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国国保
中国国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0,990
  • 关注人气:1,0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上麓台山--- 寻拍石佛窑

(2013-08-17 12:17:08)
标签:

祁县志

山神庙

元青花

大齐

石佛窑

分类: 名城遗珍
【麓台初秋】
--- 《丹凤阁》采风纪实 ---
     2013年8月11号,立秋虽过,残夏高温尚未减弱,继今年仲春寿庄采风之后,祁县文联及《丹凤阁》杂志,并祁县诗词学会再一次组织会员外出采风活动,目的地--- 麓台山。该山盘踞在祁县古城东南约百里处,据旧版《祁县志》记载:“麓台山在县东南六十里(直线距离),高八里,盘踞三十里,形如台。”历来被视为祁县本地域历史文化名山,风光幽深秀丽,传奇精致优美,是文化活动的理想之所。这次活动的背景值得一提:正值诗词学会新成立,文联又为会员统一订制了采风着装;更兼此次活动得到了来远镇北关村的大力支持,时值麓台山森林消防公路的全面开通,可谓适得其时。
三上麓台山--- <wbr>寻拍石佛窑【“形如台”--- 麓台山主峰远眺】
三上麓台山--- <wbr>寻拍石佛窑【登山前哨地--- 北关村】
三上麓台山--- <wbr>寻拍石佛窑【开始行动】
    麓台山海拔1770米,在北方的崇山峻岭中不算闻名,但是蜿蜒盘旋数十里,峰奇岭秀。要从祁县城去往麓台山有三条路,其中两条在祁县境内,另一条在平遥县境。本县境内的两条路均需先到来远镇:第一条路乘车从谷峪口村进山,途径宋家庄到后沟弃车步行,道路虽远却较为平坦;第二条路乘车从北关村进山,途径碾子峪到石佛窑后弃车步行;两条路往返,均各需花费最少大约8个小时。但是也正因为如此,麓台山以其神秘莫测的地理位置和美丽传说,吸引着远近的徒步群和旅游群的人们,竞相前来攀登以满足心理刺激。
    作为祁县人,攀登境内奇峰,自是义不容辞,但是我一直畏惧其逼人的形势,直到去年才有机会连续两次登上麓台山,此次与文友们一同行动,是第三次挑衅麓台山。其实我本人对自然景观是不太上心的,之所以屡屡要上麓台山,为的是寻拍一处神秘的古迹--- 石佛窑石窟。前两次均从谷峪口一路攀登,由于两次都情况有变,寻拍石佛窑的计划未能实现,遗憾而归。这第三次我决定不留遗憾了,即使是我一个人去,也必须圆满而归。
三上麓台山--- <wbr>寻拍石佛窑【小径幽深】
三上麓台山--- <wbr>寻拍石佛窑【已在脚下的北关村】
    此次活动出发前,我们就得知“麓台山森林防火专用通道”已经初步开通,据说可以乘车直抵山神庙前,所以我舒了一口气:因为从北关一路登山的话,正好经过石佛窑村,寻拍石窟的机会可能正得其时。剩下值得担心的就是这炎热的残夏高温。
    早晨6:00文友们在祁县广场集合,总共汇集了30余位,雇佣了五辆面包车。我在东观镇去往来远镇的路上等待回合。7:00准时出发,文友们接到我时已经上午八点,天已剧烈变化--- 大雨滂沱。我们担心此次行动会搁浅,但是根据天气预报和当下的天气形势分析,可能并无大碍,于是我们按计划继续--- 冒雨向来远镇挺进。当我们行至子洪口时,雨已经收小,遥望南山天空似乎已经放晴。看来今天运气不错,这场大阵雨甚至可能使我们免遭高温的蒸烤,后来的行程证明,正是这样。
    9:00到达北关村口,村干部派人接待我们进山,车队在稍作调整后出发。车出北关村向南,行至北关水库边开始攀上登山路。这条路远非我们想象的光明:一起步就连续两道60°的大坡,连带着180°的急弯,孱弱的面包车根本制服不了这路,我们只好下车步行。好在刚刚出门,大家还满怀好奇,劲头十足,但是我清楚此行艰难。空车才刚登上一道坡,司机就想偷懒躲闲,犹豫着不肯再走了。我们会员不知麓台山的厉害,居然兴致勃勃要徒步登山,传言还剩七、八里山路,马上就会到,真是孤陋寡闻......
    我大声提醒大家伙:一是尚有三十里山路崎岖艰辛,二是我们还要回来,汽车必须空车跟进,回来时载人。不知道人们是否听见我的劝告,后来汽车总算跟了上来。但是这第一关就把我们的队伍搞得大乱,一直到下午回来,我们才又聚集到一块。事实上这一整天我们根本没有整队相随......
三上麓台山--- <wbr>寻拍石佛窑
三上麓台山--- <wbr>寻拍石佛窑【莽莽苍苍的林海】
三上麓台山--- <wbr>寻拍石佛窑【路径一望无际】
三上麓台山--- <wbr>寻拍石佛窑【并非坦途】
    不过,大家一路结伴而行,说说笑笑,确实有解乏祛闷的功效,很多人由于汽车时走时停,甚至还要推车行进,也步行了大段的距离,甚至有一半的路程是徒步的,实在精神可嘉!俺身体状况特殊,且无意徒步领略大自然风光,俺的心思在石窟上,因此节省体力,争取时间是第一要务,遂坐上了村干部的车先行。
    我们的队伍已然大乱,像从阵地上被击溃下来的一样,一路上徒步的,乘车的,三三两两,东倒西歪行进中......我们一部分(大约不到一半)人最先到达山神庙。
三上麓台山--- <wbr>寻拍石佛窑【峭壁精灵 --- 山羊】
三上麓台山--- <wbr>寻拍石佛窑【途中小憩】
三上麓台山--- <wbr>寻拍石佛窑【麓台山神庙古建筑群·明、清】
三上麓台山--- <wbr>寻拍石佛窑
【拜见侯爷!--- 南乡侯新像】
    北关村的村长正带领大约10几个村民在整修山神庙,据说县长明天要来视察,前期准备需要做一点,这大概是麓台山神庙难得的一次清理整顿吧。山神庙内的杂草铲除了不少,新塑的“麓台爷”吹胡子瞪眼,可能是见怪我们来拜望的迟了一些......
    大家首先拜见了南乡侯--- 麓台爷,继而参观了久已闻名的、神秘莫测的“麓台龙洞”。我已经是第三次到来,一路想的就是石佛窑,没在山神庙上打主意。因此我很快发出了前往石佛窑寻访的倡议。一路辛苦刚刚歇脚,大家都迟疑不定,最后只有文联范培杰主席、以及群友梨花、翰墨情缘、古浪四个人响应,我们遂组成五人小分队出发。
    石佛窑村是北关村所辖的自然村之一,位于麓台山下东南方向约5里处。北关村长在山神庙里隔墙指点了大致的方向,我们便出发了。
    其实,在莽莽大山中,我们根本辨不清方向,只能看着脚下的羊肠小道前行,下离山神庙不远就没路了。正在迟疑当中,听见坡下的山林中有人说话,不一会儿转出两个人来,其中一个正好是村长要我们沿路接头的向导---北关村的会计---老许。老许已经70多岁了,身体矫健,当得知是村长的意思时,就带我们往石佛窑方向返回。
三上麓台山--- <wbr>寻拍石佛窑【有意者,继续前进】
三上麓台山--- <wbr>寻拍石佛窑【岭如虬伏】
三上麓台山--- <wbr>寻拍石佛窑
三上麓台山--- <wbr>寻拍石佛窑
【久已闻名的石佛窑古村】
三上麓台山--- <wbr>寻拍石佛窑
【沧桑岁月】
    从麓台山神庙到石佛窑一路,景色更加壮丽秀美,山岚翠黛,花草幽香。山路崎岖蜿蜒,一直向山坳里下延,并无平坦。我担心返回时可能要费劲......
    在老许的带领下,大约半个小时后,我们就看到了镶嵌在半崖上的石佛窑村。石佛窑村诞生于何代不知,其鼎盛时期也不过百十人,是一个全由石块垒就的小山村,如今居民几乎迁尽,全村还剩下3人留守,古村落沧桑古朴的风貌犹存,景观雄伟。
    在石佛窑村脚下的一条浅溪边的悬崖上,我终于看到了久已牵挂的石佛窑石窟。之前,所有资料,甚至一些“权威”一直传言该石窟为隋代所遗,并且有“(大隋)开皇十一年”的题记凿凿为证,我信以为真,并几次传播该资料。然当我爬进石窟扫视一番时,几乎第一眼就看到了龛壁上清晰的“大齊”两字,一切权威尽已扫地......
三上麓台山--- <wbr>寻拍石佛窑【石佛窑石窟·北齐-隋】
三上麓台山--- <wbr>寻拍石佛窑【石佛窑造像·北齐】
三上麓台山--- <wbr>寻拍石佛窑【下山途中合影】
    拍了石窟后返回石佛窑村,当时在场的唯一村民--- 一位年已八旬的老人,热情地招呼我们进他家去坐坐。如此迢遥的深山中尚且有人居家过日子,正应了俗话“再苦也是自己家”,舍弃“家”在中国人看来,只要有一分奈何,没人会这样做。
    盛情难怯下,更为让老人见一见生人面,我们进了他家。这是一座清代建造的三合小院,除街门出檐为木结构以外,院内一切设施均为块石垒砌而成,包括炕、灶。石砌窑洞式正屋三间,虽然幽深,但采光效果上好;屋里的家什除电视机外都是旧式。我猜想,或许哪个碗罐就可能是“元青花”,历史的印记在小山村遗留的如此显著。
    传言窑洞有“冬暖夏凉”的奇功,言真不虚,坐在阴凉的窑洞石炕上,想想窗外的高温,我们几乎不想迈出一步了。但是窗外传来了清晰的呼喊声,是大队人马呼叫我们小分队的回归,不得不迈步了,我们最后痛饮一番老人家的清凉泉水而离开......
三上麓台山--- <wbr>寻拍石佛窑【北关水库风景】
三上麓台山--- <wbr>寻拍石佛窑【整理队伍】
    当我们一路跋涉,大汗淋漓回到山神庙时,大队人马已经开拔,只剩下收拾庭院的村民还在忙碌中。梨花、翰墨情缘、古浪三人尚且有精力继续徒步下山,我和范主席实在走不动了,只好原地等待接应。大约半个小时后,村干部开车返回山神庙,接上我和范主席开始下山,大约走出2里外,碰上徒步的梨花等3人。
    又大约二十分钟后,我们追上了半途中休憩的大部队,然后遣车去接徒步的三名队员回来。大约在下午三点整,我们终于又聚合在了一起,完成了编队。虽然此时我们已经远离麓台山主峰,但是尚在麓台山中盘踞,所以大家合影留念。然后整队下山。
三上麓台山--- <wbr>寻拍石佛窑【白晋铁路遗址群·北关碉堡遗址·民国】
三上麓台山--- <wbr>寻拍石佛窑【白晋铁路遗址群·白晋铁路桥墩遗址·民国】
三上麓台山--- <wbr>寻拍石佛窑【北关村·麓台行宫遗址·清】
    下午四点,我们终于返回了早上的出发地--- 北关水库。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一座古庙遗址,该遗址我是第一次寻访,以前并不知情,原来这是“麓台爷”的山下行宫--- 麓台山神庙。原神庙规模巨大,亦为片石垒砌,现已大部分被拆除,拆除原因不明。但是在山神庙遗址的背后就是“白晋铁路遗址群”之一部,该段遗址内尚存碉堡1座,以及桥墩5座,联系起来看,山神庙是否为修建白晋铁路所拆,似乎也有可能。
    呵呵,现在大家伙早已没有了早上的勃勃热情,一个个疲惫不堪,没有心思欣赏这些遗址遗迹了,只想着快点吃饭回家了吧......
    为了有始有终,我们整顿好队伍,在北关水库的大坝上再次合影留念,然后进行本次行程的最后一个项目--- 吃饭。北关村领导在来远镇上给我们准备了丰富的午餐,只是进餐的时间有点太晚了,此时已是下午五点。
三上麓台山--- <wbr>寻拍石佛窑【北关水库合影】
三上麓台山--- <wbr>寻拍石佛窑【我们的女队员】
    就在我们吃饭间,祁县城里传话来说,急骤的大雨淹没了县城的街巷,很多人家屋里和地下室进水;大雨还淹没了城市内的立交桥,致使交通中断。所幸我们在麓台山上不仅没有遇到大雨,反而凉凉爽爽(当然,具体到我,还是大汗淋漓)地进行完了采风活动,实在幸运。吃完午饭,范主席给大家做了临场总结,感谢了北关村的支持,给大家布置了作业。到此,我们的采风活动就算圆满结束了,剩下是事情就算安全回家。对我个人来讲,总算了了“三上麓台山”的夙愿--- 亲到石佛窑石窟现场。还新找到一处山神庙--- 北关麓台行宫遗址,这一趟算是圆满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