之)口而寺古口之真脉,以相传者也。嗣后建寺设供,盖以启后人之作福之门,而衍佛教于无疆也,猗欤盛哉!
    吾祁来远镇有洪山寺,创自先朝,极口口口口年口口口口制渐颓,栋宇渐萎。虽主持相续不绝,而振举之人,惟时渠口口汉林者矣。口口口口口口,寺院凋零,不忍坐视乃忏然思,惻然悟,忽然动念,欣而邀冲华王公等,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议曰:吾镇之有寺,是一镇之风气所关,可令颓靡至此乎?
    于是众等先口口口口口倡导,然神之感应,无处不显,而四方之输纳者纷纷从矣。既而经营已定,则工作可口。故于殿宇之毁坏,廊舍之缺略及神像、墙垣之倾覆者一一修葺。又度岗旁空隙之地,兴建钟鼓二楼,以成美观!
    公之用心,可谓至矣。然则斯举也,不惟口前人创建之意,而且口后人祈报之真心而是镇之福泽绵绵,恒必由之矣!乡民感赞不已,虔诚勒石,以誌不朽。
    大明万历四十八(1620)年夏六月吉日
    祁邑庠生 渠来聘 顿首拜撰并书
    起意修造纠首:郭学仁 董锵 王纯华 王夏 胡已道 王选 王瑾 吕荣 渠汉林
    本寺主持僧:口口 
            孙:性口 性口...
    口口丹青:柳应口 口口仁
    石匠:杨口  
      男:杨(进)口
    阴阳:...进...
    
    上述碑文中,有价值的信息主要是三条:
     1、是说洪山寺“创自先朝”,按古人的语境习惯,明代的“先朝”就是元。也就是说,洪山寺可能始建于元代。
     2、是说洪山寺的此次修建,是乡民渠汉林发起,并邀请王冲(纯)华策划。二人均在碑尾的功德题名中与众人并列,并未特别提名。
     3、是说“兴建钟鼓二楼”,意思是,洪山寺之前没有钟鼓楼,或者早已塌毁,此次修建时加建了钟鼓楼。可惜的是,唯独这加建的钟鼓楼被拆了,没有残存至今。
    如果钟鼓楼在的话,我们就能看到明代万历四十八年的木构手法特征,并可以对比一下明代(万历年)新建的钟鼓楼,和其修缮的正殿、厢房,到底有什么技术和细部特征上的区别。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来远洪山寺)【洪山寺·明·碑首】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来远洪山寺)【洪山寺·明·“万历四十八年碑”】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来远洪山寺)
【洪山寺·明·明代碑】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来远洪山寺)
【洪山寺·明·“遗失碑”】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来远洪山寺)【洪山寺·明·拓碑】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来远洪山寺)【洪山寺·明·庙院全景】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来远洪山寺)【洪山寺·明·远观】
    几十年来,无人确知该庙的名字,以至于在树立“万里茶道”保护标志时,稀里糊涂称之为“歇马庙”。今天,石碑的出土才揭开了最后的谜底。洪山寺,不仅是一处较有价值的明代木结构古建筑,而且还是一处重要的近现代史迹。
     公元1938年4月,倭寇109师团一部,与国军第169师在子洪口一场血战,国军以少胜多,打的倭寇满地找牙。 战后,国军169师在该庙内举行了祝捷大会,使洪山寺见证了中国历史上一场最荡气回肠的英雄壮举!修复后的洪山寺,已经与子洪口战役遗址一并被保护起来。
    公元1620年,乘船流浪到美洲的102个英国人,在一脚踏上美洲大陆后, 即签订了一份名叫“五月花号公约”的文件,这份文件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