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曹魁(祖)】
--- 南山寺塔群 ---
在五台山“寺塔的海洋”里,南山寺堪称是一朵最壮美的浪花。距离台怀镇寺庙群大白塔以南两千米处的清水河右岸,有一座高耸的山峰,临清水河一侧半山坡上,沿平缓的山势坐落着一座巨大的寺庙群,这就是始建于元代,由极乐寺、善德堂和万圣佑国寺组合而成的南山寺。这座占地面积达六公顷的寺庙古建筑群,拥有各式殿堂亭台三百余间。庙院内外保存着各型石刻、彩塑、壁画、塔碑,以及砖、木雕数以千计,是世界文化景观五台山的主要组成部分。寺内现存最早的遗物,是元代刻立的“故荣禄大夫大司徒大承天护圣寺住持前五台山大万圣佑国寺住持宝云普门宗主广慧妙树德宗弘教大师印公碑铭”,刻立时间是“大元至元五(公元1268)年八月”,南山寺就建于此时。

【五台山·世遗·南山寺】

【五台山南山寺·全景·世遗】

【南山寺风光·五台山·世遗】

【南山寺·世遗·山门及“弘教大师碑”】
和五台山其他寺庙一样,南山寺除了殿堂楼台、彩塑壁画外,庙院内还存留着三座古塔,即舍利佛塔、衣钵法塔和“曹魁塔”(下图)。每说到南山寺,无论是导游还是游客,无不津津乐道其数以百千计的精美石刻,对这几个塔却熟视无睹,根本不提,抑或有个人提到,也是传抄网上的一句“寺内有曹魁祖师塔”。更有甚者,只抄半句,或者是断句取义写成“曹魁祖塔”,把“师”字也抄没了。
南山寺寺庙群的下层是极乐寺,这寺布局奇特,大雄宝殿依山势坐东朝西,山门兼天王殿却不在大殿的对面,而是在大殿的右侧。进入山门左手是大雄宝殿,对面就是一座小白塔,那些不靠谱的传抄“资料”上说的“曹魁(祖)塔”八成就是指它。
该塔高约11米,砖石砌筑,实心喇嘛式,通身刷白;塔身北向正面塔座上有石刻塔铭曰“舍利佛塔”,又因位于南山寺主院内,故可称“南山寺塔”。塔基、座皆方形素面,塔基高出地面约80厘米;塔座为叠涩须弥座,在塔座下涩的四角倚柱两侧,各砌小龛1个,内塑金刚力士,共8尊,此形制也属奇特;须弥座上是覆钵式塔身,塔身北向正面砖雕仿木构塔龛,龛门为垂花门,内塑佛像一尊,较为精致;塔身之上的刹座转为八边形,再上是相轮七级;塔顶为两层仰莲瓣覆仿木构塔檐,最上是金属刹尖。
整座塔显得沉稳端庄,但时代特征不明显,对比台怀镇其他同类塔,南山寺塔可能是清代建造的。此塔有名有姓,自然绝非是传抄中的“曹魁塔”。

【南山寺·世遗·塔群】

【南山寺塔群·世遗·位置示意图】

【南山寺·世遗·舍利佛塔】

【南山寺塔群·世遗·舍利佛塔塔铭及塔龛】

【舍利佛塔·塔基及塔座·清、民国】

【舍利佛塔·清、民国·力士龛】

【舍利佛塔·清、民国·塔刹】

【南山寺塔群·清、民国·舍利佛塔全景】

【南山寺塔群·世遗·衣钵法塔】
在极乐寺塔及大雄宝殿之后是方丈院,方丈院再上攀一台是禅房院,在禅房院中还有一座小白塔。此塔的塔铭独立成碑,刻立在白塔之前,碑铭曰“衣钵法塔”,碑文中记述了普济和尚的有关行实,刻立时间是民国二(公元1913)年。
在南山寺的沿革史上,除了那个大司徒“高官”弘教大师,最重要,也是最著名的人物就算普济和尚了。
普济和尚,俗名李得胜,原名李明生,生年不详,是今河北宁晋县人。原是清代的一个中下级军官,父母双亡后,不知出于什么考虑,辞掉了军职出家了。之后他编造了很多稀里古怪的传说,甚至说自己是弥勒转世,身边聚集了不少的弟子和信徒,据说有二十万众,可见其势力很大。
普济和尚出家后,热衷于以实际行动修行,他不是晨钟暮鼓诵读经书,而是不知道从哪搞来大量的钱,到处修桥补路,兴寺建塔,五台山及山西各处,仍存他建造的寺塔多处,比如南山寺、龙泉寺等等。
在有关普济和尚的离奇传说中,“真如自在”的故事流传最广。说是当年,慈禧太后听说他道行高深,便诏其入京,结果他在皇宫里闭关七七四十九天仍鲜活如常,太后惊见真佛,亲赐“真如自在”横幅一条。后来南山寺和尚把太后的赐字刻成石碑,拓印成纸,四处流传。此字现仍悬挂在南山寺大雄宝殿内。
其实,这是有人为了隐秘什么事情编造的故事。普济和尚当年进京,确是太后所召见,但并不是看他修炼,而是为了对付洋人的。当年“庚子事变”前,洋人妄想让慈禧老娘们“归政于”光绪皇帝,一心贪恋权力的老太后深恨洋人嚣张,老早就想收拾他们一下。鉴于八旗孱弱无能,为了一举两得,她不仅招来了“义和团乱民”,同时也招来了本就是清朝武官的普济和尚以及他的弟子和信徒。
虽然到最后,普济和尚以及那些“刀枪不入”的义和团乱民们,没能顶住加特林和马克沁机关枪的扫射,还是洋人把太后打了。但是出于忠义的普济和尚,显然与义和团乱民不同,所以可能得到了太后老娘们的赐字。

【衣钵法塔·民国·塔铭及细部】

【衣钵法塔·民国·塔龛】

【衣钵法塔·民国·塔座细部】
民国元年普济和尚圆寂后,其舍利存放在了更加辉煌壮丽的五台山龙泉寺(普济和尚塔)中,但是为了纪念他对南山寺所做的巨大贡献,南山寺僧人们为他建造了这座名为“衣钵法塔”的纪念塔。
衣钵法塔,为坐东向西的覆钵式喇嘛塔,垒石砌造,雪白的塔身通高约7米。基座皆方形,塔基稍高于地面;塔座为叠涩式须弥座,束腰部分雕造着精美的狮兽、花卉、琴棋书画、缠枝忍冬等僧俗图纹;四角倚柱雕成宗教意味浓厚的束腰莲花柱。塔身西向正面辟浅龛,龛内雕布袋弥勒,象征普济和尚是弥勒转世。
在衣钵法塔前,树立一块石刻,就是慈禧太后赐给普济的“真如自在”题字。该塔虽远无法比拟龙泉寺普济和尚塔的精细繁缛,但也显得庄重典雅。

【南山寺·世遗·僧房院】

【南山寺·世遗·五观堂】

【南山寺·世遗·“曹魁塔”】
说了这老半天,到底有没有人们传抄的“曹魁(祖师)塔”呢?不知道是谁最早传抄出这个塔的,但是一听这名字“曹魁”明显就不是僧人的名字。既然不是僧人,怎么可能是僧人的“祖师”呢?就算贡献再大,一个善人,哪怕是俗家弟子,也不大可能被称“祖师”的。
那这个“曹魁(祖)”到底是谁呢?不知道。包括南山寺的僧人,没人知道这个人是谁,那有没有这个塔呢?塔还真有一座。
在南山寺下部极乐寺底层(依山势逶迤依次修筑四级)还有一座小白塔,就是人们纷纷传抄的“曹魁(祖)塔”。
此塔也是覆钵式喇嘛塔,通身刷白,高约5米;圆形塔基高出地面约50厘米;方形叠涩须弥座及覆钵式塔身均素面,没有任何时代特征;不过绿石塔刹还很完整,对照台怀镇寺庙中同形制的塔(比如金阁寺塔群)来看,可能是清代建筑。
关于此塔的来历,寺里僧人多指认其为“曹魁(祖)塔”,但是对曹魁(祖)其人却一无所知。也有一位南山寺僧人说,此塔是他祖师爷辈的一位大德之塔。可见这所谓的“曹魁(祖)塔”怕是不大靠谱。暂时存疑吧。

【曹魁塔·清、民国·塔刹】

【南山寺彩塑·世遗·明】

【南山寺·壁画·世遗】

【南山寺·石刻·世遗】
在偌大的南山寺中,除三座塔之外,各种形式的元明清民国文物比比皆是,充斥着寺院的各个角落,其中尤以石刻和彩塑最为著名。在南山寺,特别是上层佑国寺内的台明基座、门框窗台、槛墙柱础、飞檐墀头、勾栏望柱上,密布着数以千计的石刻,民俗宗教题材均有,密密麻麻,不厌其繁。间或穿插的一些砖雕木刻,也都精美细致,确实是五台山精雕细镂的一座梵宇华琳。而极乐寺内数百尊的明清彩塑,也是五台山彩塑中的上品。善德堂园林式的格局布置,也别具一格,清新雅致。虽然早已跻身“世界文化遗产”,但南山寺尚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为“世遗”和“国保”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的评判标准完全不一样,没有因果关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