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国国保
中国国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06,653
  • 关注人气:1,0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兴梵寺)

(2020-01-13 18:12:47)
标签:

兴梵寺

宋代早期

祁县

天圣三年

东观

分类: 国保寻踪
【祁县古迹备忘录(127)】
--- 兴梵寺 ---
    第六批“国保”兴梵寺,位于祁县东观镇,乡人俗称“大寺”,曾是一座不小的寺院,如今只剩下一座大殿及三株古柏。准确说应该叫“兴梵寺大殿”,也可以叫“兴梵寺遗址”。它是距我最近的一处“国保”,直线距离不过五百米。很早以前,我就写过一篇关于兴梵寺的博文。但是那会儿,我就没看到过它的梁架,完全不知道它是什么构造,因为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挪用作东观高中以来,殿里就一直扎有顶棚。所以我觉得那篇博文没什么内容,就删除了。我回忆之中,最早见到兴梵寺大殿,大概是在1987年以后不久。当时,这座大殿明间的右侧平柱上,还钉着一块小铁牌“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个情节记忆深刻,但具体时间没记住。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兴梵寺)【兴梵寺大殿·宋·“国保”标志碑】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兴梵寺)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兴梵寺)【兴梵寺大殿·宋·前外观】
    七十年来,这大殿一直深藏在校园深处,从来无人所知,即便东观本地人,平常也很少提及它,我之前也从未感觉到它的存在。一直到它跻身“国保”之后,才为逐渐为人所知,我也因此去过好多次。但每次就是站在大殿前看看笨拙的外观,从来不知道殿里的情况。
    1934年夏天,梁思成林徽因他们去汾阳峪道河度假考察,他们还一度在太谷做过详细的调查。完了还就是打兴梵寺门前的大路走的(火车路也距离该寺不远),莫名其妙就没看见这个大庙......
    按说,那个时候的兴梵寺应该还是完好的,只是后来挪用作学校之后,才逐渐拆改的面目全非了。那么大一个庙,那么大一个殿,就在路边,他们楞是没看见。今天在祁县还有一个说法,说他们曾考察过祁县臻村的一个小庙,不过他们的“纪略”中没提到这事。这个事情有两种情况,一是纯属传说;二是因为小庙就在路边,或许他们看了看没什么价值,就不再记述(或者根本就忘了)。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兴梵寺)【兴梵寺大殿·宋·1994年旧影】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兴梵寺)【兴梵寺·宋·角柱铺作】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兴梵寺)【兴梵寺·宋·后檐铺作】
    前天,刚下过大雪,我闲来无事,就信步来到这庙里。学校几年前就撤并了,现在他们利用这么大个院子,搞了个“祁县青少年综合教育基地”,我也很久没再进过这个庙里了。
    我来的是正午时分,看门的人不在,但大门开着,就进去了。看到大殿右侧搭上了密密麻麻的脚手架,似乎要修,殿门还是紧锁。
    我还是象以往一样,绕着大殿转悠了一圈,然后趴在殿门上张望了一下,才发现殿里也搭起了脚手架,不过顶棚确实是拆了。我就试图从玻璃上拍张梁架的照片,可惜玻璃肮脏不堪,根本无法拍照。
    我就想攀上脚手架看看,房子也没拆开,攀上脚手架和站在地上看到的一样。不经意间靠了一下边门,小边门竟然开了....这也是三十五年来,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距离我最近的“国保”的真面目,也是新年里我寻访的第一个“国保”,尽管它就在身边。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兴梵寺)【兴梵寺·宋·前立面】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兴梵寺)【兴梵寺·宋·殿内】
    兴梵寺大殿其实早就被发现了,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它已经是“省保”了,作为一个宋代木结构建筑,尽管在晋国不算啥,但是在全国来说,那是极其珍稀的古迹,却一直挨到2006年才跻身第六批“国保”。
    这里面有个很麻烦的问题,在兴梵寺大殿的明间脊槫下,有两条合写的题记:大宋天圣三年始建/大清康熙二十六年移建东观。
    在祁县当地,很多人知道这个事情,说东观村的“大寺”是从西管村“一阵风刮过来的”。查阅康熙版《祁县志·寺观》确实有记载“兴梵寺,在县东二十里西管村,宋天圣三(1025)年建”。这样的话,实物和文献记载吻合,这个事情是真的。
    “移建东观”是靠实了。因为它已不是原装,所以在早期木结构充斥的晋国,迟迟进不了“国保”,就可以理解了。问题就集中在了一个焦点上--- 这个“移建”是什么情况:是原物搬过来的,还是在移建的时候改变了原构制?
    如果是原物,只是挪了个地方,那不算要紧。今天的“国保”中,挪过地方的数不胜数,甚至还有几个构筑物凑一块儿的。
    当然,就算它被改动了,也无关紧要。今天的“国保”已经是“垃圾箱”,这顶破草帽已经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文保皇冠”,什么都能装进去,就改过的兴梵寺在里面也完全不是“臭肉”。我们想知道的是,它到底被改了没有,改了多少。
    从现存情况来看,总的构架和大部分细部构造是原装,但是确实也改了不少,严格来说,它不能算宋代建筑了。但是,在网络上,人们热衷于按建造年代排列“国保”中的木结构,而兴梵寺因为是“天圣三年”,总是很靠前。
    其实,从外观上就能看出来清代已经改过了。比如,前檐下的那条大额枋,檐柱不卷杀且未侧脚,角柱无生起,蹩脚的石鼓柱础,出檐(包括飞子)极短促且笨拙,后檐普柏枋厚实等等,在晋中区域均不是早期特征。
    不过,这些涉案项中的某一条并没有绝对的时代特征,比如大额枋,宋代的定襄关王庙前檐,就使用一条大额枋,这是已知最早使用大额枋的实例。可惜,兴梵寺大殿这些涉案项全占了,所以,它肯定是被改造过的。
    兴梵寺大殿的梁架形制较为特殊,在晋国已知的宋代木结构中,只有沁县大云院大殿与它一样--- 进深六椽,四椽栿对前后劄牵用四柱。
    沁县大云院大殿,只三开间,而且是悬山顶,外表构造与兴梵寺大殿不一样,但它们的构制原理是一样的。只是兴梵寺大殿梁架细部构制,要比大云院大殿复杂的多。
    因为兴梵寺大殿面阔五间,殿内空间大的多,除前后槽内柱外,它在左右山面的系头栿下,各加装着三条内柱,所以殿内形成了“回”字形柱网。
    内柱头和梁架的各节点上,均装设丰富而独特的铺作,因为是我所见过的晋国木结构的特例,没有什么代表性,就不详细描述它了。
    总之,殿内构架中诸如抹角栿、叉手位置(叉手不是支撑在脊槫的下皮,而是“扶持”在脊槫的两侧)等,明显是晚期做法。
    另外,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兴梵寺大殿的前后檐,铺作花栱均为卷头,似乎是原装,这也与沁县大云院大殿完全相同。但在山面柱头却施真枊,这是不折不扣的早期特征,清代绝不会如此造作。只是为了与前后檐取齐,显得美观,枊嘴都被锯掉了。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兴梵寺)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兴梵寺)【兴梵寺·宋·梁架正、侧面】
    所以,兴梵寺大殿只能说是“宋清构造的杂凑”,宋代特征确实明显,但清代拆改也很明显。我们印象最深的“杂凑”,大概数正定隆兴寺山门,它在宋代的铺作下,整整加了一大层清代铺作。但其梁架主结构还是宋代的,只是拆下来重装了一下。
    而兴梵寺不是,它是把宋代构架整个拆散,再按照原形制重建了一次。至多也就是利用了一些旧的构件,比如柱,内柱头上下均未卷杀,而且下面垫衬了高约50厘米的石柱础,一眼看上去就是原柱朽毁,上下都锯掉了。但也保留了一些原装,比如山面柱头真枊(此形制虽然延续到金,但其实例主要集中在宋早期及以前)。
    因此,尽管兴梵寺最终仍被“国保”判为“宋”,它其实是清代重建的。但作为一座木结构古建筑,兴梵寺大殿并非一无是处,它的梁架构制细部复杂、独特而壮观。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兴梵寺)【兴梵寺·宋·内柱头铺作】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兴梵寺)【兴梵寺·宋·劄牵及转角铺作后尾】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兴梵寺)【兴梵寺·宋·脊槫下的构造】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兴梵寺)【兴梵寺·宋·平梁下的构造】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兴梵寺)【兴梵寺·宋·山面铺作内转】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兴梵寺)【兴梵寺·宋·山面补间铺作的真枊】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兴梵寺)【兴梵寺·宋·山面外观】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兴梵寺)【兴梵寺·宋·题记】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兴梵寺)【兴梵寺·宋·后外观】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兴梵寺)【兴梵寺·宋·侧面全景】
    康熙乙巳(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版的《祁县志》,是已知记载兴梵寺的最早文献,可惜只有一句话,只能确定兴梵寺的始建年代--- 宋天圣三年。至于兴梵寺为什么要“移建”,不得而知。正常来说,如此巨大的寺庙,是一个村的重要财产,即便因为它年长日久损毁了,也不会送人,只会在原址或择地重新修建。
    有意思的是这个“天圣三年”,是宋仁宗即位的第三年,由皇太后刘娥摄政。刘娥并不是宋仁宗的亲妈,他亲妈是李宸妃。可是宋仁宗压根就不知道这事,刘娥死后被人谗言,差点惹恼宋仁宗酿成灾祸。后来,这件事被《三侠五义》编造成著名的“狸猫换太子”,还改编成戏曲不停的上演,把个英明的刘皇后黑的一塌糊涂,被不明真相的愚民咒骂了一千年,真是冤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