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边雄镇之大同】
---
铲石成香地 凭虚结构工 ---
塞上重镇大同,桑干河畔,长城脚下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以宏伟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边塞风情而名著天下。每天有数以百千计的各地游客慕名纷至沓来,我当然也是其中之一。公元一九九四年十月四日我第一次走进大同,时隔整整二十年后今天,我第二次走进这座边塞名城。二十年前的记忆,随着本就很少的照片的丢失,已经变得暗暗淡淡隐隐约约。眼前的大同,除了名字以外,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和二十年前一样了,包括那些令人目瞪口呆的超级大庙。经过连续几年的大拆大建,大同名城的外观已经彻底变样了,不管褒贬,这也许都是历史的必然吧......
【大同火车站】
【晨曦中的大同】
这次大同之行纯属临时决定,九月二十七日是“世界旅游日”,网上发布的旅游信息称晋国“48家景点免票”,看到这个名单里有云冈石窟在列,尽管我不太注重石窟寺游览,但毕竟是顶级货不能不看。况且大同城这几年大拆大建折腾的花销总得有人去埋单吧,所以大同所辖景点的门票漫天要价,虽然其中云冈石窟门票的绝对价格并不算最高(120元)的,但是能省下来也不错,所以有点动心。
于是九月二十六日晚上9:37分从祁县出发,经过七个半小时的“长途”跋涉,次日凌晨五点赶到了大同。为了不打扰提前到达大同画画的“冠军侯”休息,我没直接去找他,就近找了个网吧,挨到了早上七点。本已在网上约好一块儿去云冈,结果他不信我已到大同,没等我会合就自己先往云冈出发了,无奈我也只好只身前往云冈......

【云冈石窟的人潮】
根据网上查找的“大同公交车信息”显示,大同市中心(比如火车站)没有直达云冈景区的公交车,如果从我所在的火车站前往云冈,需要转三次公交车才能到达,但公交车的票价均为一元。实际上火车站到云冈有直达的双层巴士,可能是为迎接“十一黄金周”临时开通的。
几经周折总算到了云冈景区的大门口,下车一看:艾玛全是为省钱的,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远离云冈石窟旧门五里的地方就得步行了,中国现代旅游景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大概就是尽最大可能地耽误你的旅行时间,以达到让你消费花钱的目的吧!
随着人流步入景区,售票窗口在免费发放参观门票,幸亏前面排队的不多,顺利进入景区后,即随着一大堆新建垃圾景点开始“耽误时间”消耗体力,没办法啊......
一直走了好远,终于到达了云冈石窟前,正一边走着一边想怎么跟“冠军侯”会合呢,被人肩上一拍,惊回首,正是冠军侯。哈哈,总算会合了。然后一块儿随着人流开始拥挤。
二十年前云冈石窟的情景已经忘却殆尽,虽说是重来,基本也算是初游吧!可惜精美的洞窟全部不开,上锁的上锁,维修的维修,让游人参观的只是一些风化殆尽的琐碎小窟,虽然没花钱,但也很不爽。我两都没啥激情了,冠军侯甚至都想掉头就走,后来好歹压着性子画了一幅大佛图,总算对三块钱的公交车票是个“交代”吧。
【云冈石窟·北魏】
【围观......】
【华严寺排队领票的人群】
我算赶车的,冠军侯属于放羊的,我们两个根本不是一个节奏,所以不可能始终团队行动,于是从云冈赶回来以后进入华严寺,我们就分头行动了。
市区内的这两座超级大庙,也是今天免票的项目,所以必须赶在天黑前看完。我们赶到华严寺时,正值正午时分,再说不要钱,人们也得吃饭,所以华严寺门口领票的人尚不多,我们很快就进入寺庙了。
虽然说华严寺也一样人多,但是总算不亏本,浑水摸鱼总算拍了点片子,尽管画面上人多杂乱,但总比一个管理员盯着你不让拍照好得多。这才是我仓促决定今天来大同的真实含义。
但是即便今天人多混乱,管理员仍然强调不让拍照。善化寺的情况有点严格,因为善化寺游人更少一点,而且殿里的管理员有4、5个看着,所以壁画没能拍下来。

【华严(上)寺大殿及彩塑·辽、金】
华严寺、善化寺两座大庙的外围环境和外观形象,经过大拆大建的一番折腾,已经全然改变,和二十年前没有任何共同之处了。如此重要的核心重量级木结构文物,经过这么大的一次折腾,不知道会怎样,但是这也是“历史”,五百年后假如这房子还在的话,也许那时候的人们会给出结论。
总之,二十年前坐着吃羊肉馅儿饼的那个华严寺门前的小街没了,代之以巨大的仿古广场,油光铮亮。而善化寺门口坑坑洼洼的土路也没了,也变成了一个崭新的广场。

【华严(下)寺大殿及枓栱·辽】

【善化寺普贤阁及彩塑·辽】


【九龙壁·明】
今天上午的天气不错,湛蓝的天下却拍了一大堆人脑袋。善化寺里虽然游人相对少一点,但是也很妨碍拍照,匆匆拍了几张外观照片,也多是人脑袋。现在四点半,干脆趁着天还早,去别的景点看看吧,想着就往九龙壁一路寻来。
刚到门口买上票,就看见过来几个人,牵大拉小的往里闯,售票员赶忙拦住,来人劈头就问“今天不是免票吗?”售票员解释说,这里不在免票的范围内。来人确认需要购票时,掉头就走了。九龙壁门票分两种,成人票十元,半票仅五元而已。你看看,这就是出来“旅游”的中国人,在他们眼里,就连“旅游”都是为了逮便宜......
九龙壁就是原代王府的一道琉璃墙,也没多大琢磨头,稍稍参观了一下,就往文庙赶过来。二十年前那次,我和弟弟还不知道大同有文庙,所以这里属于是新来。这几十年来,文庙一直被工厂占据,糟蹋的就剩大成殿了,如今的这些附属建筑都是新建的仿古货。大成殿是明代建筑,样式构造很不错。可惜当时没意识到在院里多转会儿,看完大成殿就撤,结果把迁建到文庙院子里的那个雁塔给忘了......
【大同文庙·明】

【大同关帝庙崇宁殿内部·元】
【大同关帝庙戏台·清】
从文庙后面出来,看见一路上有指示牌,上写“帝君庙”,以为是关帝庙,就一路循着往前走。不想到门口才发现是“文昌帝君庙”不是“关圣帝君庙”,呵呵,再经过帝君庙售票员的指点,才转到了关帝庙前,原来就是在鼓楼东街上,距离鼓楼大约五百米而已。这时已经是将近下午六点了,夕阳已经西下。
好在关帝庙还开着,门票10块。在文庙和九龙壁景点那儿,好歹还有几个游人陪着我参观,到关帝庙好嘛,满院子就我一个人了。看庙的妹妹无聊地在崇宁殿前散步,不时地停下来拨弄一下院子里的大香炉。看我进去了,无精打采跟着我进了崇宁殿,嘱咐我不要拍照。不过她很快就离开了......
关帝庙山门对面有一座戏台,虽然不算很大,但是庄严而壮观,在夕阳的余晖下更显得优美而有诗意。天已暗淡,不能再拍照了。正好在这个时候,我接住了群友“七岩山”的电话,她和冠军侯正在鼓楼下等我。这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的腿疼的厉害。仔细一回想才觉得今天走的路确实不少,几乎是整整走了一天。
鼓起已经泄了的气,一瘸一拐艰难地迈步鼓楼下,会合了七岩山和冠军侯,我们找了个饭店,七岩山地主请客,哈哈,点了不少菜大快朵颐。不知道冠军侯是不是吃的惯这些菜,反正我是觉得还行,尤其是“山西过油肉”居然比晋中做的还好!
后来的行程中,我和冠军侯又应付了两顿饭,其中有一顿是刀削面,那味道调和的实在不错。如果在晋中,这样的刀削面最多就是浇点肉,或者做成肉(蛋)炒面,绝对不如大同的好吃。由此我确信,大同的烹饪技艺比晋中要高。
【夕阳下的鼓楼】
吃完饭我们就座闲聊了一会儿,说到今天云冈石窟的情形,很有点不如意,希望能想法弥补一下,于是我计划明天去寻找几个小石窟,找点儿“成就感”。
不料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居然下起了小雨来,虽然下的时间不算长,但是已经足以影响到野外作业,而且我的腿还疼,严重削弱了翻山爬坡的勇气和信心,暗自就打起了退堂鼓。和冠军侯在鼓楼下分手,又开始新一天的各自行动---
他要在鼓楼和善化寺里画画,我去观音堂拍照。
观音堂的作业比较顺利,但是没拍到好图,天气阴沉黑暗,观音堂的管理员大叔死活不让打闪光灯,结果随便拍了几张图,百分百都拍虚了......很快返回市区,一边寻找下一个目标物,一边问询出租车司机有关那几个小石窟的情况,结果连同昨天的出租车司机,好几个人都不知道相关情况,这下让我彻底打消了寻访石窟的念头。
于是下决心把市内的目标物尽量看完,关于寻访小石窟的计划,暂时搁浅,但肯定要实行,因为也许不久的将来,我就可能重返大同。如果再来大同的话,市区内已无顾虑,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将都用来寻找石窟。


【观音堂及彩塑·辽-清】

【朝阳宫及铜像·明、清】
【开化寺大殿·明】
其实大同除了那两个超级大庙以外,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小庙,尽管这些小庙破损严重,或者被修的失去了历史的沧桑感,却也不是不值得一提。比如寺儿龙王庙,虽然被修的拙劣不堪,而且殿里还堆凑了一屋子的佛像,但是满屋子的精美壁画依然折射出耀眼的光辉。
载我到龙王庙的出租车司机是平遥人,还是祁县的外甥,甚至还能说一口和我差不多蹩脚的“祁县话”。更难得的是,他对寻找那些小石窟蛮有信心,差一点鼓起我的勇气来,可惜时间有点晚了,已经是下午两点了。
精致的清代朝阳宫,殿宇小巧,环境优雅。里面居住着两位道姑,年长的道姑是道长,看上去和我年龄差不多,她向我讲述了关于“眼光寺”事情,以及这座朝阳宫的历史,和我知道的一知半解并不一样。但是这并不妨碍朝阳宫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开化寺大殿更是第一次参访,还是从一位年轻人的嘴里听说了“开化寺”的名字,但是里面却住着不少圆通寺的尼姑。


【龙王庙及壁画·明、清】
【法华寺塔·清】
要从收藏门票的眼光来说,大同现在发售的门票总的来说,还是比较便宜的:云冈120、华严寺80、善化寺60、大同城墙30、文庙、武庙、鼓楼、文昌庙、清真寺、观音堂和九龙壁均10块,另外九龙壁还有半票。觉得很亏的就是法华寺票价40块。法华寺就剩一座清代喇嘛塔,但是围绕这个塔建了一座比华严寺和善化寺面积还大的庙,所以门票就算最贵了。而且法华寺还弄成了个“杂凑班”,居然模仿着云林寺圆形钟鼓楼。
大同鼓楼二十年前不开放,但是我们曾从鼓楼下经过,那卡通版的生硬线条令人印象深刻。昨天我就有心思弥补一下二十年前的遗憾,很想上楼一观,为了给那两个大庙节约时间,我听从冠军侯的建议没有登楼。今天时间宽裕,也算为了一张门票吧,我最终还是登上了鼓楼,鸟瞰一下满城的仿古货......
清真寺就在鼓楼旁边,而且门开着,顺道进去看看。大门两侧高耸入云的邦克楼是新建的,而省心楼和礼拜殿据说是原有建筑,但是涂脂抹粉太过了,没有一点历史的皱纹了,确实看着很不舒服。不过,这也算我的一个“第一次”经历,之前我从未参观过任何一座清真寺,尽管我去过的很多地方都有清真寺,比如京城、长安、太原等。

【大同鼓楼·明、清】

【大同清真寺及礼拜殿·明-现代】

【重修中的大同城墙·明-现代】


【大同街景】

【塞上秋色】
虽然今天的大同早已经不再是边塞之地,但是一提起大同依然会使人想到“塞上秋来风景异”等脍炙人口的边塞诗。当年胡尘遮天的时候,晋北寂寥空旷的风景基本上不见了。各地风起云涌的造城大潮,把数以百千万计的良田和草地变成了钢筋水泥的鸽子笼,把榨干油水的房奴们关进去,这样既圈到了大量的钱,又能把百姓集中到一起便于“管理”,可谓两全齐美了。只能凭借昔日的诗句怀念那苍凉深邃的北方风情,历代歌咏大同的诗句很多,包括大同周边的名胜风光,本博的副题目“铲石成香地,凭虚结构工”就来自明人汪承爵的《望悬空寺》一诗,虽然作者指的是浑源,但是用来形容大同的石窟和寺庙也恰如其分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