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古迹备忘录(35)】
---
小麓台山及小麓台庙 ---
提起麓台山及麓台庙,祁县恐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但是要说小麓台山和小麓台庙,恐怕知道的人还真不多。在杨立仁先生编辑的《麓台山传说》中,演说了一段关于小麓台山的故事:王凌被司马懿绞杀后,其灵柩被运回故里,走到小麓台山的时候狂风骤雨急生,王凌的灵魂告诉众人,他看中了这块地方,决定在这里安息。于是大家把他葬在这里,并建祭祠以供。对于这个传说,尽可以一笑置之,但是作为名城祁县的一处古迹,我还是亲自去了小麓台山一观现状。
【远望小麓台山】


【小麓台庙及内景】
小麓台山在麓台山以北约15里处,祁县古县镇段家坪自然村西。小麓台山主峰的外观与麓台山几乎一模一样,也是一座梯形平顶山,山上松柏茂盛,景色清幽。在主峰以北有一块宽广的长条状大平台,小麓台庙就建在这块平台上。
由于年久失修,又无资料记载,也无碑碣参考,小麓台庙的名字无从查考,乡人就呼为小麓台庙,也叫王凌祠。该庙大部分塌毁,实际上已经是遗址了,只剩完好的石券窑洞三间,通面阔约八米,进深约五米。虽然轮廓完整,但在荒草掩埋下,其形制布局看不清楚,约略能够看出为长方形院落,现存完好的窑洞位于遗址中部,之前有明显的院落残迹,而之后还有两座建筑遗址,遗址周边散布着精美的砖瓦残件。
残存的三间窑洞均用当地的自然片石纵向砌筑,中部的一间设有门,而两旁的两间设有窗,三间窑洞以侧门相通。窑洞内已空空如也,没有残留足以显示其时代特征的仿木构、题记、壁画等细部因素。由于砖石构筑物的时代特征不明显,所以无从辨识其建造时代,不过从窑洞的券制手法与其他同类构筑物(比如麓台山庙等)比较来看,应该也是明清遗物。
【小麓台庙·遗址一】
【小麓台庙·遗址二】
在现存三间窑洞的后方右侧,以及正后方的一处稍高的台地上,各有一处明显的建筑遗址。右后方的遗址残留完好,应该也是一座石券的殿屋;而正后方的构筑物却只剩正方形的基址了,可以看出基址是青砖墁地。由于掩埋在草丛里时隐时现,被盗贼误以为是墓葬而刨掘的混乱不堪。这个遗址面积稍小,可能是一处小型亭阁式建筑。
【小麓台庙·脊饰残件】

【从小麓台庙观小麓台山】
【小麓台山顶的白皮松】

【白皮松的树皮】
小麓台山的峰顶和建有小麓台庙的台地周围,栽植着稀有的白皮松。白皮松是生长在我国西北及相连的中南地区的一种木材用、绿化用的珍惜常绿树种,材质优良,树形挺拔优美,外观奇特,故而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白皮松是我国独有的松科门类,在我省有少量分布在太行山南端,晋中一带的森林里偶有不多,这也是我在祁县区域内第一次见到这种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