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云观寻踪】
--- 一段滑稽不堪的故事 ---
《中国文物地图集》堪称是中国文物“家底”的最权威资料,由“国家文物局”主编,号称“汇集了国内已知现存的不可移动文物,为国家制定文物保护、管理和研究的长远战略决策提供有益的资料......依据。”,其工程之浩大也号称中国历史之最,由于其分省出版,可能到今天尚未全部出齐。这么一部权威让喜爱文物古迹和旅游的人奉若神明,我们身边的很多发烧友即一字不差地全文引用该书中的资料。但是就这么一本颇具“权威”的书中,错误漏洞百出,甚至很多是“无中生有”,仅此即足见我国文保之状况。出本书是很容易的,真正的“文物保护”却任重而道远!
【中国文物的“权威”】
【关于平遥“瑞云观”的资料】
瑞云观,一个很悦耳吉祥的名字,此前早有耳闻,鉴于她是一座晚期古建筑,因此迟迟未去寻访。两年前得到了这个《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分册)》,其中有关于瑞云观的一段资料(上图)。该书2006年12月才出版,就算他收集资料在出版前早5年,距今也不过十余年,何况其时已经是公元二十一世纪了,按说这书上的资料是可信的,起码基本情况是可信的。
按该“地图集”的提示“殿内存清代壁画24平米,清代塑像23尊”云云。此次行程不算紧张,于是就把瑞云观列入寻访目标之中,毕竟有彩塑和壁画也值得去看看。行前在“百度”中搜索一下,做做功课。果然有一段公元2009年5月2日拍摄的视频资料,该资料虽然含糊,但是画面还是真实的,况且该视频距今更近,仅仅3年而已,便欣然前往现场......
【瑞云观所在的阎良庄村的地理位置】
【蹩脚的表演】
以上几幅图片就是该视频的截图,该视频的发表人不明,图中的主角是一位穿着正派的人物,身份不明,其神采飞扬、手舞足蹈的表演着实有点滑稽,很明显他是要告诉观众:瑞云观就在这里,就这么个情况!从画面的气氛和动作来看,这位主角也许不是普通游客(当然,也可能他是为自己的家人或朋友介绍),但是既然把视频公开发布到互联网上,看到的人随意猜猜也是允许的。
访问瑞云观之后,我怎么也不明白这段视屏中,表演者为什么要如此投入地指着关帝庙这个“羊头”去吆喝瑞云观这块“狗肉”!这种偷梁换柱、移花接木的表演,难道真的是为误导家人和朋友吗?不得而知......
【闫良关帝庙前殿】
【视屏截图中的殿堂】
平遥近在咫尺,很快我们就找到了阎良庄村,它距离平遥古城不过5里,经村民指点我们找到了一座庙,从庙墙的标识来看,是一座关帝庙。该庙为一进四合院,庙前殿右侧一间是村广播室,有一位大叔看门,因此我们得以进入。
一进门立刻就看到了一座与上述视屏中一模一样的楼阁式殿堂(上、下图),但是殿堂下层的窑洞式屋内并无什么彩塑。而且看样子,这也不是《中国文物地图集》中提示的“雷公殿”,因为在楼上的小殿里存留着清晰的关云长绣像;此外在廊下还残留青石质碑碣一方,题为《新建文帝奎宿楼碑记》,如果此碑非从别处移入,该庙当是文昌帝君庙。
庙内右厢房中住有道士一名,专为人粘签占卦。
【与视屏画面中一模一样的殿宇】
【关云长绣像·清(民国)?】
【《新建文帝奎宿楼碑记·清》】
【关帝庙与瑞云观遗址的方位】
带着满腹狐疑,我们走出关帝庙,正好一位大爷路径,遂询问瑞云观在何处?大爷很果断地指着关帝庙右边的一个院落说“这就是瑞云观。”(上图)
这怎么可能是古观?明明是座新院落啊!大爷说,这就是瑞云观,你看那墙下不是立着牌子吗。我顺着大爷指点找去,果然,在该院墙紧贴路基处,镶嵌着瑞云观的“县保标志碑”,这正是那段视屏中被手舞足蹈指出的那块标志碑,标志碑显示:瑞云观为公元1982年公布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到底咋回事?”我问。
大爷说:“早就拆了。”
“啥时候拆的?”
“哎呀,很早了!”大爷好像记不清具体时间了。
“噢,大约什么时候?10年前?”我提示。
“哎呀,不止了。”大爷说,“起码也30年了。”
“那就是八几年的时候?大约八五、六年吗?”我尽量帮大爷明确记忆。
“嗯!差不多。”大爷这个回答不肯定,但是估计与此时间相距不远了。
“那是村里拆的?”我又问。此时又一位大爷过来了。
“嗯,原来是学校,房子烂的厉害,怕塌了砸着娃娃们,就拆了。”另一个大爷也附和道,“拆的时候,县里的局长来看了,让村里拆的,还把一些木料拉回去了。”
“那拆的时候,里面还有塑像吧?”我问。
“有嘞!那塑像和画儿可好了,比双林寺的也好,可惜嘞!”
“那拆下来的塑像放哪儿了?”
“早就扔了!”大爷说,“没人待见那东西,县里也不要。”
“县里的局长还来看过就拆了?”我自言。
......
事情已经过去至少30年,今天能指责谁?一个“县里的局长”就能同意拆除(保存着“24平米壁画和23尊彩塑”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而不是千方百计地履行自己肩负的职责去修缮保护她?1982年已经是县级文保保护单位了,1985年的“局长”就可以随意拆除?2006年的《中国文物地图集》还照录不误?而2009年的视屏还在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地表演!真是一曲好笑的“文保之歌”。
事过境迁,这个“局长”不知道是否尚在人世,追究这种渎职犯罪也许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但这段经历正是我国文保事业走过的一段不堪的历程;从这件往事中,也不难看出我们“有关部门”履行职责的实际状况。如果这些失职、渎职仅仅是过去,倒也就罢了,问题是现实仍是这样子!

【手舞足蹈地指示“瑞云观”标志碑】
【瑞云观遗址--- 闫良村委·党支部】
【瑞云观·“县保”标志碑】
【瑞云观·三彩香炉·明】
瑞云观已矣,如今存留于世的瑞云观遗迹,除了那块“县保”标志碑(我的博文发布以后,估计那块碑也存在不了多久了),就是这个陈列在平遥县博物馆展柜中的三彩琉璃香炉了。至于那段滑稽的视屏,权作笑谈吧;而那本“文物地图集”的价值已不言自明,这仅仅是其中的一例,诸如此类,仅我所见也不胜枚举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