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寻访】
--- 踏雪下坪村 ---
虽然现在办公已经实现了计算机化,和当初纯手工决算的做法已经完全不同,但是我们年底决算人员全部在岗的形式还保留着,所以年底还是不能回家休息的,不过毕竟没那么忙活了。2017年元旦我休息,考虑到只有一天时间,不值得来回跑,就待在单位没回家。上午时分接到“1973齐步走”的电话时,我忽然想到了这个下坪村,一个早就听说过的,至少在五年前第一次攀登麓台山的路上,就遥遥在望的小山村。但是一直挨到下午三点半,“走遍祁县”的“山人行”三人才来接上我,我就建议去下坪村。
【2011年4月底麓台山路上遥拍的下坪村】
【去往下坪村的山路】
【数里外照相机镜头里的镜像】
下坪自然村隶属祁县来远镇谷峪口村,地处祁县南山一块向阳背风的台地上,就在麓台山脚下,是一个很小的山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最鼎盛时期尚不足百人,如今已完全废弃,村民各自谋生,搬迁到了平川居住生活,小山村已是人去屋空......
从谷峪口村进山,前段的山路因有人车行走,前些时的大雪已经消融,我们的车子尚能自如行驶。待到宋家庄山脚下时已万径人踪灭,去往下坪村的小路更被厚雪覆盖的严严实实。汽车放弃,步行仍显费力。我们都没去过这村,虽也有点可能雪路的心理准备,但未曾想这么严重。此时已经下午四点多,太阳马上就会掉下去了,距离天黑不过一个多小时,前路还不知多远。要是我一个人,指定是半途而返了,好在人多。
从之字形的山路一直踏雪盘旋而上,不消几步跋涉,靴子和裤脚已经全湿。手机导航提示距离目标大约一公里多。后来的行程虽然证明这导航纯属忽悠,但是在不知情之前,确实鼓舞了士气,增强了信心,哈哈。
【废弃前的主村口】
【旧时的村口】
【旧时的进村隧道】
导航提示1公里虽属忽悠,但这段山路确实不算太远,大约是导航提示的3倍,虽然半路上时有犹豫,我们终于还是在太阳掉下山坡之前赶到了下坪村。从废弃前新开的村口进村,是村民聚会活动,聊天乘凉的一块小广场。广场的右侧是尚未完全塌毁的“诸神庙”---
我此次寻访的主要目标物;广场的左侧是整个村庄唯一的一条大街,大概宽约两米,“大街”两侧和广场前方分布着人们的住宅,这些房屋虽然已经因主人家的离去而多数塌毁,但是不难看出,在它们完好时的精致美观。
诸神庙是村里唯一的公共建筑,虽然建筑本身很简单粗糙,但作为曾经的精神家园意义巨大。诸神庙右侧台基下,有一条深邃的石券涵洞,洞口通向村外的深沟,这才是旧时进入村中的通道,和张登村诸神庙下通道的形制和作用完全相同。
【村中的小广场】
【村中的“诸神庙”·清】
【村内唯一的“大街”】
【各式民居街门·清】
【业已废弃的民居·清-民国】
【民居彩画及门匾·清-民国】
就着已显昏暗的光阴,踏着深厚纯净的积雪,下坪村残留的砖石木混合结构的民居院落沉静死寂,人去屋空的惨淡景象却掩盖不住曾经的热闹,精描细琢的彩画和构件显示着这里曾经的繁荣。深山中同样不乏精致壮丽的古老民居,可见山西民居数量之多。
诸神庙中的“功德”碑碣上,罗列着数以百计的商贾店铺和村民人物,从人名姓氏中看出,这百十号村民里也是姓氏杂陈,但刘姓居多。这些遗迹都说明,这里曾经也有晋(祁)商的传统和内外联系。无商不富,如此深处荒山野岭的小村,居然也是商贾风气弥漫,足见晋祁商贾传统之深厚和无孔不入。
都说明清两代山西没有状元,但都是以“支票”横行天下的商海弄潮儿。有大把的银子挥舞,何必去寒窗苦读,读书不就是为了银子吗?既然能弄来这么多银子,干什么不一样,所以晋(祁)商横行天下时,他们不仅以银子垄断帝国经济,也垄断所在地方的人才,一流的人才都在商号里,商号挑剩下的才去考试做官。
【“诸神庙”碑碣·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