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溪河两岸】
---
“祁太边”一日寻游 ---
2012年10月10日。呵呵,突然想起了那个无耻的“双十协定”,不过今天的博文和这个没关系。百无聊赖之中能干点啥,看着蓝莹莹的天空,不要辜负了这蓝天吧!出去走走吧,去哪儿呢?先别管目标物,先出门再说,于是骑摩托车上了大路上,原本一边走一边想去塔寺观音庙的,结果想起了那个久已困惑的“隆州城”,于是紧急转弯,由西向南沿208国道疾驰而去。如果不是寻找特定的目标,只是随便走走的话,祁县尚不乏拍照的景物,就当是出来练练手、散散心罢。
【“祁太边”一日寻访示意图】


【蔬果飘香的滹溪河两岸】
滹溪河,又称伏西河、胡溪河,古称通光水、胡城水,属于祁县的内流河,是祁县境内的五条河之一,据《祁县志·舆地志·山川》记载:“通光水源出县东南帻山北上庄东南沟中,流出谷口,益以太谷县胡城谷水,北流经县东东管等村,名胡溪河,至西北合昌源河入汾。《通志》云:出县东南四十里胡城谷中,北流溉田,又名胡城水。”
由于发源于祁县而流失于祁县,故而滹溪河流程很短,大约不过100多里,在祁县如此干旱的地域内,这么短的流程自然是不能长久流淌的,所以早在大约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就断流了;如今从永安村以北还能隐约看出河道遗迹,而从东观村以北就连遗迹也没有了。现在的滹溪河河道,只剩下鲁村水库往上游大约三分之二了,即便是雨季也只有杜家庄水库以上有水了。
但是河道没水并不妨碍滹溪河两岸蔬果飘香,鲁村、峪口村、团柏村,以及太谷北梁村、白城村等,这些分布在滹溪河两岸的村庄,种植果树历史悠久,声名远播,每到秋季处处瓜果流香。

【祁县·东王乔关帝庙及戏台·清】
今天的第一站是东观镇王乔村。王乔村在东观镇以南约5里,分为东王乔、西王乔两个小村,沿208国道行不多远就到了。在东王乔村中残留有清代的关帝庙(或叫“菩萨庙”)及戏台一座,关帝庙只剩下了正殿一座,其余建筑均已毁弃无存。2010年冬天大雪之后我曾去寻访过一次,之后再未回访,时隔两年多了,今天顺路再去看看。
由于关帝庙正殿位于东王乔小学院内,有一定的保护力,所以基本没有再破坏,暂时也不会又拆毁的威胁;而戏台也由于地处村内深处,并不妨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故而也暂时无虞。不过由于长年无人管护保养,年久耗废,自然的损毁也时刻侵蚀着这两座古建筑。
从王乔村出来,再沿208国道向南约1里是王乔堡村,在堡子西边有夏商时代的古人类遗址。这里是我已故祖母的故乡,祖母姓赵,是“百家姓”中的老大,呵呵。祖母共有兄弟姐妹七人,她是老大,还有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如今在世的是她的三妹已年介90岁。祖母家的后人现在内蒙古呼市,村里已经没有直系亲属了(事实上,祖母的两个弟弟都是“共军”,都牺牲在了内战的战场上,她家现存的后人是继养的)。祖母的故居也已塌毁无存,只有空旷的遗址还在村里保留着,因为有名义上的后人继承,所以村民不能占用。
我的祖母享年85岁,比我的祖父(享年73岁)长寿一些,她活着时我们家曾是四世同堂,我的儿子和侄儿祖母都见过。这无疑是她身后带给我祖父最好的消息---
俺们老李家后继有人了!
【祁县·王乔堡村】

【祁县·王乔堡遗址及陶片·夏、商】
【祁县·北团柏村·渡槽·现代】

【祁县·北团柏遗址及陶片·新石器时代】
北团柏村在东观镇南边约5里,但是不挨着大路。我以前去过两次,其中一次还是步行,虽然走得有点累,但是很惬意,就是为了寻找这座“隆州城”。这里是祁县中南部的山川交接处,属于丘陵高塬地带。
一进村的那座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渡槽,虽已经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却依然完好。今天的渡槽上被喷上白灰,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而且北团柏人居然在这个标志性的建筑上刷了“隆州新姿”四个字,看着真是一阵激动。
据《祁县志·舆地志·古迹》记载:“隆州城在县东南三十里......有遗址,在今团柏镇之东。”这个“隆州”是中国历史上在祁县境域内建立的两个“州级”行政单位之一,而祁县本身自诞生以来一直都是“县级”,从未升格过。在民间习传的口语故事中,这个古城遗址也言之凿凿,但是我去了几次都未能明显找到她。所谓未能“明显找到”是说,虽然我感觉自己就站在了遗址上,但是却未能找到相关的基本信息,比如夯土墙(或者夯土层)。而城墙遗址或者建筑夯土层是一座古城遗址最起码的标志,找不到这个东西,你就说它是“城址”那不行。
不过,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北团柏遗址”倒是好找,核心区内遍地是残碎的陶片,断崖上明显残留着的灰坑一眼就能看出来。此处遗址范围较大,遗址内容也很丰富,可能与隆州故城遗址的范围重合了,但是却又分辨不出来。

【祁县·隆州故城遗址·五代-宋】
从北团柏村向东北行不到3里,就进入了太谷县的北汪乡地界。我原本没打算到这里的,但是村民说这里距离白城村很近,而且这条小路我还从未走过,所以也算是探路吧,就拐到了白城村,果然不远。回访了村里的几处遗址遗迹,其中“白城遗址”因为村民取土,继续在被破坏之中,断崖上暴露的几座古墓葬已经彻底被毁了......光化寺经过去年的整修,大殿和后殿之间的房屋已经拆除了一半,院墙也修补齐全,庙院里整齐多了。

【太谷·白城遗址及陶片·新石器时代】
【太谷·白城塔墓·明】

【太谷·光化寺及转角铺作·金、元】
【祁县·嘉乐聚理庄堡门·清】
【祁县·聚理庄茶壶庙·清】
【祁县·聚理庄关帝庙·清】
【祁县·聚理庄观音庙·清】
从白城村返回祁县境内到了嘉乐村,嘉乐村附属着一个自然村就是“聚理庄”,原本是一个极精干的小古堡,但是现在也毁的差不多了,只剩下几座古建筑虽然也残损严重,总算还有点遗存。但是这些遗存已经没什么价值,剩下一点象征意义了,用不了多久也就该消失了......
白圭石坊是祁县现存唯一的石牌坊了,在峪口乡上庄村原本还有一座石坊,早已塌毁抑或是被拆除的,总之这是祁县唯一的建筑形式了。白圭石坊也已经摇摇欲坠,为了路人的安全,村民用砖墙把她围了起来,拍照很不方便,但是可以理解。

【祁县·白圭石坊及细部·清】

【夕阳西下】
这一趟游玩主要为了蓝盈盈的晴天,也为了那个“隆州故城遗址”,但是一出门就由不得想到处转转。晋中平川地带交通发达,村庄密集。虽然价值有限,更多的只是一点象征意义,但是文物古迹也众多,所以不由得就把专题寻访变成了乱转悠。这些没人管护的文物,20多年来我是亲眼看着她们“从有到无”地渐渐消失的。看的多了也就麻木了,没有什么感觉了。只在心里安慰自己“有始有终是自然法则”---
既然我们的先人们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建造了她们,那么现在我们这些后人在“不需要”的时候毁坏她们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吧......不过,我们还有后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