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寺塔林】
横卧于山西省交城县以西的卦山,是“交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部分,在万顷松涛的密林深处,隐藏有一座规模庞大的梵宇琳宫,她就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卦山天宁寺。这里是山西省最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早在八十年代初期这里就已经成熟地对外开放,成为中外游人到山西游览的必选之地。不过,游人来此大多为天宁寺庞大的殿宇所吸引,而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她作为“国保”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宁寺塔林。事实上,在卦山天宁寺周围的山间密林中,遗留着众多的大小古塔,她们或成群结队,或特立独行,由于分布范围广大,隐藏深密而不易寻找。其中较易寻找且遗存密集的塔群有两处。
【“国保”标志碑】
【白塔远景】
一进入卦山天宁寺山口,就会有一座白塔相迎。这是一座建于明代的八角三级楼阁式白塔,高约15米。该塔实心不能攀登。外观构造简洁大方,三层均为叠涩出檐,其中第一层叠涩及反叠涩各九级青砖,第二层叠涩及反叠涩各七级,第三层叠涩七级出檐下转角处设仿木构斗栱,结顶为八角盔型,上装宝珠。她是天宁寺现存所有塔中最高大的一座,也是天宁寺的标志性建筑,远远望见她,就知道天宁寺到了。
在天宁寺的后山上,还存有一座由红砂石雕凿的华严经塔,因天宁寺当初曾是华严道场而建,该塔亦为明代所建,现已被无知游人推倒在地(可能有构件已被盗)。该塔通高约三米,由16块石刻构件,分上下两大部分组合而成:下层塔身的四个正面雕有金刚各一尊,四个侧面雕刻火焰状假门,外观形象仿唐代风格;上层塔身八面均雕刻《华严经》。虽细部稍有风化,但整体保存尚好。

【华严经塔】
【天宁寺围墙】
【塔林图一】
沿天宁寺北侧红墙西行不远,在登山踏道左右两边的松柏林中,杂草茂密,虬枝交错之内,残存两群墓塔。此处是天宁寺塔林最密集处,现存各类墓塔约30余座,均为天宁宝刹的历代住持高僧栖身之所。塔林中寂寥深邃,肃穆清净。
塔林中的墓塔多已风化残损,塌毁严重,因其材质均为当地的粗砂石,而这种石料的抗风化性质极差,即使纯粹没有人为破坏,也是不能持久的。现存较为完好的古塔约十三座,时代多为元代;形制也多为八角单层经幢式;高度多在2-
4米之间;全塔都由地宫、基座、塔身和刹顶四部分组成,十余座墓塔基本相同。
【塔林图二】
【塔林图三】
【无名残塔之一】

【无名残塔之二】
塔林中那些倒塌在地而能辨认的墓塔约有七座,但是这些塔的构件已经不完整,丢失严重,塔身一般为青石雕凿,精致细腻而失落不少。原地残留的塔座或刹顶也全部风化为普通的石头,若不是大致遗迹还能看清,我们甚至认不出这些石头会是“国保”的组成部分。这些塔已经无法复原了,十分可惜。
【无名残塔之三】

【“童?之灵塔”】
【“童?之灵塔”塔铭】
【“童?之灵塔”火焰门及方形塔室】
尚在树立状态的墓塔中,有一座方形单层亭阁式塔,塔铭凿刻在塔身右侧,已经风化不能通识,隐约可见“童?之灵塔”字样。该塔为整个塔林中现存最精美者,时代不明,从整体形态和单层无缝塔身及火焰门判断,有唐代风格。
此塔通高约2m,由15块石刻构件拼合而成,刻凿精细,图纹美观。塔檐为整块大石凿成,伸出较长远,檐上四角各雕一只石狮(?),此处特征给人印象深刻。可惜地宫已被打开,里面堆积着游人塞进的矿泉水瓶,地宫为石砌八角形,现状深约1m。

【“童?之灵塔”地宫】

【“?之灵塔”】

【“?之灵塔”细部】

【“第三十一代藏环禅师寿塔”】

【“藏环禅师寿塔”基座细部】
【“第二十九代住持无暇环禅师寿塔”】

【“无暇环禅师寿塔”塔座】
在尚存完好的其他墓塔中,第二十九代住持无暇环禅师寿塔可谓代表。此塔通身高约2.5米,凿建于元代,由九块石刻构件组合而成:
八角形塔基由四块石件组成的八角束腰须弥座,须弥座上雕刻优美的花枝、凤凰和祥云图案;再上为一块大石刻成的仰莲宝座;上承青石质八角单层塔身,南向正面为塔铭;塔身上是由一块大石刻凿的塔檐,塔檐翘角刻作三朵“品”字祥云状,檐角之间静卧一只探首怪兽,面貌狰狞,身材壮硕(可惜只这一只保存完好,其他均已不存);塔檐上为一块大石所凿成的刹座刹身一体,刹座也刻作八朵祥云,刹身风化不可见,估计为两层叠涩状;刹顶为一只刻有花纹的宝珠。
此塔的构制是为典型,其余几座完好的墓塔基本构造均与该塔相同,只是各部位详细装饰不同而已。
【“无暇环禅师寿塔”塔檐细部】

【“琳公首座灵塔”】

【“琳公首座灵塔”塔铭】
【“琳公首座灵塔”塔刹细部】

【“奄主宝峰?公灵塔”】

【“奄主宝峰?公灵塔”基座】
【“奄主宝峰?公灵塔”塔刹】

【“智觉宝林大师臻公首座寿塔”塔铭】
【“智觉宝林大师臻公首座寿塔”】

【“第二十三代崇峰达禅师寿塔”】

【“第三十八代宁公古风塔”】

【“第二十代竹轩伟公禅师寿塔”塔铭】
在这些基本完好的墓塔中,还有一座墓塔值得一提:在第二群墓塔林中的稍后部高坡上的乱枝缠绕中,残留一座喇嘛塔(?)。
该塔残高约2m,由六块石件组合,可惜各部位风化严重,只能看出整体面貌,细部装饰均以脱落,但是那个好笑的圆肚子却清晰可见。不同寻常的是她的上部分,虽然残缺很多,但是塔檐和刹座尚存。从残迹看上去应该和前面的那几座“经幢式”相同,至少明显不是元明喇嘛塔的十三天和仰月宝珠等常规塔刹。如果是这样,那么这座“喇嘛塔”就有点象是南方多见的所谓“五轮塔”了。(下图)

【无名喇嘛塔】

【再回首塔林一角】
天宁寺塔林中,构件遍地杂乱,石刻风化残损,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主要组成部分实在有点惨淡。我曾三次前来观览,第一次早在25年前,当是并不知道天宁寺有塔林;第二次来时是六年前,又携妻带子,兄弟相随,不便拖累他们;此次专程一个人前来专为拍摄塔林,不过我的身体状况有些麻烦,穿山越岭真有些吃力。故而有几座散布于远处深山的古塔未能拍到,各位将就看吧。
加载中,请稍候......