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古迹备忘录(115)】
--- 鲁村遗址 ---
鲁村隶属于祁县峪口乡,峪口乡政府驻地,位于祁县中部平川与山陵交接处的黄土丘陵上,其地正当昌源河出山口的对面,村庄建在昌源河当面的河岸丘塬上。昌源河冲出子洪口即被鲁村坡阻挡,转而向西流去。自古以来,鲁村就是上党古驿道上重要的后勤补给点,无论是军队还是商旅,从子洪口进山或者出山,多会在此补给或修整,因此村庄四周有堡墙环绕,名曰“永明寨”。古驿道出子洪口,离开昌源河谷,即从鲁村寨下通过,向北到太原,向东去太谷,往西去祁县,故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一直是古驿道上的交通繁荣之地。在驿道旁建有陶窑,便于产品流通,遗址尚存。
现代交通208国道开通,虽然废弃了古驿道,但鲁村依然位于国道上,交通状况依然优越。

【鲁村遗址·新石器时代-汉·遥望鲁村】

【鲁村遗址·新石器时代-汉·遗址地貌】

【鲁村遗址·新石器时代-汉·遗址地表现状】

【鲁村遗址·新石器时代-汉·遗址断崖】
鲁村的具体地貌险要,北、西、南三面均环沟,只有东面与丘陵主体相连。村东南隔一条浅沟临昌源河坡岸,岸上被人开垦成一片平地,种植果树和庄稼,这块岸坡就是鲁村遗址。因208国道从村东穿越昌源河东南岸,遗址被分割成东西两片。
西边一块实际上是村庄免受昌源河水直接冲击的堤坝,因而保存较好;东边一块地势高耸,又紧邻国道,多被取土挖空,平整处建造了民居和店铺,遗址基本被破坏无存。
现存较为完好的遗址,位于村南百余米,是一块地势高耸的河岸,本是东边丘塬延伸出来的一段余坡,被国道拦腰截断,成了一块孤立的三角形小坡。
南北宽约30-70米不等,东西长约300米,总面积约15万㎡。
由于村民一直不断的挖土,加之雨水、河水的冲刷,这块台地也在不断的缩小。
遗址台地顶部平坦,由于无法浇水而放弃种植,台顶东部靠近国道的一侧,建有不多的几间民房做养殖场。台地四周均为悬崖,临昌源河的一侧高耸有10余米高。遗迹暴露较为明显的是临村庄一侧,及国道破开的悬崖上。
临村庄的北侧暴露有几个破损的灰坑,地面残留有大块的陶片,从陶片的形态分析当时晚期遗存,可能是汉代,甚至更晚;面临国道的一侧悬崖,是垫修国道时被人为挖开的,悬崖上也有几处形制不明的灰坑,其中也夹杂着大型器物的残片,时代与北侧遗迹一样,均为晚期遗存。

【鲁村遗址·新石器时代-汉·灰坑】

【鲁村遗址·新石器时代-汉·断崖遗迹】

【鲁村遗址·新石器时代-汉·灰坑及陶片】

【鲁村遗址·新石器时代-汉·地面陶片】

【鲁村遗址·新石器时代-汉·附加堆纹】

【鲁村遗址·新石器时代-汉·泥质红陶】
由于台顶面积不大,历年的耕作使得地表清理的干净,遗物甚少,临边缘处捡拾到碎片几块,看上去比断崖上暴露的遗迹时代早些。因遗留物太少,无法准确辨别,可能到龙山文化晚期,抑或晚到“前三代”。
遗址区东部,本已被国道占据了大部。处在国道东侧的遗址区域,更被挖土、建房等破坏无几。粗步查看了一下,未发现有遗物。只在更远处人工挖土的断崖上,看到有绳纹砖砌筑的墓葬一座,已被盗扰,骨殖犹存,时代不明,大致印象在唐或以前。

【鲁村遗址·新石器时代-汉·墓葬】

【鲁村遗址·新石器时代-汉·昌源河谷】
总之,就我所见,鲁村遗址总印象模糊,所见均为晚期遗存,可能是汉代,也可能更晚。因为鲁村陶窑址就建造在遗址区内,虽然稍远处遗址区残留的陶片,与陶窑遗址上的陶片明显不同,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陶窑中散落出宋元时期的陶片。另外,也可能我没找到遗址核心区,有机会可继续寻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