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麓台山庙)

(2014-12-23 18:27:30)
标签:

麓台山

戴廷栻

弘治

平遥

祁县

分类: 名城遗珍

【祁县古迹备忘录(25)】

--- “麓台龙洞”的传说与真相 ---

    麓台山是祁县著名的山岳风景,这是一座隶属太岳山脉的山峰,海拔1770米,生成于225—180万年之前的三迭纪,其主峰“跑马坪”平坦宽旷,松柏茂密,盘桓数十里的山岳沟壑间风光优美。在麓台山主峰下的一块平台上,建有山神庙一所,庙内残留的碑碣中称之为麓台山庙。就在山神庙正殿的大地正中,更有“龙洞”一所,这就是祁县相传的“古八景”中的一处--- 麓台龙洞。关于这山神庙和龙洞,在祁县传说悠久,神乎其神,我们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麓台山庙)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麓台山庙)【麓台山远眺】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麓台山庙)【麓台山主峰·跑马坪】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麓台山庙)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麓台山庙)

【麓台山·风光一瞥】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麓台山庙)【麓台山·山神庙·平面示意图】

    现存的麓台山神庙通宽约50米,通深约40米,总面积约2000平米,由三座院落组成不规则的“品字形”(如上图),庙内除戏台及个别附属建筑倒毁以外,其余建筑都保存较好;现存山神庙所有构筑物,全部因势制宜由山石砌筑而成,共残留相同形制的石券窑洞式殿堂26间。由于很多遗迹有被掩埋的痕迹,因此山神庙可能还有其他附属。

    麓台山神庙平面形制奇特,不明缘由,前院正面是石券“十字窑式”正殿六间,殿前残留柱础两个,可能是窑洞前部曾建有木结构走廊的遗迹;六间正窑的正中间以“天地神龛”划分为左右各三间--- 右侧三间内的正中一间新塑山神像;左三间内正中一间就是“麓台龙洞”所在;正窑的对面就是山门和倒座戏台,看这个布局可以肯定,这是山神庙的主院。其余窑殿空空如也,性质不明。

    据清康熙版《祁县志》记载:润济侯庙在县东南麓台山顶,宋宰相张商英建。石结构建筑的时代特征不明显,现存最早的题记是明代“弘治甲子”(公元1504年)距今整整510年,清代曾有过数次修整。麓台山神庙正好位于祁县和平遥两县的交界地带,据传说,原本是两县共有的,后来由于山神庙所在的具体位置全部归入祁县,所以山神庙也为祁县独有,但是这并不妨碍平遥人去供奉和上香,据说现在新塑的麓台爷就是平遥人出资的。麓台山神庙的现存构筑物的大致情况就是这样。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麓台山庙)【麓台山·山神庙·远眺】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麓台山庙)【麓台山神庙·明、清·鸟瞰】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麓台山庙)【麓台山神庙·明、清·右侧山门】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麓台山庙)【麓台山神庙·山门及戏台·内侧俯视】

    就像任何一方名胜一样,作为祁县地方名胜的麓台山也有着自己的传说,其中一则是关于麓台山的由来,故事的梗概大致是这样的:

    麓台山原本叫顶山,也叫蒙山。汉献帝初平三年,司徒王允被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杀害。李郭二人计划派兵来祁县,屠杀王允在家的族人。得知这个消息后,王允的兄弟王维便带着族人一路向祁县南山逃亡。一大家子男女老少进入南山后便迷路了,又饥又饿,风雨飘零。王维就想捕杀一只野兽来给族人充饥,正好他看见一只肥鹿,就一路追上去,来到了顶山上。结果鹿没追到,却发现了一个石洞,洞里宽敞温暖,石桌石凳石灶石炕一应俱全。原来,这只肥鹿是南极仙翁的坐骑,特来引导王维一家找到这个足以避难的世外桃源。于是,王维为感谢神鹿救命之恩,因顶山平顶如台,松柏成林,就把顶山改名为麓台山。

   

    但是一坡之隔的平遥县,关于这座共有的高山,也有自己的传说: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叫鹿泰的人,生活贫苦,但是致仁致孝,不忍看着久旱无雨的故土上嗷嗷待脯的乡民干饿而死,为解民倒悬,就以自己的性命发誓求雨,日日跪在生烟的裂土上祈祷,终于感动了上苍降下甘霖,乡民得救了。但鹿泰也因此而跪化,在一只神鹿的引导下入蒙山羽化成仙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蒙山改叫麓台山。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麓台山庙)【麓台山神庙·正院及偏院】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麓台山庙)【麓台山神庙·后院】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麓台山庙)【麓台山神庙·偏院正殿·内景】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麓台山庙)【麓台山神庙·山神爷·现代彩塑】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麓台山庙)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麓台山庙)

【麓台山·龙洞·外观及内景】

    山左山右的乡民各有自己的传说,可见同一座山在人们的理解当中并不一样。这些故事不知产生在何时,但都是些牵强附会的口头“文学”,在枯燥无味的从前,或许还能些许慰藉人们单调的生活。如今的社会生活娱乐已经丰富多彩,可用来消遣的“文化艺术”很多了,没人再流传这些故事。倒是那个神秘的“麓台龙洞”依然不时地引起人们的好奇之心。

    “麓台龙洞”在龙王庙内,康熙版《祁县志》又载:龙王庙在县东南麓台山顶,中有古洞八景,有麓台,龙洞即此。我曾经四次登上麓台山,每次在龙王庙见到这个黑黝黝的龙洞口,就会想起这些充满诡异甚至是恐怖的传说,说深不可测的“龙洞”中住着大蟒蛇;也有人说,龙洞中有着精美的石刻造像,甚至有板有眼地说,这些造像是汉献帝之子,和南乡侯王凌。但是问起具体而细致的真实情况,则无人所知,因为没人真的下到龙洞里去证实,都是以讹传讹地跟着别人演义传说。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麓台山庙)【麓台龙洞·洞口】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麓台山庙)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麓台山庙)【麓台龙洞·主洞及侧洞·内景】

    终于有一天,麓台龙洞的神秘面纱被人揭开了:今年六月盛夏,榆次徒步群的几个队员,在经过充分的准备以后(我曾和其中的一名队员讨论过下到龙洞中的可能,并将祁县当地有关龙洞的传说告诉他),成功下到了神秘的麓台龙洞中......

    原来,这个被人们传的神乎其神的所谓“龙洞”,里面根本没什么龙和大蟒蛇,甚至根本不能算是个“洞”,只是一条宽大的石缝而已。石缝的形成是由于百万年来山体的增长变化,石缝内部没有任何人为的痕迹,更不能住人,因为龙洞内没有水。

    当然,由于石缝还在不断的变化,里面有些小面积的塌方,在没有使用任何工具所能探索的较大缝隙外,不排除还有别的可以进入的缝隙存在。但是根据探索的情况总的来说,这个“龙洞”不具备一般的洞穴特征,仅仅是一个封闭的石缝。可能洞口原本是外露于山体的,后来在建造山神庙时,把石窑建在了缝隙上面,故意造成了神秘。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麓台山庙)【麓台龙洞·主洞底部的小洞】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麓台山庙)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麓台山庙)【麓台山神庙·碑刻·明、清】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麓台山庙)【麓台山神庙·戴廷栻撰《重修麓台山庙碑记》·清】

    麓台山庙现存的建筑物虽然晚近而粗糙,文物价值不大,但是千百年来的民俗风情和神话传说,赋予了其神秘和深厚的文化韵味,还是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的。特别是山神庙内残留的八块记事碑,记录了五百年来,祁县和平遥乡民在山神庙的民俗和宗教活动情况,间接的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实况,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其中一块树立于清康熙四(公元1665)年的《重修麓台山庙碑记》,还是由祁县著名的传奇式乡贤戴廷栻撰写的。只是由于石质粗劣,风化残损,现场已经无法流利识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