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村大禹庙】
我们从韩城元代建筑博物馆--- 普照寺
---出来以后,即刻就向路人打听“昝村大禹庙”的具体位置。现在想起来,当时可能心情舒畅,有点兴奋,我把“昝村镇”等同于“昝村”了,因为我现在是在昝村镇政府的所在地
---吴村。尽管吴村和昝村相距并不远,但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毕竟不一定关心邻村是不是有一座破庙啊!我本应该到昝村再打听的。但是居然就有人知道这个庙,我们得到指点以后,顺便就在路边雇佣了一辆面包车前去寻找。

【昝村大禹庙正殿】
面包车载着我们不消几分钟,就来到黄河边的一处凹地里。车行至一处小树林边停下来,我们看着这个环境并非是古建筑遗存的氛围,即颇感疑惑:眼前是几幢新建的房子,尽管风景不算太差,但是我们放眼之间,看不到古朴的飞檐。司机同志说“大禹庙就在这些房子后面”......原来,这是“好事者”刚刚新建的一座大禹庙。
我们怀疑昝村大禹庙应该在村中,而不一定在村外。于是司机同志若有所思地把我们带到村里,稍一咨询,果然得到消息:大禹庙在村东的高坡上。汽车停在了坡下,我们并不费力地走上去一看,有模有样地存在着一座看上去是古老的建筑。但是走到新建的山门前一看,匾曰“吕祖坛”。而且它还是一座砖石砌券的窑洞,并非木结构建筑。

【正殿前壁】

【正殿前檐左角柱铺作】
这下我们有点急了,司机同志突然提出一件事来:我们第一次去的那个新大禹庙旁边有一座古塔,是否去看看?我们一寻思,也行,于是又折回来,果然有座塔,因为这里是一片树林,所以刚才我们没看见。
但是古塔归古塔,她不能代替我们要找的元代木结构建筑哦。可我们已经往返了三趟也没找到,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耗在这里哟,看来应该马上改变计划。就在我们返回吴村的路上,遇到了昝村的会计,司机认识他。但是一番“审讯”下来,他也搞不清本村的这个大禹庙究竟在哪儿.......
临走时,会计先生好意告诉我们说“司马庙那儿有座大禹庙”,他这一句闲话终于点醒了我:昝村大禹庙早已被迁建到司马迁祠了!

【补间铺作正面】
【正殿后檐】
【后檐角柱铺作】
所以这才是真正促使我们决定前往司马迁祠的原因,而原本我们是不打算来司马迁祠的,于是在第二天一大早就奔这儿来了。在司马迁祠景区里迁建了几座元代木结构建筑,其中在景区内自然行进时,能够在踏道边看见的第一座古建筑,就是我们昨天苦苦寻觅的昝村大禹庙,她只剩下一座大殿了。
昝村大禹庙大殿大约在吴村的那个“元代建筑博物馆”决定成立之前,就被迁建到了这里。起初这座元代的大殿被作为“司马迁陈列馆”的第一展室,现在她被用作办公室了,殿门紧锁,殿内装修一新,最要命的是吊着顶棚,我们看不到梁架结构。而非常要命的是:不仅是这座大禹庙大殿装上了顶棚,我们随后参观的其他几座被迁来的元代木结构也全部装上了顶棚。
【后檐补间铺作】
【右山面】
【正殿前檐栿】
这些该死的顶棚把我们搞的非常失望!但是从外观上看,昝村大禹庙大殿她具备韩城元代木结构的几乎所有的“个性特征”:前后檐栿通担(而且前檐栿异常巨大);枓栱铺作错开柱头铺设;四架椽殿内无柱等等......但是你稍一仔细,就会看出她与韩城同时期的其他殿宇实在是大有区别的:前壁三开间、殿内四开间、后壁五开间。这个奇特的构造,恐怕在全国范围内也独一无二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