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照故事】
--- 武家堡关帝庙 ---
如果你从晋中太谷高铁站出发或下车旅行,在站台上向出站口西南方向眺望,就会看到一座卷棚顶和一座悬山顶,这就是太谷武家堡关帝庙及戏台。然后你可以步行前往庙中游玩,距离车站大约1000米。这座关帝庙虽然只是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70年)的遗构,在晋国数以万计的历代寺庙中微不足道,但是这个庙保存基本完好,除山门和钟鼓楼为新建外,包括庙内的小木作、壁画、牌匾,甚至连关二爷的大刀和龙杖、伞盖等仪仗什件都还是清代原物,且近距火车站,可以为你排解旅途中一小段闲暇。
【太谷高铁站--- 太谷西】
【西客站方向看到的关帝庙】
太谷水秀乡武家堡村,我对这个村没有什么了解,但绝不陌生,因为这是我小时候前往太谷城的必经之路。太谷古城是距离我村最近的一个县城,因此从尚未记事起,我的祖父就用自行车带着我,数不清次数地从这条路上往返于太谷古城,不厌其烦。后来我长大了,自己也能骑自行车了,时不时的一个人或者和小伙伴们去太谷玩,也是从这里经过。从我的故乡牛家堡村到太谷古城的一路上,晓义和武家堡正好是各三分之一的路程,所以印象深刻。但仅仅是路过,那个时候的乡村都一样简陋凋敝,谁也没什么兴趣去了解别的村,或者没事去别的村里玩,除非有集会、唱戏等娱乐活动。
再后来,我知道了武家堡村里的一段晋商故事---
清代早期的“大盛魁”是晋商中的翘楚,是由祁县城内的刘杰、史大学,和武家堡的王相卿三人合伙成立的。虽然它现在的名声不如“祁太平”其他经过旅游渲染的那些商号著名,但实际上“大盛魁”的发迹和延续时间,都比它们既早且长。
在流传的所有“大盛魁”的故事中,“狗股”---
给狗分红的故事颇具传奇:有一年年关,在库伦的王相卿得知当地市场茶叶紧俏,就想给远在张家口的刘杰传信,将那边市场上的茶叶全部运到这边来。但是店内人员都已经放假回家过年去了,一时间踌躇无策。这时候,商号里的一只看门狗似乎看出了主人的心思,就一直吱吱呀呀围绕着主人不肯离去。王相卿突然想到了“信鸽传书”的故事,于是把书信拴在狗脖圈上。狗顿时像离弦之箭......那边的刘杰正在吃饭,突然有人抱着一条奄奄一息的狗进来,他马上认出是总号的狗。原来,这只狗一路狂奔两千里把信送来了。这条狗虽气绝而亡,但它传递的信息使“大盛魁”一项就稳赚十万两银子,从此“大盛魁”就把这条狗作为一股东,每年分红的钱就用来养狗。
【武家堡村】
【武家堡关帝庙·清·全景】
【武家堡关帝庙·清】
【武家堡关帝庙·清·戏台新景】
【武家堡关帝庙·清·戏台旧影(1998年2月拍)】
“大盛魁”的故事离我太远了,而武家堡也因为我不再骑自行车去太谷而逐渐淡出了我的印象。有一天,闲来无事整理照片时,发现一张已经泛黄的旧照(上图)那么的熟悉而陌生,虽然我还能认出照片上的戏台是哪儿,但拍摄时间已经记不清了,好在照片的背面有备注“1998年2月武家堡戏台”。
但是即便有备注,我也想不起拍摄这张照片的细节了,毕竟已经相隔快二十年的时间了。不过,我还隐约记得,以前每次去太谷路过武家堡时,就从戏台的背后走过,有一次我还停下来,专门进去看了看,而关帝庙好像是村委还是学校,以及这张照片是不是那次拍的也记不清了......
大约从1990年第一次接触照相机,到1994年第一次拥有照相机开始至今,我手中就断断续续拥有照相机了(期间也借别人的玩)。这二十七年间,我拍摄了很多身边的文物古迹,可惜在胶片时代,舍不得大量地拍景观。现在很多身边的文物古迹已经改变了模样,看着它们二十年前的旧影,别有一番回忆。
【武家堡关帝庙·清·戏台侧后】
【武家堡关帝庙·清·庙院内】
【武家堡关帝庙·清·正殿及“天地合德”匾】
【武家堡关帝庙·清·小木作神龛】
【武家堡关帝庙·清·神龛细部】
【武家堡关帝庙·清·“义冠古今”匾】
不曾想,随着现代交通的飞速发展,武家堡能再一次走进我的印象---
大西高铁太谷西站就建在武家堡村东北。当我第一次听说太谷高铁站在武家堡时,终于又想起了这个早已熟悉的村庄,现在我已经很多次从太谷西站出发去旅行,每次到太谷西站总要张望一下武家堡村。
时隔整整十七年的2015年2月22日,在太谷西站等待与老扁会合去临汾的间隙,我第二次来到武家堡关帝庙。关帝庙和戏台已经整修开放,建成了村中广场。戏台的背后还是那条大土路,虽然村内的一段已经硬化。
武家堡关帝庙位于村庄东北角,座北向南一进四合院,院内有一株大楸树,庙前30米处是戏台;关帝庙在被占用期间,山门、钟鼓楼和庙院中间的一座牌坊被拆除,其余建筑保存完好,2013年维修时,只新建了山门和钟鼓楼,牌坊没有重建,但基址清晰保留着。我去时,山门开着,上西厢房里住着看庙的大叔,他打开正殿让我参观。
崇宁殿门上外有“天地合德”匾,内有“义冠古今”匾,一听这口气就知道是模仿文庙内的“德侔天地”和“道冠古今”而来。在关帝神龛上还有一块“浩然气”匾,这些木匾的落款都是“乾隆庚寅菊月(公元1770年九月)”,这也是关帝庙建于这一年的一个旁证。令人称奇的是,虽然关爷自己被捣毁了,但他的全套仪仗和木制青龙刀却大都保留着(刀柄没了),武家堡人真是用心,居然把这些东西都保护了下来。
【武家堡关帝庙·清·壁画及细部】
【武家堡关帝庙·清·青龙刀及仪仗】
【武家堡关帝庙·清·楸树】
【武家堡关帝庙·清】
大约就是十七年前的这几天,我并没有走进关帝庙内,也不知道武家堡关帝庙内还残留着这些历史的记忆,当时只是看了看戏台,今天这步行往返和参观的四十分钟里的故地重游,都是那一张泛黄的照片引出的故事。很遗憾,要是当年多拍几张关帝庙的照片就好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