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祁县(杨六郎城)

(2017-01-11 19:08:36)
标签:

龙山文化

子洪口

六郎城

祁县

辽宋

分类: 名城遗珍
【祁县古迹备忘录(90)】
--- “六郎城”的传说和历史 ---
    我之前的两篇博文《隆州故城遗址》中,几次提到《杨家将》的故事和传说,一千多年前的宋辽两朝恩仇因“杨家将演义”而广为流传,妇孺皆知。特别是在山西、河北等北方地区流传着很多的杨家将人物故事,祁县也有这样的传说,“六郎城”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则。故事梗概大致是这样:杨六郎带兵驻守子洪口时,曾有一次被辽兵困锁在昌源河左岸的洛阳村(子洪口附近的一个村庄)附近的九龙沟(昌源河上的一处风景区)内,左冲右突无法脱身,幸有一只黄羊带路,辗转突围到昌源河右岸今天的子洪村“六郎城”山上,从山顶上他看清了这个“迷魂阵”的套路,于是决定在这山上扎营建寨驻守,排兵点将,于是这个山头被传为“六郎城”。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杨六郎城)【子洪口与子洪村鸟瞰】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杨六郎城)【子洪口与子洪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杨六郎城)【流出“子洪口”的昌源河】
    这个传说由来已久,历代祁县人口口相传,最后被记录在新旧版《祁县故事》及祁县地方故事辑《麓台山的传说》等文献中,正式成为文字性资料。从故事细节上分析可以看出,这则故事纯属编造,没有历史文献的支持,因为杨六郎根本没有在祁县范围抵抗过辽兵。辽兵曾经到过祁县是肯定的,杨六郎也到过祁县也基本可以肯定,但这两者在祁县没有发生过冲突。
    杨六郎的父亲--- 就是著名的杨无敌杨业,曾两次在祁县子洪口和隆州城驻守,据《宋史·杨业传》的记载,杨无敌出兵时常常带着儿子,所以杨六郎到过祁县是基本可以肯定的;辽兵也曾到过祁县,在《新五代史·晋书》中也有记载,辽兵曾奔赴子洪口支援石敬瑭抗击后唐军。到杨业和杨六郎在祁县活动的时候,已经是五代北汉,虽然这时候也有辽兵掺和,但是第一,辽兵再没有深入到祁县,第二,这个时候的杨家和辽兵是友军,而非敌军。
    那么有关杨六郎与子洪口的故事就完全是空穴来风吗?也不是。民间传说不是信口胡说,传说中常有历史的成分掺杂其间。
    杨六郎,历史上实有其人,本名叫杨延朗,五代北汉灭亡后,随父亲杨继业归顺到宋朝,为避赵宋始祖(估计是冒认)赵玄朗讳,改名杨延昭,是“杨家将”的第二代代表人物。但他并不是《杨家将演义》中所说的是杨业的第六子,《宋史》中记载他是杨业的长子,常随父亲出征,而且还有六个弟弟,这情况和《杨家将演义》中说的“七郎八虎”倒是基本一致。既然是长子,怎么叫“六郎”呢?这个事情有很多种解释,不过均是猜测,这里不作讨论,咱们只说杨六郎与子洪口可能的故事。
    既然常常随父出征,那么在杨业为北汉据守子洪口和隆州城期间,他就可能随父亲来到祁县。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父亲镇守子洪口和隆州城期间,杨六郎作为儿子为父亲打个前哨,侦察站岗不是不可能,而是完全应该。子洪口距离隆州城的距离大约十里,杨六郎带兵打前哨侦察时,到达子洪口“六郎城”是完全可能的。至于是不是在“六郎城”山头驻扎过,这个就不大好说了。
    那么他是不是有可能接触辽兵呢?也有可能。毕竟辽国是杨六郎父子所在的北汉的宗主国,他们可能经常与辽兵有接触,但不是在祁县,而是在首都太原。抑或辽国的使者视察一下祁县阵地也是可能的。因此说,即便杨六郎在祁县能接触到辽兵,也是在辽国的支持下抗宋,而不是抗辽。如果这个故事中的辽兵换成宋兵,可能更真实一些。
    河北民间小调“小放牛”在晋中祁县一代也有流传,歌祠中就有“杨六郎镇守三关口”的句子,这句说的就是杨六郎抗辽的故事。但这已经是杨六郎归宋以后,他父亲杨业在“陈家谷口战役”中阵亡,他继承父志,在今天的河北省霸州、雄县一代抗辽的事情了。所谓的“三关”是指益津关、淤口关和瓦桥关,这三关都在河北境内的辽宋前线上,和山西没什么关系。也就是说,杨六郎抗宋时在祁县,抗辽就跑到河北去了。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杨六郎城)【子洪口·“六郎城”遗址·传说】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杨六郎城)【子洪村·“六郎城”近景·传说】
    那么祁县子洪村的“六郎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作为这个在祁县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的“注脚”,在康熙版《祁县志·古迹》中还记载了这么一条:“杨六郎城,在县东南二十五里落(洛)阳村,遗址犹存。”
    杨六郎故事和杨六郎城这个古迹,很早的时候就听说了,但是由于县志的记载语焉不详,而且县志上不乏道听途说的信息,所以这个事情我一直没有太多关注。最近因为连续在子洪村一带寻访,就又想起了这个事情。
    经过在洛阳村和子洪村向老乡打听,还真有“杨六郎城”这么个古迹。经过老乡的实地指点后,我发现这个“杨六郎城”居然就在子洪口的当口处,是一座相对高度只有大约30米的小山峰,我每天上下班就紧紧从这山脚下经过,要是掉一块石头,百分百能砸到我,居然和这个古迹这么亲近而不知......
    据子洪村七十多岁的大爷讲,“六郎城”也叫六郎沟,六郎寨,传说是杨六郎的点将台。由于就在昌源河岸边,相对又不高,大爷年轻时常常爬到山顶去玩,确实有“圐圙(祁县音读:忽乱,就是痕迹的意思)”存在,而且“二战”期间鬼子曾在山头上修筑碉堡。大爷说不清是什么构筑物,总之是人为的遗迹。随着历年的耕种开垦,这些遗迹已经被逐渐拆毁,今天可能什么也没有了。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杨六郎城)                    【子洪村·“六郎城”山顶景象】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杨六郎城)【子洪村·“六郎城”地质构造】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杨六郎城)【子洪村·“六郎城”主峰概貌】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杨六郎城)【子洪村·“六郎城”主峰顶地貌】
    为了确认一下县志和老乡说法,我决定亲自到山顶去看个究竟。“六郎城”山是座突兀的小山头,相对孤立,南北两边是悬崖,西边紧邻昌源河也是悬崖,只有东面接一条深沟与板山的余脉相连。本来朝向子洪口的这边有乡民上山耕种的小路,可就近直达山顶,但是由于山脚下已经建起了民房,小路被圈到人家的院子里而废弃了。
    大爷言之凿凿好言劝我别上去了,山顶上没有什么东西了,但我已到山脚,不差这几步路了。所以我坚持上山去,大爷只好给我指了另一条大路,但是言明这条路他也没走过,不知道能否跨过中间那道沟。
    既然不识好人劝告,我只好硬着头皮往上走,毕竟是这么个小山头,而且一眼就能看到。结果越走越远,等爬到“六郎城”山后的另一座山头上时,没路了。但是也已经能看到“六郎城”的全貌了。中间的山沟虽然很深很宽,但是不陡峭,山背阴依然积雪盈盈。我试着向“六郎城”方向靠近,不时的滑一跤,一瘸一拐还算找到了被人家院子截断的那条小路。由于废弃日久,小路上已经密布酸枣等荆棘灌木,很多地方无法轻松通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杨六郎城)
【“六郎城”·主峰顶北望】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杨六郎城)【“六郎城”·主峰顶南望】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杨六郎城)【“六郎城”·主峰西望】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杨六郎城)【“六郎城”·主峰顶东望】
    经过一番艰难,总算到了“六郎城”山顶,这是一座被乡民耕种了几千年,开垦为螺旋式的椭圆形山头,山体四周山石裸露,上面覆盖着大约五米的黄土。山头上大致被分为平坦的上下两级,广约四、五千平米,要说面积的话,屯驻千八百人还是可以的。
    第一级台地只有东面连接板山的走廊宽阔,其余三面都面临悬崖很狭窄;主山头突立在中间,山顶也平坦如镜。两级平地上都种植着果树,但果园早已被废弃,果树也都已经枯死,只有酸枣等荆棘灌木疯长。
    主山头顶部尚未被灌木占领,但被厚厚的野草覆盖,犹如一席高档的“席梦思”床垫一样软和,走在上面都感觉是喝醉了一样“地不平”。我坐在上面休息了一下,软软的草甸,暖暖的阳光,甚至感觉有点热,这是三九天。
    稍事休息后开始查勘山体状况,山顶被厚草覆盖,什么也没有看到。人为的断崖虽然壁立,也被缠绵的藤蔓遮挡了不少。螺旋式的断崖上都是纯净的黄土,偶尔有些许混乱的地层,看上去也非人为干扰。断崖上有两处挖开的果窖,深邃的窖壁上也没有发现人为痕迹,更不用说大量的夯土层了。我怀疑县志的附会和老乡的传说都不大靠谱。
    正在勘察间隙的犹豫间,一块缓坡上遗留着很小的一小块白灰引起我的注意,不过山顶上有现代建筑的遗迹,大量的砖木材料被遗弃在现场,这么一小点白灰完全可能是现代建筑倒塌时抛撒过来的。
    然而,当我查勘到山体北面背阴处时,一大段未被野草藤蔓遮挡的人为断崖立即呈现入眼,断崖底部有一条整齐的上下层分界线,虽然看上去也不像人为所致,但还是马上使我想到了“龙山文化”的房址情景。当初在老乡的指点下,我一看到这个小山峰耸立在昌源河岸边的状态时,心里很快就想到这可能是一处史前遗址。
    果然,在与这条“自然分界线”的高度基本一致的前方,一条雪白的细线马上映入眼帘:这条细细而匀称的白线被埋藏在距离现地面深约3米的黄土层中,而白线以上的黄土层纯净而整齐,相当一定时期内未被侵扰过。很快,又在主峰南面发现了绳纹和网格纹及磨光陶片......毫无疑问,我又发现了一处未被任何资料著录的史前遗址。按惯例这是子洪村,就叫它“子洪遗址”吧。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杨六郎城)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杨六郎城)【“六郎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祁县(杨六郎城)【子洪村·“六郎城”·公交车站】
    由于杨六郎的故事和六郎城屡屡被祁县人传承,包括县志的记载,所以这篇博文为大家揭开“杨六郎城”的历史秘密:原来,这“杨六郎城”并非是“杨家将抗辽”的点将台(这个传说既没有相关史籍的记载,也没找到有关的实地遗迹),而是一处史前的龙山文化遗址。子洪村交通便利,新发现的“子洪遗址”就在公交车站旁边,祁县人若有兴趣,可以随时去看看。不过,史前遗址就一大土堆,没有什么地面遗迹,也没有什么金银财宝,苦于爬山的人可以不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