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古迹备忘录(82)】
--- 王乔堡遗址 ---
王乔堡村是我的“老外家”---
我祖母的故乡,隶属祁县东观镇,位于东观镇十字路以南约7里处伏西河左岸,东傍208国道,南临丘陵边缘。村庄坐落的位置正是祁县中部山川凸起的第一阶级脚下,村南有一条已枯竭,早被乡民开垦作农田的季节沟。这条河沟虽然已是永不再蓄水,但是轮廓十分明显,沟东口直接伏西河谷,所以有可能是伏西河故道遗址。王乔堡遗址就位于村西约一里的这条沟的北坡上,远观遗址全景,不难发现这地形正是古人作息的理想场所。
【王乔堡遗址·夏、商·王乔堡村】
【王乔堡遗址·夏、商·遗址全景远观】
【王乔堡遗址·夏、商·遗址地表现状】
在王乔堡村西偏南约一里处,一马平川间,猛然地凸起一块高约30米东西向矩形台地,台地四面坡平缓,从东边的国道上远观犹如秦始皇陵。王乔堡遗址就位于其东南角的缓坡上,一直向上延伸到靠南部的坡顶。乡民们千百年来的耕作,已经使高台变的更加整齐,台顶平坦宽敞。这样的临水黄土台地,是古人理想的生产生活场所:既可以利用台坡及台顶的田地耕种,又便于就近吃水、浇灌和捕鱼,祁县已发现古人类遗址的地形地貌几乎全是这个形态。
【王乔堡遗址·夏、商·石铲残件】
王乔堡高台的东部缓坡上,有很多老乡们开掘的果窖,人为造成了很多断崖。在断崖的黄土层中夹杂着不太多的陶片,大部分的遗物都暴露在地表上,捡拾的遗物中有各种较晚期的陶片,器表饰粗绳纹和素面最多,还有少许素面磨光、附加堆纹及戳印纹的陶器残片;器质有泥质和夹蚌末的细砂质;器型包括盛贮器、炊器、饮食器和钻孔的汲水器等;制作方式兼有轮制和手工捏制,其中手工捏制的器物较为粗糙,但表面磨光。
另有一枚琢制的石铲(上图),石铲刃部使用痕迹明显。
从这些器物的纹饰和造型来看,器型美观且做工精细,火候匀称,晚期(比如青铜时代)特征较强,但是上述那枚琢制的石铲,是否能说明该遗址有可能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当然,新石器时代的石器未必都是琢制的,而更晚期的青铜时代的石器也未必就都是磨制的。这里面有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尤其是小型古人类遗址。
【王乔堡遗址·夏、商·钻孔陶器残片】
【王乔堡遗址·夏、商·绳纹陶片】
【王乔堡遗址·夏、商·陶觥残片】
【王乔堡遗址·夏、商·器底】
【王乔堡遗址·夏、商·戳印纹残片】
【王乔堡遗址·夏、商·日暮远景】
其实早在2012年10月间,我和父亲就曾到过王乔堡,在探访我祖母的故居时顺便找了找该遗址未果,当时我们寻找了高台的北缘。之后,因为首先关注地面古建筑,遗址寻访暂时不是重点,因而一直被耽搁了下来。但是王乔堡遗址的外观十分醒目,每天上下班路过时都可以看到,所以这次就计划前往高台的南坡上看看,结果找到了。不过当时天已近黑,未及详细踏查。古遗址本身没有多少欣赏价值,作为备忘录,稍作了解也就够了,以后有机会再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