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古迹备忘录(124)】
--- 南河遗址 ---
南河村在祁县南山谷峪口沟右侧的一块台地上,左、右各有一条溪涧环护,是一座三角形山体的阳面缓坡,地理位置很好。要从谷峪口沟边的山路攀上南河村,首先要越过这个三条小溪环绕的三角形突出部。这个突出部山体上,覆盖着厚厚的黄土。由于历年的耕种,这个突出部被改造成了梯级式平台,自上而下共有十余级。因为沟涧内空间狭小,对这个沟边台地观察不全。如果攀上村庄后回望,就能看到这个台地全貌。

【南河遗址·新石器时代-周·南河村】
【南河遗址·新石器时代-周·遗址全貌】
南河自然村刚刚被废弃,最后一个乡民已于去年离开了。五月二十六日,“走遍祁县”采风组四人,顺着台地边拓宽的土路向南河村进发。刚盘上台地不久,郭瑞刚就在路面上发现了一块绳纹陶片,这预示着这一带可能存在古文化遗址。当然,仅有一块陶片还不能说明问题,这一块陶片完全有可能是从别的地方带进来的,但是这块陶片一定会引起我们的警惕。
于是,我们一边沿山路上行,一边留心路边的断崖剖面,很快我们就找到了四、五块其他的陶片。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一块陶片可能是带入的,不同方位的若干陶片都是被带入的不是绝对没有,但毕竟很少这么凑巧。
一路上我们捡拾到的陶片虽然不多,但是散布的方位不同,陶片的具体性质也有所不同。为了确定一下这个事情,在返回下山的时候,我们登上了那块台地。
台地的最上层广约千余平米,除(北)后方与山体相连外,其余三面都被开垦成了梯田。由于废弃很多年了,花草荆棘密集。我们从顶层开始,沿台地西侧往下一层一层察看梯田的断崖和地面。除了地面上捡拾到两三块陶片以外,没有发现其他遗迹。
最后下到台地的最底层一级,在临沟一侧的一截断崖上,发现一个被水流冲刷成的缺口,疑似灰坑,但由于水流冲刷很深,外观无法辨认,其中含有几块陶片。这几块陶片暴露在距离地面深约一米的地层中,但也不能排除是被水流从上层地面冲下时,粘附在断崖面上的。另外,在冲击坑内还失落着两块器物底部的黑陶残片。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已经来不及同样搜索台地的其他面了。所以,尽管我们没找到更深刻的遗迹,比如灰坑。但是问题已经明确,这块区域是一处古文化遗址。

【南河遗址·新石器时代-周·遗址地貌】

【南河遗址·新石器时代-周·疑似灰坑】

【南河遗址·新石器时代-周·疑似灰坑中冲出的陶片】

【南河遗址·新石器时代-周·薄胎黑陶】
我们从南河台地上捡拾到二十余块陶片,和一些不早于宋元的瓷片。经过与祁县其他古遗址陶片对比,外观特征较为明显的陶片大致分四类:
A.较早期的绳纹薄陶。夹砂灰陶一片,外表绳纹磨损严重,有“夹心”现象,即灰白色胎芯,被灰黑色陶衣包裹;泥质灰陶两片,均为手工捏制,外表绳纹深刻。
这些陶片虽然没有轮制或慢轮修整的痕迹,但火候深到,受热均匀,烧制技艺显然成熟。与峪口遗址、盘陀遗址、弯沟遗址等陶片相似,可能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遗物。
B.类似“中原龙山文化”的薄胎黑陶两片,表面磨光,轮制条痕规则有序。虽然陶色较为粗糙,但实用痕迹明显,可能是在实用中磨损所致。
C.厚胎粗绳纹陶片及厚胎磨光陶片各一片,显然与高城遗址的东周陶片一致。
D.薄胎灰陶三片,均发现于地面上。陶片质量上乘,陶色新鲜,明显是中古以后的遗物。在南河村边暴露一个地层,其中的陶片与此一致。可能是现在的居民在施肥或开垦时带入的。

【南河遗址·新石器时代-周·断崖中夹杂的陶片】

【南河遗址·新石器时代-周·夹砂灰陶】

【南河遗址·新石器时代-周·绳纹灰陶】

【南河遗址·新石器时代-周·粗绳纹厚陶】

【南河遗址·新石器时代-周·磨光厚陶】
从陶片性质来看,南河遗址可能是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的遗址。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从深山河谷中的小型古人类聚落来说,手工捏制和轮制(及慢轮修正)不那么绝对代表生产力。在实际生活场景中,家庭作坊具体操作的技术含量,和时代步伐不一定成正比。延续到今天也一样,虽然我们完全能买一件电动工具来完成的事项,由于它过于简单且少量,我们手工完成就足够了。所以,南河遗址的时代可能会更晚些,但不晚于东周时期。
发现陶片的台地,位于南河村东南方向约五百米处。由于我们未找到以暴露灰坑或墓葬等为标志的遗址核心区,因此在南河村西南方向约三百米的另一块同类台地,也可能在遗址范围内。或者,现在的南河村就坐落在古遗址上。有待继续寻访。

【南河遗址·新石器时代-周·村西南台地远景】

【南河村·古槐】
现存已完全废弃的南河自然村的村庄本身,据南河村乡民传说,建村历史仅约300多年。传承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为最繁盛时期,全村人口共约30余户110余人。
村庄内现残留可识别年代最早的遗物,是两株国槐,其中一株树龄460年,另一株250年,这两株老槐是南河自然村起源及存世的见证,但作为自然物,树木的树龄与人类历史并无直接关系,只是一个旁证而已。
但村庄所属范围内,残存的北朝石窟,及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也可能更晚,到夏商周时期)的陶片说明,在南河村范围内,人类聚居的历史已很久远。即便这些遗迹不能直接说明现存的南河村,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有传承关系,至少也能说明昌源河畔的这方热土,是祁县境域中最早被先民开发的地块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