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鸡戾天】
---
第一次乘坐飞机 ---
中国道教经典、晋人葛洪著的《抱朴子·应嘲篇》记载:“墨子刻木鸡以戾天,或云鲁般......”,这个记载中的故事,被认为是人类第一次有关飞行的伟大实践,这段记载被认为是中国人与飞行之间深厚渊源的得力证据。但是直到距离墨子或鲁班刻“木鸡”足足2300年后的公元1910年,中国人才把这个神话变成了现实---
冯如离开地面飞上了蓝天!但这只是中国人的故事。而早于冯如七年前的公元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已经代表人类,使用一种历史上从未见过的机械装置离开了地面,去到了人类久已魂牵梦萦的蓝天之上。莱特兄弟使用的这种装置就是飞机。
【现代飞机】
【莱特兄弟和他们的飞机·冯如和他的飞机】
【1995年太谷】
人类凭借着养育了诸如利林塔尔、夏尼特、兰利,以及莱特兄弟、冯如等这样伟大人物的胸怀和勇气,在会飞的“木鸡”诞生后仅一个世纪又十年,就把这只“木鸡”训练锻造的无与伦比---
今天,飞机已经是无可争议的交通运输的科技老大。而现实中具有乘坐飞机经历的普通人已经不可胜数,我身边的同事们都有,但是我还没有。
我本人最早近距离看见停留在地面的飞机是在1995年太谷(上图),当时一架退役的小型军事运输机被用来开发作空中游览,我记得当时的乘机代价仅仅30元\人。这也是我第一次有条件乘坐飞机,但是我放弃了,因为飞机的轰鸣和它离开地面后在空中的扭捏使我感到恐惧;一年以后,平遥古城正式开辟了空中游览项目,票价也只40元,但是我同样对飞机感到胆怯。整整一年前,单位组织去昆明旅游,往返都是飞机,我一度对乘坐飞机产生兴趣,但是最终我还是放弃了......

【平遥古城·空中游览券】
【我的飞机票】
今年8月3号,单位再次组织我们去越国旅行,同样是往返乘坐飞机,这对我又是一个不小的诱惑和鼓动,然而出于旅行目的的考虑,我再一次企图放弃乘坐飞机的机会。但是这一次我未能躲开,我单独出游的请示被否决以后,“乘坐飞机”一跃而成为我此次越国之行的最重要的理由!
临行前,由于我从未接触过飞机,所以在太原飞机场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感受,平静地和同事们等待着登机时刻的到来。
比预定的时间稍微晚了一点,登机口开始检票。同事们和机场广播都提醒我,打火机是不允许带上飞机的,我也知道这个规定是绝对认真的。但是我仍然开了个蹩脚的玩笑:把打火机装在香烟盒里,没有交出去。当然,我没存侥幸,也无意别有用心,我只是想看看登机口的安检手段如何识破我。
当我手忙脚乱地通过检票口时,安检人员客气地命令我交出打火机,我按照他的命令做了,于是我通过登机通道顺利地登上了飞机。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登上飞机。
【我乘坐的“海航”飞机】
【机舱内】
【开始移动的候机楼】
我按照飞机票的规定找到了自己的座位,这个座位不挨着窗口,于是我和同事调换了一下位置,因为他已经是第三次乘坐飞机了。在静静地等待飞机起飞的大约不到30分钟的时间里,尽管我极力装作别那么没见过世面,但仍然满怀稀奇地东瞧西看,同时心中不由的想象着很快就会离开地面的感受,这种仅仅存在于想象中的虚无感受是在和同事们的聊天中获得的。
尽管机舱内的播音提醒我系好安全带,但是直到从舷窗中看到了候机楼等参照物的移动时,我才意识到飞机已经开动了。在飞机驶上跑道之前,就像坐大巴一样,随着水泥跑道的不平,飞机偶尔也会颠簸一下。
当飞机驶上跑道的时候,就会明显地感觉出行驶速度在一步步加快,很快就传来了引擎“吁吁吁”低沉而清晰的轰鸣,随着舷窗中近处的树木和远处的楼房等参照物的极速向后飞奔,我心里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产生了紧张......
突然间,近处的树木不见了,远处的楼房也停止了飞奔,我的心顿时紧张!伴随着一阵不太明显的失重感,我的身体开始后仰---
飞机离开了地面。
随着飞机连续爬升造成的失重感,我的心也逐渐地挪到了嗓子眼......终其一路两个小时,我的心始终吊在嗓子眼里晃悠......
【“传说中的”空姐】

【晋国的村镇和山川】
飞机一直爬升到将近一万米的高空中,我的身体才得到平衡。但是情绪虽然平静了一点,紧张的心却丝毫没有放松下来,尽管有传说中的漂亮空姐不时往来,我还不忘偷偷的拍她们,但是我的心晃晃悠悠的依然吊在嗓子眼......
很快地,随着地面在视线中消失,我的心顿时由紧张变成了恐惧,不由得想到了在太谷第一眼看到飞机起飞的情景,特别是电视、电影镜头中飞机失事时的恐怖场面。而我所在的位置,正好位于右机翼的前方,一扭头就能从舷窗中看到飞机引擎黑洞洞的进气口,电影镜头里引擎起火的场景不由得浮现......
原来我竟然这么胆小怕死哦!这样一路的提心吊胆,终于挨到太阳走了,舷窗外一片漆黑。俗话说的“眼不见,心不烦”还真是至理名言,尽管还是心存恐惧,毕竟眼睛里的景象看不到了,情绪又有一点放松。我感觉和身边的同事们说的寥寥几句话都有点颤抖,哈哈,真是一种奇妙的经历啊!
【引擎巨大的进气口】
【历史记忆深处的遗址?】
【荒凉空寂的月球表面?】
之前曾看到同事们乘坐飞机时拍回来的空中照片,画面看着蛮漂亮的。现在自己身处高空,同样的景象就在眼前,也不由得有点惊叹。但想到更多的却是,阿姆斯特朗在空旷寂寥的、深邃到很恐怖的月球表面的记录镜头,我在想:他心里肯定不是我现在这样仅仅是一点儿恐惧,那该是多么的绝望啊!此时才由衷的感到:40多年来从未离开过的地球表面是多么的诚实、朴实和踏实哦。
突然间,我从舷窗中看到那缥缈到令我心慌的云间有物体在移动,同事说“那是一架飞机。”我的第一反映竟然是想到了地面---
那是除我们这架飞机以外,唯一让我感到离踏实的地面最近的象征性物体!因为它和我们一样,也垂直距离地球表面将近一万米呢。我肯定是紧张的不得了,仓惶之下竟然没打开照相机盖,等我定心片刻时,那架与我们遥遥相遇的飞机已经消失在云海里了,我很失望。
呵呵,这是我第一次在空中而不是地面看到空中飞行的飞机。之前在地面上,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状态下听到空中的引擎声,我都会仰望天空“看!灰机来了。”我就在想:这时候的地面上,齐国、吴国或明国,也许已经是越国了,他们中有人也昂首在看这架载着被吓破了胆的我的灰机吗?唉,后来想起来,我真是太紧张了,我在万米高空的云彩之间,他们怎么可能看到我的灰机呢?
【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
【还是北极的冰川?】
【飞机穿越云层】
一路上飞机上的播音只提醒了一次“飞机将要穿越云层,可能有些颠簸,请大家系好安全带!”本来稍有放松的情绪再一次处于极度的紧张之中,这可算是十足地体验了一下提心吊胆的“标准滋味”了!
要说我是怕死,那是千真万确的,谁不怕死?人类历史上的许多“第一次”,却正是面对着死亡和恐惧而实现的,所以这个不算丢人。事实是,自从飞机跻身人类的交通事业以来,它是安全系数最高的交通工具。
根据国际飞行组织的统计,飞机每亿公里\客的死亡率仅仅是0.04人,远远小于汽车和轮船等的事故死亡率,甚至比火车都安全百倍。但是这个数据仅仅是单纯的数字对比游戏而已,是能够说明一些问题,但是也隐含着一些问题,比如:汽车和轮船的事故从理论上来说,很多时候是可以挽救和弥补的(至于没有能够挽救,那是另外的因素在作怪),而飞机是绝对死亡率;同样在一起事故当中,火车上有数以千计的旅客,而飞机上仅仅百余人而已。另外,鉴于里程、气候、技术,以及乘坐代价等方面的因素都应该参与考察对比,那么飞机的安全系数也会打一些折扣。
【飞机上提供的晚餐】
呵呵,也不光是紧张和恐惧,还有一点愉快的笑料:当飞机提供晚餐时,由于我肥胖无比,靠椅背后的折叠桌竟然顶着我的肚子放不平。实在没办法,我只好紧靠椅背曲腿站起来吃饭......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海航”的破机太不够档次了,回程时我们乘坐的“东航”飞机就很宽敞,没有再闹出这样的笑话来。
紧张之余,我竟然想到了去看看飞机的洗手间,尽管我并不内急,于是我一步步扶着椅背走向机舱尾部。结果,洗手间没什么令我感到新奇的,倒是机尾部位时而产生的抖动让我既新奇又害怕,只好匆匆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紧张的自拍】
经过两个小时的对提心吊胆和紧张恐惧的切身感受,终于再次听到了飞机播音“各位旅客,请大家系好安全带,飞机马上要在杭州萧山机场降落。”还没等吊在嗓子眼里的心感到一丝的安慰,就感觉耳朵中静悄悄的,一切都那么安静而清晰。随着飞机的降落过程,我的耳朵开始有点不适,逐渐的开始疼起来......飞机的降落导致的失重感反而不甚明显,耳朵开始疼的厉害,最后我不得不用双手紧紧捂住耳朵。
萧山的灯火开始逐渐地辉煌起来,我的恐惧也达到了顶点:飞机的起飞和降落,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它自身运动方式的突然转变,这两个时间段是最容易发生事故的。两个多小时的虚无感,随着飞机起落架着地产生的阻力,给我们一种汽车刹车般的前倾感觉!那一刻,我的耳朵突然一下子不疼了,松开双手以后,一点异常的感觉也没有了。人的心理活动真是奇怪之极,对恐惧这么敏感吗?
随着人流走向舱门时,我的脚就像踏着床垫的感觉,既空虚又有点依托。当我走出舱门,踩上登机通道的那一脚落下时,我不由得嘘了一口气,我又回到了地球表面。在候机楼内的地板上使劲的跺跺脚,地球表面原来这么结实可靠啊!
(后话:五天后回程时,我的心情就不那么紧张了,因为回程时是夜间时分,什么也看不到。吃了机上提供的晚餐后,我居然迷糊了一下,呵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